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巨电流变液阻尼与金属橡胶阻尼混合的减振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2063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巨电流变液阻尼与金属橡胶阻尼混合的减振器装置,该装置包括上板、下板、中心阻尼结构以及均匀布置在中心阻尼结构周围且间隔分布的金属橡胶阻尼和弹簧阻尼;中心阻尼结构包括内腔充满巨电流变液的外筒部、设有且位于外筒部内的环形圆台的活塞杆、轴承部;活塞杆依次穿过上板、轴承部以及外筒部上端面;活塞嵌套在活塞杆上;金属橡胶阻尼的支撑轴上嵌套有金属橡胶;弹簧阻尼的支撑轴上嵌套有弹簧;活塞杆与外界电源的正极连接,外筒部与外界电源的负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减振器装置的金属橡胶在被动隔振中起阻尼作用,巨电流变液阻尼器是在通电的条件下产生阻尼力,在半主动隔振、主动隔振中起到阻尼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巨电流变液阻尼与金属橡胶阻尼混合的减振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器
,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式减振器装置。本专利技术同时涉及一种以单活塞剪切、流动混合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以及金属橡胶阻尼环的减振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减振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对于弹簧减振器来说,由于存在自振现像,容易传递中频振动,阻尼太小,临界阻尼比一般只有0.005,因此在与设备频率接近区间会产生共振现象。其二,对于橡胶减振器来说,由于存在自振现像,容易传递中频振动。其三,对于空气阻尼减振器来说,充气式减振器的不足之处是充气工艺复杂,不易维修,当缸筒受外界较大冲击而变化时,则不能工作。其四,对于纯被动减振装置,其阻尼是确定的,一般不能改变减振装置的阻尼值。其五,对于主动或者半主动减振装置,其阻尼虽然可以随着外界调节,但是,对于高频部分的隔振效果就很差了。理论和实验表明:在实际工程中,更需要一种既能在被动控制(零场,满场),还能在半主动和主动控制领域发挥较好效果的减振装置,这就要求其减振装置的阻尼器无论是在被动控制还是在半主动/主动控制中均具有较适宜的粘滞阻尼力,并提供较大的屈服应力。因此,急需研发一种可以应对更多工况下的混合式减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巨电流变液阻尼与金属橡胶阻尼混合的减振器装置,此减振器装置既可以用于被动隔振,又能用于半主动隔振、主动隔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巨电流变液阻尼与金属橡胶阻尼混合的减振器装置,所述减振器装置装置包括上板、中心阻尼结构、多个环形阻尼结构以及下板;所述中心阻尼结构的一端穿过所述上板的中心,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板的中心处;所述环形阻尼结构均匀的布置在所述中心阻尼结构的周围,且所述环形阻尼结构的一端穿过所述上板的周边区域,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板的周边区域;所述中心阻尼结构包括活塞杆、外筒部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筒部的上端面的轴承部;所述外筒部的内腔为封闭空间,所述封闭空间内充满巨电流变液;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上板并通过螺纹与固定在所述上板上的M12轴支座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轴承部和所述外筒部的上端面;所述活塞杆的外周壁上设有环形圆台;所述环形圆台位于所述外筒部内,活塞嵌套在所述活塞杆上,并通过活塞螺母使所述活塞固定在所述环形圆台的下端面;每个所述环形阻尼结构均包括金属橡胶阻尼和弹簧阻尼,且一个所述环形阻尼结构中的金属橡胶阻尼与相邻所述环形阻尼结构中的金属橡胶阻尼之间布置有所述弹簧阻尼;所述金属橡胶阻尼和所述弹簧阻尼均包括支撑轴以及嵌套在所述支撑轴上的导向轴支座;所述支撑轴的一端穿过所述上板并通过螺纹与设置在所述上板上的法兰螺母连接,所述支撑轴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固定在所述下板上的M8轴支座连接;所述金属橡胶阻尼中的导向轴支座与所述上板之间设有嵌套在所述支撑轴上的金属橡胶;所述弹簧阻尼中的导向轴支座与所述上板之间设有嵌套在所述支撑轴上的弹簧;所述活塞杆11与外界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外筒部与所述外界电源的负极连接。可选的,所述外筒部包括上端盖、下端盖以及两端开口且结构为圆柱形的外筒;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通过内六角螺栓与所述外筒连接在一起形成封闭空间,所述下端盖通过内六角螺栓和螺母相互配合固定在所述下板的中心处。可选的,所述上端盖开设有注液孔;通过注液孔将所述巨电流变液注入所述外筒内部。可选的,所述轴承部包括轴承座、轴承端盖以及位于所述轴承端盖与所述轴承座之间的轴承;所述轴承座与所述上端盖通过内六角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轴承端盖与所述轴承座通过内六角螺栓连接在一起,且所述轴承被所述轴承端盖固定在所述轴承座内部。可选的,所述轴承部还包括第一O型密封圈和第二O型密封圈;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与所述轴承之间;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外筒与所述轴承座之间。可选的,所述环形阻尼结构的数目由外加负载确定。可选的,所述活塞的表面和所述外筒的内表面均通过物理工艺或者化学工艺进行微孔凹坑化处理。可选的,所述M8轴支座与所述下板是通过内六角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M12轴支座位于所述上板的正中心,并通过内六角螺栓将所述M12轴支座与所述上板连接在一起。可选的,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为圆形薄板。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巨电流变液阻尼与金属橡胶阻尼混合的减振器装置,所述减振器装置包括上板、中心阻尼结构、多个环形阻尼结构以及下板;环形阻尼结构均匀的布置在中心阻尼结构的周围;中心阻尼结构包括活塞杆、外筒部以及固定安装在外筒部的上端面的轴承部;外筒部的内腔为充满巨电流变液的封闭空间;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上板上,另一端穿过轴承部和外筒部的上端面;活塞杆的外周壁上设有且位于外筒部内的环形圆台,活塞嵌套在活塞杆上并通过活塞螺母使活塞固定在环形圆台的下端面;每个环形阻尼结构均包括金属橡胶阻尼和弹簧阻尼,且金属橡胶阻尼和弹簧阻尼间隔分布;金属橡胶阻尼和弹簧阻尼均包括支撑轴以及嵌套在支撑轴上的导向轴支座;金属橡胶阻尼中的导向轴支座与上板之间设有嵌套在支撑轴上的金属橡胶;弹簧阻尼中的导向轴支座与上板之间设有嵌套在支撑轴上的弹簧;活塞杆与外界电源的正极连接,外筒部与外界电源的负极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减振器装置利用了巨电流变液的巨电流变效应与金属橡胶的阻尼效应,金属橡胶在被动隔振中起阻尼作用,巨电流变液阻尼器是在通电的条件下产生阻尼力,在半主动隔振、主动隔振中起到阻尼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巨电流变液阻尼与金属橡胶阻尼混合的减振器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巨电流变液阻尼与金属橡胶阻尼混合的减振器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巨电流变液阻尼与金属橡胶阻尼混合的减振器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心阻尼结构的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心阻尼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巨电流变液阻尼与金属橡胶阻尼混合的减振器装置,此减振器装置既可以用于被动隔振,又能用于半主动隔振、主动隔振。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电流变体是由高介电常数的小颗粒分散在低介电常数的溶剂中形成的悬浮液体。这种悬浮液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以在毫秒级的瞬间使固体颗粒极化而相互作用,形成平行于电场的链状或者柱状结构,从而使液体表现为具有一定屈服应力的类似固体的本构状态,使表观粘度增大几个数量级。这种使流体改变状态的效应叫做电流变效应。电流变阻尼器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消能减振控制装置,可用于机械、建筑等领域。其控制机理是通过对阻尼器中的电流变效应,将结构的部分振动能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巨电流变液阻尼与金属橡胶阻尼混合的减振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装置包括上板、中心阻尼结构、多个环形阻尼结构以及下板;所述中心阻尼结构的一端穿过所述上板的中心,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板的中心处;所述环形阻尼结构均匀的布置在所述中心阻尼结构的周围,且所述环形阻尼结构的一端穿过所述上板的周边区域,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板的周边区域;所述中心阻尼结构包括活塞杆、外筒部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筒部的上端面的轴承部;所述外筒部的内腔为封闭空间,所述封闭空间内充满巨电流变液;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上板并通过螺纹与固定在所述上板上的M12轴支座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轴承部和所述外筒部的上端面;所述活塞杆的外周壁上设有环形圆台;所述环形圆台位于所述外筒部内,活塞嵌套在所述活塞杆上,并通过活塞螺母使所述活塞固定在所述环形圆台的下端面;每个所述环形阻尼结构均包括金属橡胶阻尼和弹簧阻尼,且一个所述环形阻尼结构中的金属橡胶阻尼与相邻所述环形阻尼结构中的金属橡胶阻尼之间布置有所述弹簧阻尼;所述金属橡胶阻尼和所述弹簧阻尼均包括支撑轴以及嵌套在所述支撑轴上的导向轴支座;所述支撑轴的一端穿过所述上板并通过螺纹与设置在所述上板上的法兰螺母连接,所述支撑轴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固定在所述下板上的M8轴支座连接;所述金属橡胶阻尼中的导向轴支座与所述上板之间设有嵌套在所述支撑轴上的金属橡胶;所述弹簧阻尼中的导向轴支座与所述上板之间设有嵌套在所述支撑轴上的弹簧;所述活塞杆11与外界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外筒部与所述外界电源的负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巨电流变液阻尼与金属橡胶阻尼混合的减振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装置包括上板、中心阻尼结构、多个环形阻尼结构以及下板;所述中心阻尼结构的一端穿过所述上板的中心,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板的中心处;所述环形阻尼结构均匀的布置在所述中心阻尼结构的周围,且所述环形阻尼结构的一端穿过所述上板的周边区域,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板的周边区域;所述中心阻尼结构包括活塞杆、外筒部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筒部的上端面的轴承部;所述外筒部的内腔为封闭空间,所述封闭空间内充满巨电流变液;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上板并通过螺纹与固定在所述上板上的M12轴支座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轴承部和所述外筒部的上端面;所述活塞杆的外周壁上设有环形圆台;所述环形圆台位于所述外筒部内,活塞嵌套在所述活塞杆上,并通过活塞螺母使所述活塞固定在所述环形圆台的下端面;每个所述环形阻尼结构均包括金属橡胶阻尼和弹簧阻尼,且一个所述环形阻尼结构中的金属橡胶阻尼与相邻所述环形阻尼结构中的金属橡胶阻尼之间布置有所述弹簧阻尼;所述金属橡胶阻尼和所述弹簧阻尼均包括支撑轴以及嵌套在所述支撑轴上的导向轴支座;所述支撑轴的一端穿过所述上板并通过螺纹与设置在所述上板上的法兰螺母连接,所述支撑轴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固定在所述下板上的M8轴支座连接;所述金属橡胶阻尼中的导向轴支座与所述上板之间设有嵌套在所述支撑轴上的金属橡胶;所述弹簧阻尼中的导向轴支座与所述上板之间设有嵌套在所述支撑轴上的弹簧;所述活塞杆11与外界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外筒部与所述外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建祥楚刘峰孙翊蒲华燕彭艳罗均谢少荣张泉杨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