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895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轮驱动系统,属于车轮底盘及驱动技术领域。包括:轮内电机、制动装置以及车轮;车轮,包括轮辋和轮毂盘,其中轮毂盘将轮辋的内腔分隔成空气不连通的两个腔室;轮内电机安设在两个腔室的其中一个腔室中,制动装置安设在两个腔室的另一个腔室中;轮辋与轮毂盘通过车轮螺栓在直径大于驱动电机或制动装置外径的部位联接,且轮辋的内径大于轮内电机或制动装置的外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在车胎漏气时,只需要更换包含安设有轮胎的轮辋,结构简单,更换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轮驱动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轮底盘及驱动
,具体是涉及一种车轮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日本专利JP2006151359A公开了一种车轮驱动装置,车轮内腔被轮辐分隔成两个空气不连通的腔室,制动装置和轮内电机分置于其中一个腔室,以避免制动装置工作时也加热驱动电机周围的空气从而降低驱动电机的性能。然而,由于轮辐被夹设在轮内电机和制动装置中间,因此在车胎漏气需要更换备胎时,由于轮内电机或制动装置的遮挡,车轮难以拆卸下来,必须先拆开并拆下下轮内电机或制动装置后才可将车轮拆卸下来。因此,还期待提供一种易于更换车胎的车轮驱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车轮驱动系统,轮辋与轮毂盘为可拆卸设置,结构简单,方便更换车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轮驱动系统,包括:车轮,车轮包括轮辋和轮毂盘,轮毂盘布置在轮辋的内腔内,且将轮辋的内腔分隔成空气不连通的两个腔室,轮辋与轮毂盘的外缘通过车轮螺栓连接;轮内电机,轮内电机布置在轮辋的一腔室内,且轮内电机与轮毂盘的一端面连接,轮内电机的外径小于轮辋的内径;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布置在轮辋的另一腔室内,且制动装置与轮毂盘的另一端面连接,制动装置的外径小于轮辋的内径。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轮内电机包括:环形转子、转子托架、环形定子和定子托架;环形转子设置在转子托架上,环形定子设置在定子托架上,环形转子套设在环形定子的外侧。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轮毂单元,轮毂单元与车轮托架连接;轮毂单元包括:转动圈和固定圈,转动圈套设在固定圈上;转动圈、轮毂盘以及转子托架固定联接;固定圈和定子托架固定联接。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轮辋内侧的槽底设置有若干槽底凸台,每一槽底凸台沿槽底宽度方向设有通孔,在轮毂盘上设置若干与通孔对应的车轮螺栓,车轮螺栓分别贯穿在对应的通孔中,将轮辋与轮毂盘固定联接。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两个腔室分别为内腔室和外腔室,轮内电机安设在内腔室中,制动装置安设在外腔室中。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盘、制动卡钳和卡钳支架;制动盘安设在轮毂盘的制动盘凸台上,制动卡钳安设在卡钳支架上,卡钳支架固接在固定圈上。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在外腔室的开口外侧还罩设有空气动力学罩。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中车轮包括轮辋和轮毂盘,轮辋与轮毂盘通过车轮螺栓在直径大于驱动电机或制动装置外径的部位联接,且轮辋的内径大于轮内电机或所述制动装置的外径,在车胎漏气时,只需要更换包含安设有轮胎的轮辋,结构简单,更换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的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的实施例中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的实施例中的内侧装配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的实施例中的外部的侧视图;图5为图4中A-A处旋转剖视图;图6为图5中B部放大视图;图7为图5中C部放大视图。附图中:1、轮内电机;2、轮毂单元;3、制动装置;4、车轮;6、车轮托架;7、空气动力学罩;8、悬架;11、环形转子;12、转子托架;13、环形定子;14、定子托架;15、电机控制器;21、转动圈;22、固定圈;31、制动盘;32、制动卡钳;33、卡钳支架;41、轮辋;42、轮毂盘;43、内腔室;44、外腔室;51、车轮螺栓;52、车轮螺母;71、进气口;72、排气口;311、制动盘凸耳;411、槽底凸台;412、通孔;413、槽底;421、制动盘凸台;D1、轮内电机直径;D3、轮辋内径;D4、轮辋外径;D6、制动盘凸台外径;D7、空气动力学罩外径;W、车轮中心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7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作具体阐述。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的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车轮4包括轮辋41和轮毂盘42,轮毂盘42布置在轮辋41的内腔内,且将轮辋41的内腔分隔成空气不连通的两个腔室,轮辋41与轮毂盘42的外缘通过车轮螺栓51连接。轮内电机1布置在轮辋41的一腔室内,且轮内电机1与轮毂盘42的一端面连接,轮内电机1的外径小于轮辋41的内径。制动装置3布置在轮辋41的另一腔室内,且制动装置3与轮毂盘42的另一端面连接,制动装置3的外径小于轮辋41的内径,可满足车胎漏气时更换备胎之所需,而且由于只需要更换包含轮辋41和轮胎的部分,而这一部分的质量比整个车轮至少轻三分之一,因此也降低了更换备胎时的工作强度。图2为图1所示车轮驱动系统实施例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车轮驱动系统实施例的内侧装配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车轮驱动系统实施例的外部的侧视图;图5为图4中A-A旋转剖视图;图6为图5中B部放大视图;图7为图5中C部放大视图。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轮内电机1包括:环形转子11、转子托架12、环形定子13和定子托架14;环形转子11安设在转子托架12上,环形定子13安设在定子托架14上,环形转子11套设在环形定子13的外侧。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5所示,还包括轮毂单元2,轮毂单元2与车轮托架6连接;轮毂单元2包括:转动圈21和固定圈22,转动圈21套设在固定圈22上;转动圈21、轮毂盘42以及转子托架12固定联接,具体地,可以采用联接螺栓穿过设置在轮毂盘42和转子托架12上的通孔将轮毂盘42和转子托架12固接到转动圈21上,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转动圈21、轮毂盘42和转子托架12固定联接,以使得转动圈21可以支撑轮毂盘42和转子托架12,但并不以此为限。固定圈22和定子托架14固定联接,可以采用安装螺栓穿过设置在固定圈22和定子托架14上的通孔将固定圈22和定子托架14固接到车轮托架6上,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固定圈22、定子托架14固定联接,以使得固定圈22可以支撑定子托架14,但并不以此为限。车轮中心面W穿过轮毂单元2的两列轴承滚珠之间,因此可以很好地保证轮毂单元2的寿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轮辋41内侧的槽底设置有若干槽底凸台411,每一槽底凸台411沿槽底宽度方向设有通孔412,在轮毂盘42上设置若干与通孔412对应的车轮螺栓51,车轮螺栓51分别贯穿在对应的通孔512中,将轮辋41与轮毂盘42固定联接。车轮螺栓51还设有与之匹配的车轮螺母52,如果在轮胎漏气需要更换车轮4时,只需将车轮螺栓配套的车轮螺母52拆下,将安设有轮胎的轮辋41从轮毂盘42和车轮螺栓51上退出即可。具体的,在槽底413设置的槽底凸台411加深了槽底413,增大了可充入轮胎内的空气,有利于提高轮胎的承载能力,也使得轮胎的径向刚度适当减小,有利于提高舒适性和接地安全性。同时,槽底凸台411将槽底413和与其相连的两侧壁以类似于加强筋的结构连接起来,因此增大了槽底413的结构刚度,当车轮螺栓51贯穿开设在槽底凸台411中的通孔412后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所述车轮包括轮辋和轮毂盘,所述轮毂盘布置在所述轮辋的内腔内,且将所述轮辋的内腔分隔成空气不连通的两个腔室,所述轮辋与所述轮毂盘的外缘通过车轮螺栓连接;轮内电机,所述轮内电机布置在所述轮辋的一所述腔室内,且所述轮内电机与所述轮毂盘的一端面连接,所述轮内电机的外径小于所述轮辋的内径;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布置在所述轮辋的另一所述腔室内,且所述制动装置与所述轮毂盘的另一端面连接,所述制动装置的外径小于所述轮辋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所述车轮包括轮辋和轮毂盘,所述轮毂盘布置在所述轮辋的内腔内,且将所述轮辋的内腔分隔成空气不连通的两个腔室,所述轮辋与所述轮毂盘的外缘通过车轮螺栓连接;轮内电机,所述轮内电机布置在所述轮辋的一所述腔室内,且所述轮内电机与所述轮毂盘的一端面连接,所述轮内电机的外径小于所述轮辋的内径;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布置在所述轮辋的另一所述腔室内,且所述制动装置与所述轮毂盘的另一端面连接,所述制动装置的外径小于所述轮辋的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内电机包括:环形转子、转子托架、环形定子和定子托架;所述环形转子设置在所述转子托架上,所述环形定子设置在所述定子托架上,所述环形转子套设在所述环形定子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轮毂单元,所述轮毂单元与车轮托架连接;所述轮毂单元包括:转动圈和固定圈,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建坤夏承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