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8516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0:55
本申请公开一种换热器及换热系统。沿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所述换热管设有一层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换热通道和两层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换热管两端,沿换热管的厚度方向,一层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位于两层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中间;设置于所述换热管两端的集流装置,所述集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连通的第一集流管,及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的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位于第二集流管内,且第一集流管的中轴线沿远离所述换热管的方向偏离第二集流管的中轴线。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 exchanger and a heat exchange system.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parallel first heat exchanger channels and two parallel second heat exchanger channels. The first and second heat exchanger channels exten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and pass through both ends of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The first heat exchange channel of the first layer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 channel of the two layers, and the flow collecting device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includes a first flow collecting tub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heat exchange channel and a second flow collecting tube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 channel, and the first flow collecting tube is located in the second set. In the flow tube,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first collector tube deviates from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second collector tube along the direction away from the heat transfer tube. Through the above technical proposal,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of the heat exchanger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换热器,也称热交换器,被广泛应用于换热系统中。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汽车空调中的换热系统越来越受到汽车主机厂的青睐。现有技术中采用同轴换热器来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实现汽车空调系统的节能降耗。同轴换热器将两根同轴同心的管子采用套管的方式结合,使两根管子内流通具有温度差的两种换热介质,两种换热介质通过内外管相互换热,为达到理想的换热效果,需要较长的管路,导致换热器占用空间较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对车内各组件的小型化要求越来越迫切,中间换热器也不例外,因此急需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中间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沿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所述换热管设有一层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换热通道和两层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换热管两端,沿换热管的厚度方向,一层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位于两层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中间;设置于所述换热管两端的集流装置,所述集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连通的第一集流管,及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的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位于第二集流管内,且第一集流管的中轴线沿远离所述换热管的方向偏离第二集流管的中轴线。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流管远离换热管一侧的外壁与第二集流管的内壁相贴合。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或第二集流管的断面为近似圆形、圆形、三角形、菱形或正方形。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端与第二集流管的第一端部平齐,且第一集流管的第一端通过堵帽密封。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端突出于第二集流管的第二端部,且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二端部设置端盖,所述端盖开有允许第一集流管的第二端穿过的通孔,所述端盖将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外壁和第二集流管的内壁形成的腔体密封。可选的,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一端部设置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设有插接第二集流管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端还设置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设有插接第一集流管第二通孔。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的贴合处焊接。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断面为圆形,第一集流管断面半径范围3至7毫米,第二集流管断面半径范围为6至10毫米,优选的,所述第一集流管断面半径为5毫米,第二集流管断面半径为8.5毫米。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上述换热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包括一个第一换热管和两个第二换热管,沿所述换热管厚度方向,所述两个第二换热管对称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管两侧,以使得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换热管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二换热管对称焊接在所述第一换热管两侧;设置于所述换热管两端的集流装置,所述集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连通的第一集流管,及与所述第二换热管连通的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位于第二集流管内;所述第一集流管远离换热管一侧的外壁与第二集流管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端与第二集流管的第一端部平齐,且第一集流管的第一端通过堵帽密封;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端突出于第二集流管的第二端部,且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二端部设置端盖,所述端盖开有允许第一集流管的第二端穿过的通孔,所述端盖将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外壁和第二集流管的内壁形成的腔体密封;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一端部设置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设有插接第二集流管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端还设置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设有插接第一集流管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的贴合处焊接;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断面为圆形,第一集流管截面半径范围3至7毫米,第二集流管截面半径范围为6至10毫米,优选的,所述第一集流管截面半径为5毫米,第二集流管截面半径为8.5毫米。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由于换热管的第二换热通道设置在第一换热通道的外围,使得在第一换热通道里流通的第一换热介质和在第二换热通道内流动的第二换热介质充分换热。通过多个第一、二换热通道的平行设置以及第一集流管设置在第二集流管内,使得换热器结构更加紧凑。由于第一集流管的中轴线朝远离换热管的方向偏离第二集流管的中轴线,因而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入口到第一集流管外壁的距离变大,在第二换热介质从第二换热通道流出时,可以降低第二换热介质受到的阻力,减小第二换热介质在换热器内的压降。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换热器的装配图;图2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集流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1所示换热器中的换热管和集流装置组合状态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类似的,在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下,本申请中所提到的“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和换热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可应用于汽车空调等领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100,请参照图1所示,换热器100包括换热管4及设置于换热管4两端的集流装置3。请参阅图2及图3,沿所述换热管4的宽度方向,所述换热管4设有一层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换热通道42和两层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换热通道41,所述第一换热通道42和第二换热通道41沿所述换热管4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换热管4两端,沿换热管4的厚度方向,一层所述第一换热通道42位于两层所述第二换热通道41中间。第一换热通道42内流通第一换热介质,第二换热通道41内流通第二换热介质。所述的第一换热介质及第二换热介质可以是同一种换热介质的不同状态,例如气态二氧化碳及液态二氧化碳或气液混合态二氧化碳;当然,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及第二换热介质也可以是两种不同的换热介质。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及第二换热介质可以是逆流布置,也可以是顺流布置。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通道41的断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42的断面面积,第二换热介质采用气态冷媒时,较大的流通断面面积可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4),沿所述换热管(4)的宽度方向,所述换热管(4)设有一层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换热通道(42)和两层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换热通道(41),所述第一换热通道(42)和第二换热通道(41)沿所述换热管(4)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换热管(4)两端,沿换热管(4)的厚度方向,一层所述第一换热通道(42)位于两层所述第二换热通道(41)中间;设置于所述换热管(4)两端的集流装置(3),所述集流装置(3)包括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42)连通的第一集流管(33),及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41)连通的第二集流管(34),所述第一集流管(33)位于第二集流管(34)内,且第一集流管(33)的中轴线沿远离所述换热管(4)的方向偏离第二集流管(34)的中轴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4),沿所述换热管(4)的宽度方向,所述换热管(4)设有一层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换热通道(42)和两层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换热通道(41),所述第一换热通道(42)和第二换热通道(41)沿所述换热管(4)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换热管(4)两端,沿换热管(4)的厚度方向,一层所述第一换热通道(42)位于两层所述第二换热通道(41)中间;设置于所述换热管(4)两端的集流装置(3),所述集流装置(3)包括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42)连通的第一集流管(33),及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41)连通的第二集流管(34),所述第一集流管(33)位于第二集流管(34)内,且第一集流管(33)的中轴线沿远离所述换热管(4)的方向偏离第二集流管(34)的中轴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33)远离换热管(4)一侧的外壁与第二集流管(34)的内壁相贴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33)和/或第二集流管(34)的断面为近似圆形、圆形、三角形、菱形或正方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33)的第一端(331)与第二集流管(34)的第一端部(341)平齐,且第一集流管(33)的第一端(331)通过堵帽(9)密封。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33)的第二端(333)突出于第二集流管(34)的第二端部(342),且所述第二集流管(34)的第二端部(342)设置端盖(2),所述端盖(2)开有允许第一集流管(33)的第二端(333)穿过的通孔(21),所述端盖(2)将所述第一集流管(33)的外壁和第二集流管(34)的内壁形成的腔体(35)密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管(34)的第一端部(341)设置第一压板(7),所述第一压板(7)设有插接第二集流管(34)的第一通孔(72),所述第一集流管(33)的第二端(333)还设置第二压板(1),所述第二压板(1)设有插接第一集流管(33)第二通孔(1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33)与第二集流管(34)的贴合处焊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