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76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以及阳极端子,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片状的阳极体,具有第一端边以及与所述第一端边对置的第二端边;电介质层,形成于所述阳极体的表面;固体电解质层,形成于所述电介质层的表面;阴极引出层,形成于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表面,所述阳极体具有表面被蚀刻且位于所述第一端边侧的第一区域、表面未被蚀刻且位于所述第二端边侧的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交界,并且具有使沿着所述第二端边的方向的长度变短的缩窄部,所述电介质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表面,形成所述缩窄部的切口端边配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阳极端子与所述第二区域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解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解电容器,特别涉及内部短路的防止。
技术介绍
作为电容器元件的阳极体,使用含有阀作用金属的金属片。为了增加电容器元件的电容,对金属片的主面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实施蚀刻。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教导了对金属箔的主面的一部分表面实施掩蔽,局部地进行蚀刻后,进行化学合成处理。在实施了蚀刻以及化学合成处理的部分进一步形成固体电解质层和阴极引出层来设置阴极部时,有时在被蚀刻的区域和未被蚀刻的区域之间设置绝缘性的部件。由此,在形成固体电解质层时,抑制固体电解质爬升到未蚀刻部。因此,阴极部和阳极体的阴极部以外的区域即阳极部被分离。由于阳极端子与阳极部接合,因此阴极部与阳极部分离能够抑制内部短路。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07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通过配置绝缘性的部件,抑制固体电解质从阴极部的主面的爬升。但是,固体电解质有时在包含未蚀刻部的阳极部的边缘(端面)也从阴极部的端面向阳极部的端面爬升。爬升到阳极部的端面的固体电解质很快会扩展到阳极部的主面,与阳极端子接触,有可能产生内部短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以及阳极端子,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片状的阳极体,具有第一端边以及与所述第一端边对置的第二端边;电介质层,形成于所述阳极体的表面;固体电解质层,形成于所述电介质层的表面;阴极引出层,形成于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表面,所述阳极体具有表面被蚀刻且位于所述第一端边侧的第一区域、表面未被蚀刻且位于所述第二端边侧的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交界,并且具有使沿着所述第二端边的方向的长度变短的缩窄部,所述电介质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表面,形成所述缩窄部的切口端边配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阳极端子与所述第二区域连接。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阳极部中的固体电解质的爬升程度降低。其结果是,可防止阴极部与阳极部的内部短路。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元件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阳极体的俯视图。图3是放大表示图2所示的阳极体的主要部位的俯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解电容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该电容器元件具有:片状的阳极体,具有第一端边以及与第一端边对置的第二端边;电介质层,形成于阳极体的表面;固体电解质层,形成于电介质层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阴极引出层,形成于固体电解质层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阳极体具有表面被蚀刻且位于第一端边侧的第一区域、表面未被蚀刻且位于第二端边侧的第二区域、以及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交界。阳极体还具备使沿着第二端边的方向的长度缩短的缩窄部。此时,形成缩窄部的切口端边的全部配置于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的表面形成有电介质层,阳极端子与第二区域连接。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阳极体的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元件100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阳极体10的俯视图。图3是放大表示图2所示的阳极体10的主要部位(缩窄部11附近)的俯视图。(电容器元件)电容器元件100具有片状的阳极体10、形成于阳极体1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电介质层20、形成于电介质层2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固体电解质层30、和形成于固体电解质层3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阴极引出层40。这样的电容器元件100也是片状。阳极体10具备表面被蚀刻的第一区域R1和未被蚀刻的第二区域R2,电介质层20至少形成于第一区域R1的表面。第一区域R1、电介质层20、固体电解质层30和阴极引出层40构成电容器元件100的阴极部100N。第二区域R2构成电容器元件100的阳极部100P。阳极端子202(参照图2)与阳极部100P(即,第二区域R2)接合并电连接。(阳极体)阳极体10是作为导电性材料而包含阀作用金属的片材。作为阀作用金属可以列举钛、钽、铝以及铌等。阳极体10可以包含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上述阀作用金属。阳极体10也可以以合金或者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态包含阀作用金属。阳极体10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是15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第一区域R1配置在阳极体10的第一端边101侧,至少表面被蚀刻。第一区域R1可以包含第一端边101,也可以不包含第一端边101。第二区域R2配置在与第一端边101对置的第二端边102侧,未被蚀刻。第二区域R2也可以包含第二端边102,也可以不包含第二端边102。图2以及图3用虚线(交界LB)表示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的交界。另外,交界LB是在表面形成有凹凸的区域与表面平滑的区域的交界。在存在多个这样的交界的情况下,将位于第二端边102侧的交界作为交界LB。阳极体10具备使沿着第二端边102的方向的长度变短的缩窄部11。缩窄部11通过将第二区域R2的一部分沿着第二端边102的方向切去而形成,形成缩窄部11的切口端边110全部配置于第二区域R2。未蚀刻部与蚀刻部相比机械强度高。因此,通过将切口端边110全部配置于未被蚀刻的第二区域R2,能够抑制因设置缩窄部11而导致的阳极体10的机械强度的降低。此外,在将阳极体10冲裁形成缩窄部11的情况下,可抑制阳极体10的缺损等。通过在第二区域R2设置缩窄部11,固体电解质从第一区域R1的表面的爬升被妨碍。进而,能够使阳极体10的端面中的固体电解质的爬升的路径迂回到缩窄部11的切口端边110。换句话说,通过缩窄部11,固体电解质从第一区域R1的表面以及端面爬升到第二区域R2的程度降低。在此,有时在阳极部100P的表面也形成薄的电介质层。因此,为了防止内部短路,重要的是固体电解质不会到达阳极端子202。在此,从更容易发挥缩窄部11的效果方面考虑,优选阳极端子202与缩窄部11和第二端边102之间的第二区域R2连接。尤其优选阳极端子202配置在与第二端边102相交的第三端边103的附近。固体电解质层30的爬升被缩窄部11阻碍,因此无法到达阳极端子202,可防止阳极部100P与阴极部100N的短路。在此,阳极端子202是连接电容器元件100和外部的阳极引线202B、以及与阳极引线202B电连接的铆接部件202A(均参照图4)的至少一方。铆接部件202A例如用于铆接多个电容器元件100。进而,优选切口端边110与中心线LC的最短距离W3比阳极端子202与中心线LC的最短距离W4短。换句话说,使缩窄部11中的切口的深度(与中心线LC垂直的方向的长度)比阳极端子202的与中心线LC垂直的方向的长度深。由此,固体电解质进一步难以到达阳极端子202。中心线LC是指在相对于第二端边102以及阳极体10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且将阳极体10等分的直线。也可以在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之间配置绝缘性的部件。在第一区域R1被蚀刻为在交界LB附近形成陡峭的坡度或者台阶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用绝缘性的部件。这是因为通过交界LB附近的高低差容易抑制固体电解质从第一区域R1的表面的爬升。另外,在图2中,缩窄部11在隔着中心线LC相互对置的位置配置有两处,但不限定于此。例如,缩窄部11可以是一处,也可以相对于中心线LC非对称地配置。从容易降低固体电解质的爬升程度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以及阳极端子,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片状的阳极体,具有第一端边以及与所述第一端边对置的第二端边;电介质层,形成于所述阳极体的表面;固体电解质层,形成于所述电介质层的表面;和阴极引出层,形成于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表面,所述阳极体具有表面被蚀刻且位于所述第一端边侧的第一区域、表面未被蚀刻且位于所述第二端边侧的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交界,并且具有使沿着所述第二端边的方向的长度变短的缩窄部,所述电介质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表面,形成所述缩窄部的切口端边配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阳极端子与所述第二区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25 JP 2016-0625821.一种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以及阳极端子,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片状的阳极体,具有第一端边以及与所述第一端边对置的第二端边;电介质层,形成于所述阳极体的表面;固体电解质层,形成于所述电介质层的表面;和阴极引出层,形成于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表面,所述阳极体具有表面被蚀刻且位于所述第一端边侧的第一区域、表面未被蚀刻且位于所述第二端边侧的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交界,并且具有使沿着所述第二端边的方向的长度变短的缩窄部,所述电介质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表面,形成所述缩窄部的切口端边配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阳极端子与所述第二区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阳极体具备与所述第二端边相交的第三端边和与所述第一端边相交的第四端边,所述切口端边具备与所述第四端边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三端边连接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交界之间的距离D1比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边之间的距离D2短。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本由贺利吉田宽小林恭平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