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854777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1:49
一种换热器、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腔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内腔的至少两个换热管、至少一个流道,每个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换向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换向段之间的非封闭空间。所述换热设备包括壳体、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流体驱动组件,所述壳体设有前壁、后壁、周壁以及贯穿所述周壁的通孔,所述流体驱动组件设于所述非封闭空间内,所述流体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流道内流体环射状流动至流道外并通过所述通孔流动至所述壳体外。如此设置,提高换热系统及换热器的换热功效。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A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comprising a first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a first collector tube, a second collector tube, at least two heat exchanger tube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llector tube cavity and the second collector tube cavity, and at least one flow channel, each of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ollector tube. The pipe section, the second pipe section, the reversing section and the non-enclosed space between the first pipe, the second pipe and the reversing section. The heat exchanger comprises a shell,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and a fluid driving assembly, wherein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ront wall, a rear wall, a peripheral wall and a through hole penetrating the peripheral wall, the fluid driving assembly is arranged in the non-enclosed space, and the fluid driving assembly can drive the fluid in the channel to circulate to the channel. The outer passage passe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to the outer shell of the shell. This setting improves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of the heat exchange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改善屋内的环境温度,提升人体的感官舒适度,采用换热系统来改善屋内环境温度是一种符合市场需求的趋势,相关技术中,可以采用换热系统进行采暖或者制冷,但是换热或者制冷效果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的换热器、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腔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内腔的至少两个换热管、形成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的至少一个流道,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向方向排列,每个所述换热管有前表面及与所述前表面相背的后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中前换热管的后表面与后换热管的前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流道,所述前表面所在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向方向设置,每个所述换热管包括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管段、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二管段、连通所述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的换向段,所述换向段包括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的第三管段以及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的第四管段,所述第三管段具有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管段具有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三管段具有与第一管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四管段具有与第二管段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左右相隔预定距离。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不大于90度。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管段具有与所述第一管段相连接的第三端,所述第一管段具有与所述第三管段相连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端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管段具有与所述第二管段相连接的第五端,所述第二管段具有与所述第四管段相连接的第六端,所述第五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六端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三夹角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不小于135度,或,所述第三夹角的角度不小于135度。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左右对称设置,或,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大致平行。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相较于所述第四端在左右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二管段,和/或,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第四管段的一端相较于所述第六端在左右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管段。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向段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第四管段的折弯段,所述折弯段包括第一扭转段、第二扭转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扭转段和所述第二扭转段之间的连接段,所述第一扭转段自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折弯段连接的一端沿与换热管表面呈一定角度的轴向进行扭转而成,所述第二扭转段自所述第四管段与所述折弯段连接的一端沿与换热管表面呈一定角度的轴向进行扭转而成,所述连接段自所述第一扭转段远离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扭转段远离所述第四管段的一端沿大致平行于所述换热管宽度方向的轴线进行弯折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器还设有安装于所述流道内的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至少部分连接所述换热管,所述连接为钎焊,和/或,过盈配合,和/或,卡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部件为翅片,所述翅片的FPI≤16,且所述翅片上开窗,开窗角度为40~45°,所述翅片具有波峰和波谷,所述波峰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中前换热管的后表面相连接,所述波谷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中后换热管的前表面相连接,相邻的换热管的两个所述折弯段之间没有设置翅片。作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换热设备,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以及流体驱动组件,所述壳体设有前壁、后壁、前后连接所述前壁与所述后壁的周壁以及贯穿所述周壁的通孔,所述换热器为前述换热器,所述流体驱动组件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换热器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一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投影内,所述流体驱动组件在左右方向上的投影为第三投影,所述换热器在左右方向上的投影为第四投影,所述第三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四投影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第二投影内,所述第三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第四投影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周壁包括顶壁、底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所述顶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上均设有所述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前壁或者后壁对应所述流体驱动组件处设有贯穿所述前壁或者后壁的穿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流体驱动组件为离心式轴流风机,所述离心式轴流风机包括流体输入端以及流体输出端,所述流体输入端连通所述穿孔,所述流体输出端连通所述流道及所述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设备还设有导流部件,所述导流部件位于所述穿孔与所述流体驱动组件之间,所述导流部件具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所述流体进口与所述穿孔相连通,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流体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设备还设有位于所述壳体底部的收容盘,所述收容盘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或者第二集流管的下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管路连通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所述换热系统的所述第一换热器为前述换热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系统包括管路连通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以及与压缩机连通且可切换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或者第二换热器连通的换向装置,所述换热系统的所述第一换热器为前述换热器。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换热器、换热设备以及换热系统的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以及连接第一、第二管段的换向段,所述换热装置设有被所述换热管环绕的流体驱动组件,同时在换热装置的周壁上设置连通所述换热装置内位的通孔,通过流体驱动组件驱动相邻换热管间的流道内流体呈发散状流通至所述流道外,形成流道外环境的均匀换热,使得所述换热器、换热设备以及换热系统进行换热的换热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换热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换热设备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换热设备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换热设备部分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换热设备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换热设备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换热器配合收容盘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换热系统的工作原理图。附图标记:100、100'-换热设备;1-压缩机;2、2'、2”-第一换热器;20、20'-流道;21、21'、21”-第一集流管;22、22'、22”-第二集流管;23、23'、23”-换热管;230、230'、230”-非封闭空间;231、231'、231”-第一管段;234、234'、234”-第二管段;232、232”-第三管段;233、233”-第四管段;233'-中间段;235-前表面;236-后表面;237”-中间折弯段;24-换热部件;241-接触部;3-节流装置;4-第二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腔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内腔的至少两个换热管、形成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的至少一个流道,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向方向排列,每个所述换热管有前表面及与所述前表面相背的后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中前换热管的后表面与后换热管的前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流道,所述前表面所在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向方向设置,每个所述换热管包括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管段、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二管段、连通所述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的换向段,所述换向段包括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的第三管段以及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的第四管段,所述第三管段具有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管段具有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三管段具有与第一管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四管段具有与第二管段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左右相隔预定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腔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内腔的至少两个换热管、形成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的至少一个流道,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向方向排列,每个所述换热管有前表面及与所述前表面相背的后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中前换热管的后表面与后换热管的前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流道,所述前表面所在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向方向设置,每个所述换热管包括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管段、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二管段、连通所述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的换向段,所述换向段包括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的第三管段以及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的第四管段,所述第三管段具有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管段具有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三管段具有与第一管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四管段具有与第二管段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左右相隔预定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不大于90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段具有与所述第一管段相连接的第三端,所述第一管段具有与所述第三管段相连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端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段具有与所述第二管段相连接的第五端,所述第二管段具有与所述第四管段相连接的第六端,所述第五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六端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三夹角设置。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不小于135度,或,所述第三夹角的角度不小于135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左右对称设置,或,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大致平行。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相较于所述第四端在左右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二管段,和/或,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第四管段的一端相较于所述第六端在左右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管段。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段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第四管段的折弯段,所述折弯段包括第一扭转段、第二扭转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扭转段和所述第二扭转段之间的连接段,所述第一扭转段自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折弯段连接的一端沿与换热管表面呈一定角度的轴向进行扭转而成,所述第二扭转段自所述第四管段与所述折弯段连接的一端沿与换热管表面呈一定角度的轴向进行扭转而成,所述连接段自所述第一扭转段远离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扭转段远离所述第四管段的一端沿大致平行于所述换热管宽度方向的轴线进行弯折而成。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凯门书标陈飞王一鸣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