一种倒灌进胶塑胶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74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倒灌进胶塑胶模具结构,包括下模板、上模板,所述下模板的前侧表面纵向中线两侧对称性开设有多个圆形状的进胶接口,所述下模板内部进胶接口的内壁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模槽内壁底端中部通孔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模孔,所述模孔内壁底端通孔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中空式接触开关,所述上模板的顶部表面中部通过开设连接槽活动设置有挤压块,所述上模板底部表面纵向中线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挤压块移动带动传动块向下运动进而将支撑柱导入到下模板表面的模孔内使柔性缓冲垫触碰接触开关,在接触开关作用下将塑胶经进胶接口内通孔注入到模孔内完成塑形操作,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

A Structure of Plastic Mould with Back-fill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lastic mould structure for backfilling, which comprises a lower template and an upper template.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lower template is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several circular rubber feeding interfaces on both sides of the longitudinal midline.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ner rubber feeding interface of the lower template is provided with through holes,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middle through holes at the bottom end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die groove is fixed with die holes. A hollow contact switch is fixed above the through hole at the bottom of the wall, and an extrusion block is movably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upper template by opening a connection groove. A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columns are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longitudinal midline of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upper template. The extrusion block of the utility model moves downward to drive the transmission block, and then leads the support column into the die hole of the lower template surface, so that the flexible cushion touches the contact switch.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contact switch, the plastic is injected into the die hole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rubber feeding interface to complete the plastic shaping operation.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the automation degree is high, and the work efficien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倒灌进胶塑胶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加工
,具体是一种倒灌进胶塑胶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现有的塑胶模具的浇口位置大多位于产品内侧顶端,浇口位置过高容易刮伤美妆膏体,另一个注塑生产时,产品外观有时会有流痕,影响产品整体外观与功能,实用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灌进胶塑胶模具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倒灌进胶塑胶模具结构,包括下模板、上模板,所述下模板的前侧表面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矩形状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壁底端中部均开设有圆柱状的安装孔,所述下模板的前侧表面纵向中线两侧均对称性开设有多个圆形状的进胶接口,所述下模板内部进胶接口的内壁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下模板前侧表面上下两端进胶接口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凸字形安装槽,所述下模板后侧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矩形状的模槽,所述模槽的左右两端内壁中部均开设有圆柱状的连接孔,所述模槽内壁底端中部通孔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模孔,所述模孔内壁底端通孔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中空式接触开关,所述上模板活动设置在下模板的上方,所述上模板的顶部表面中部通过开设连接槽活动设置有挤压块,所述上模板内部连接槽内壁底端固定设置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复进弹簧,所述上模板底部表面纵向中线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上模板底部表面支撑柱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多个限位柱。优选的,所述上模板表面的限位柱与下模板表面的连接孔的数量相同,所述限位柱的外径小于连接孔的孔径。优选的,所述挤压块的横截面为矩形与半圆形的组合状结构,所述挤压块的底部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多个定位柱。优选的,所述上模板表面的支撑柱与下模板表面的模孔数量均为8个,所述模孔的内径大于支撑柱的外径。优选的,所述接触开关为接触式压力调节阀,所述接触开关控制出胶的流量与受力大小成正比。优选的,所述下模板后侧表面模槽的外侧开设有圆形状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孔径大于安装孔的孔径。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柔性缓冲垫,所述模孔与支撑柱表面柔性缓冲垫均为平整度极高的圆柱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下模板的前侧表面纵向中线两侧对称性开设有多个进胶接口,进胶接口的内壁中部开设有通孔,下模板后侧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矩形状的模槽,模槽内壁底端中部通孔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模孔,模孔内壁底端通孔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中空式接触开关,上模板的顶部表面中部通过开设连接槽活动设置有挤压块,上模板底部表面纵向中线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柱,上模板底部表面支撑柱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多个限位柱,使用时通过外力作用在上模板表面以调整与下模板的位置关系,挤压块移动带动传动块向下运动进而将支撑柱导入到下模板表面的模孔内使柔性缓冲垫触碰接触开关,在接触开关作用下将塑胶经进胶接口内通孔注入到模孔内完成塑形操作,现模具结构采用新的结构,浇口放在产品底部,采用倒灌进胶的方式,浇口高点,但不会影响产品功能,有效解决了流痕问题,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下模板表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模孔与支撑柱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模板;2、上模板;3、定位槽;4、安装孔;5、进胶接口;6、通孔;7、安装槽;8、模槽;9、连接孔;10、模孔;11、接触开关;12、挤压块;13、传动块;14、复进弹簧;15、支撑柱;16、柔性缓冲垫;17、限位柱;18、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倒灌进胶塑胶模具结构,包括下模板1、上模板2,下模板1的前侧表面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矩形状的定位槽3,定位槽3内壁底端中部均开设有圆柱状的安装孔4,下模板1的前侧表面纵向中线两侧均对称性开设有多个圆形状的进胶接口5,下模板1内部进胶接口5的内壁中部均开设有通孔6,下模板1前侧表面上下两端进胶接口5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凸字形安装槽7,下模板1后侧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矩形状的模槽8,模槽8的左右两端内壁中部均开设有圆柱状的连接孔9,模槽8内壁底端中部通孔6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模孔10,模孔10内壁底端通孔6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中空式接触开关11,上模板2活动设置在下模板1的上方,上模板2的顶部表面中部通过开设连接槽活动设置有挤压块12,上模板2内部连接槽内壁底端固定设置有传动块13,传动块13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复进弹簧14,上模板2底部表面纵向中线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柱15,上模板2底部表面支撑柱15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多个限位柱17;上模板2表面的限位柱17与下模板1表面的连接孔9的数量相同,限位柱17的外径小于连接孔9的孔径,保证塑胶质量;挤压块12的横截面为矩形与半圆形的组合状结构,挤压块12的底部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多个定位柱,避免挤压错位影响加工;上模板2表面的支撑柱15与下模板1表面的模孔10数量均为8个,模孔10的内径大于支撑柱15的外径,保证加工质量;接触开关11为接触式压力调节阀,接触开关11控制出胶的流量与受力大小成正比,提高工作效率;下模板1后侧表面模槽8的外侧开设有圆形状的散热孔18,散热孔18的孔径大于安装孔4的孔径,提高成型速率;支撑柱15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柔性缓冲垫16,模孔10与支撑柱15表面柔性缓冲垫16均为平整度极高的圆柱状结构,有效避免化妆笔的膏体刮伤问题。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下模板1的前侧表面纵向中线两侧对称性开设有多个进胶接口5,进胶接口5的内壁中部开设有通孔6,模槽8内壁底端中部通孔6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模孔10,模孔10内壁底端通孔6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中空式接触开关11,上模板2的顶部表面中部通过开设连接槽活动设置有挤压块12,上模板2底部表面纵向中线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柱15,使用时通过外力作用在上模板2表面以调整与下模板1的位置关系,挤压块12移动带动传动块13向下运动进而将支撑柱15导入到下模板1表面的模孔10内使柔性缓冲垫16触碰接触开关11,在接触开关11作用下将塑胶经进胶接口5内通孔6注入到模孔10内完成塑形操作,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倒灌进胶塑胶模具结构,包括下模板(1)、上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的前侧表面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矩形状的定位槽(3),所述定位槽(3)内壁底端中部均开设有圆柱状的安装孔(4),所述下模板(1)的前侧表面纵向中线两侧均对称性开设有多个圆形状的进胶接口(5),所述下模板(1)内部进胶接口(5)的内壁中部均开设有通孔(6),所述下模板(1)前侧表面上下两端进胶接口(5)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凸字形安装槽(7),所述下模板(1)后侧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矩形状的模槽(8),所述模槽(8)的左右两端内壁中部均开设有圆柱状的连接孔(9),所述模槽(8)内壁底端中部通孔(6)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模孔(10),所述模孔(10)内壁底端通孔(6)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中空式接触开关(11),所述上模板(2)活动设置在下模板(1)的上方,所述上模板(2)的顶部表面中部通过开设连接槽活动设置有挤压块(12),所述上模板(2)内部连接槽内壁底端固定设置有传动块(13),所述传动块(13)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复进弹簧(14),所述上模板(2)底部表面纵向中线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柱(15),所述上模板(2)底部表面支撑柱(15)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多个限位柱(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灌进胶塑胶模具结构,包括下模板(1)、上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的前侧表面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矩形状的定位槽(3),所述定位槽(3)内壁底端中部均开设有圆柱状的安装孔(4),所述下模板(1)的前侧表面纵向中线两侧均对称性开设有多个圆形状的进胶接口(5),所述下模板(1)内部进胶接口(5)的内壁中部均开设有通孔(6),所述下模板(1)前侧表面上下两端进胶接口(5)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凸字形安装槽(7),所述下模板(1)后侧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矩形状的模槽(8),所述模槽(8)的左右两端内壁中部均开设有圆柱状的连接孔(9),所述模槽(8)内壁底端中部通孔(6)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模孔(10),所述模孔(10)内壁底端通孔(6)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中空式接触开关(11),所述上模板(2)活动设置在下模板(1)的上方,所述上模板(2)的顶部表面中部通过开设连接槽活动设置有挤压块(12),所述上模板(2)内部连接槽内壁底端固定设置有传动块(13),所述传动块(13)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复进弹簧(14),所述上模板(2)底部表面纵向中线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柱(15),所述上模板(2)底部表面支撑柱(15)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多个限位柱(17)。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国强刘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丽雅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