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875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适于与电源供应装置电性连接。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单元与包括壳体、电路板及系统连接器的基座单元。系统连接器包括系统输入端部、系统正极端部、系统负极端部、多条系统正极线、多条系统负极线以及系统检测线。系统输入端部对应壳体的开口设置,而系统正极端部与系统负极端部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系统正极线连接在系统输入端部与系统正极端部之间,而系统负极线与系统检测线连接在系统输入端部与系统负极端部之间。系统输入端部、系统正极端部以及系统负极端部在壳体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Electronic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onic device, which is suitable for electric connection with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h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es a display unit and a pedestal unit including a housing, a circuit board and a system connector. System connectors include system input terminal, system positive terminal, system negative terminal, multiple system positive electrode, multiple system negative electrode and system detection line. The input end of the system corresponds to the opening of the shell,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rts of the system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ircuit board. The positive pole of the system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input end and the positive pole of the system, while the negative pole and the detection line of the system are connected between the input end and the negative pole of the system. The positive projection of the input end of the system, the positive end of the system and the end of the system negative pole on the shell does not overl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性较高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笔记本电脑大都以外接电源供应装置来供应电源,其中笔记本电脑的一个直流插电座(DC-injack)所能接收的功率大概是360瓦。为了要达到高功率,通常会在笔记本电脑内设置二个直流插电座(DC-injack),以使电子装置可达到500瓦以上的高功率。然而,由于使用者必须同时插接二个直流插头才能使用到最高效能,如果使用者只插接第一个直流插头而忘记插接第二个直流插头时,则电子装置的效能将减半。再者,由于需要开设两个直流插电座,因此结构较为复杂、模具制作困难度高,且易导致制程公差损失大、高制作成本及结构强度不高的问题。此外,由于目前笔记本电脑内的直流插电座的系统输入端、多条系统正极线以及多条系统负极线都是设置在电路板上。也就是说,系统输入端部在电路板上的正投影会重叠于系统正极线及系统负极线在电路板上的正投影。然而,上述的设计因为系统正极线与系统负极线受限于电路板的大小而无法使信号线产生分流,因而容易导致短路而产生火花,有安全性的疑虑外,也因为电路板上所设置的元件密集度高,而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适于通过一个系统连接器与电源供应装置的一个电源连接器电性连接,而达到500瓦以上的高功率。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适于与电源供应装置电性连接。电源供应装置包括电源连接器。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单元以及基座单元。基座单元枢接于显示单元,且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系统连接器。壳体具有开口,而电路板与系统连接器配置在壳体内。系统连接器包括系统输入端部、系统正极端部、系统负极端部、多条系统正极线、多条系统负极线以及系统检测线。系统输入端部对应开口设置,而系统正极端部与系统负极端部彼此分离地配置在电路板上且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系统正极线连接在系统输入端部与系统正极端部之间,而系统负极线与系统检测线连接在系统输入端部与系统负极端部之间。系统输入端部在壳体上的正投影与系统正极端部及系统负极端部在壳体上的正投影不重叠。电源供应装置的电源连接器适于插接于基座单元的系统连接器,以供应电源给电路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系统负极线的数量与系统正极线的数量相同,且系统正极端部的截面积小于系统负极端部的截面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系统连接器的系统输入端部具有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壳体包括定位座,邻近开口设置且具有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系统输入端部的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沿组装方向而分别插置于定位座的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以将系统连接器定位在壳体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凸块的表面积大于第二凸块的表面积。组装方向垂直于系统正极线及系统负极线的延伸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座单元还包括金属盖体,配置在系统输入端部上,且锁附至定位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源连接器包括电源输出端部、多条电源正极线、多条电源负极线以及电源检测线。电源正极线、电源负极线以及电源检测线电性连接至电源输出端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源输出端部包括电源正极接脚、电源负极接脚以及电源检测接脚。系统输入端部包括系统正极接脚、系统负极接脚以及系统检测接脚。电源正极接脚、电源负极接脚以及电源检测接脚分别对应插接在系统正极接脚、系统负极接脚以及系统检测接脚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源正极接脚连接至电源正极线,而电源负极接脚连接至电源负极线,且系统检测接脚连接至系统检测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源连接器还包括电源套管以及电源模具。电源正极线、电源负极线以及电源检测线收纳在电源套管内。电源模具套接在电源套管与电源输出端部之间,且电源套管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电源输出端部的延伸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系统连接器还包括正极套管以及负极套管。系统正极线收纳在正极套管内,而系统负极线与系统检测线收纳在负极套管内。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的设计中,系统连接器的系统输入端部与系统正极端部之间是通过系统正极线来连接,而系统输入端部与系统负极端部之间是通过系统负极线与系统检测线来连接,且系统输入端部在壳体上的正投影与系统正极端部及系统负极端部在壳体上的正投影不重叠。如此一来,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中的系统连接器的系统正极线与系统负极线可具有较大的布局空间,且系统正极端部与系统负极端部在电路板上采用分流的设计,可以解决现有短路及散热的问题。另一方面,因为信号线的截面积越大表示通过的电流量越多,因此在上述的设计中,系统正极线与系统负极线不受限电路板的大小,因而可通过调整系统正极线与系统负极线的截面积而达成500瓦以上的高功率。再者,本专利技术的系统连接器具有系统检测线,可具有主动检测信号的功能且能避免火花发生。此外,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仅通过一个系统连接器与电源供应器的一个电源连接器电性连接,因此相较于现有的电子装置而言,除了可减少一个连接器的使用而达到500瓦以上的高功率以降低制作成本外,在结构上,结构单纯化可减少公差损失及制作困难度,也可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电源供应装置与基座单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C为图1B的电源供应装置与基座单元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2为图1A的系统连接器的示意图。图3为图1A的壳体的定位座与系统连接器的系统输入端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A的电源连接器的示意图。图5A与图5B分别为图1A的电源连接器在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图5C与图5D分别为图1A的系统连接器在不同视角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电子装置;30:电源供应装置;100:显示单元;200:基座单元;210:壳体;212:开口;214:定位座;214a:第一定位部;214b:第二定位部;220:电路板;230:系统连接器;232:系统输入端部;232a:第一凸块;232b:第二凸块;234a:系统正极端部;234b:系统负极端部;236a:系统正极线;236b:系统负极线;238:系统检测线;239a:正极套管;239b:负极套管;240:金属盖体;300:电源连接器;310:电源输出端部;320:电源正极线;330:电源负极线;340:电源检测线;350:电源套管;360:电源模具;D1:组装方向;D2、D3、D4:延伸方向;P1:电源正极接脚;P2:电源负极接脚;P3:电源检测接脚;S1:系统正极接脚;S2:系统负极接脚;S3:系统检测接脚。具体实施方式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电源供应装置与基座单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C为图1B的电源供应装置与基座单元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2为图1A的系统连接器的示意图。图3为图1A的壳体的定位座与系统连接器的系统输入端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A的电源连接器的示意图。图5A与图5B分别为图1A的电源连接器在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图5C与图5D分别为图1A的系统连接器在不同视角的示意图。请先同时参考图1A、图1B、图1C以及图2,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适于与电源供应装置30电性连接,其中电源供应装置30包括电源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适于与电源供应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供应装置包括电源连接器,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单元;以及基座单元,枢接于所述显示单元,且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系统连接器,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系统连接器配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系统连接器包括系统输入端部、系统正极端部、系统负极端部、多条系统正极线、多条系统负极线以及系统检测线,所述系统输入端部对应所述开口设置,所述系统正极端部与所述系统负极端部彼此分离地配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而所述多个系统正极线连接在所述系统输入端部与所述系统正极端部之间,所述多个系统负极线与所述系统检测线连接在所述系统输入端部与所述系统负极端部之间,其中所述系统输入端部在所述壳体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系统正极端部及所述系统负极端部在所述壳体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且所述电源供应装置的所述电源连接器适于插接于所述基座单元的所述系统连接器,以供应电源给所述电路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适于与电源供应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供应装置包括电源连接器,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单元;以及基座单元,枢接于所述显示单元,且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系统连接器,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系统连接器配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系统连接器包括系统输入端部、系统正极端部、系统负极端部、多条系统正极线、多条系统负极线以及系统检测线,所述系统输入端部对应所述开口设置,所述系统正极端部与所述系统负极端部彼此分离地配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而所述多个系统正极线连接在所述系统输入端部与所述系统正极端部之间,所述多个系统负极线与所述系统检测线连接在所述系统输入端部与所述系统负极端部之间,其中所述系统输入端部在所述壳体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系统正极端部及所述系统负极端部在所述壳体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且所述电源供应装置的所述电源连接器适于插接于所述基座单元的所述系统连接器,以供应电源给所述电路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系统负极线的数量与所述多个系统正极线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系统正极端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系统负极端部的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连接器的所述系统输入端部具有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而所述壳体包括定位座,邻近所述开口设置且具有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所述系统输入端部的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沿组装方向而分别插置于所述定位座的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以将所述系统连接器定位在所述壳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的表面积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友史刘志钧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