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607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用于车辆的悬架包括:副车架、上摆臂和两个H臂,两个H臂分别与副车架的两端相连,H臂上设置有转向节,上摆臂的一端与转向节相连,上摆臂的另一端与副车架相连,副车架、上摆臂和H臂均为铝合金件。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悬架,质量轻、强度刚度好,同时操作稳定性和经济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的悬架上的结构件多为铸铁件或钢板冲压焊接件,重量较重,不利于整车的轻量化,且油耗较大,不利于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同时,悬架系统的簧下质量即H臂质量较大,不利于整车的操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所述用于车辆的悬架质量轻、强度刚度好,同时操作稳定性和经济性好。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用于车辆的悬架的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架,包括:副车架和上摆臂;两个H臂,所述两个H臂分别与所述副车架的两端相连,所述H臂上设置有转向节,所述上摆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向节相连,所述上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所述副车架、所述上摆臂和所述H臂均为铝合金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悬架,其主要结构件副车架、上摆臂和H臂均采用铝合金轻量化材料,从而可有效减轻悬架的质量,提高整车的轻量化水平,同时整车的经济性能好。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架,所述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包括:多个横梁和两个纵梁,多个所述横梁平行布置,两个所述纵梁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横梁的两端,所述纵梁为铸铝件,所述横梁为铝型材件,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焊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纵梁的中部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纵梁,所述纵梁的两端设置有车身固定部,所述车身固定部构造为套筒,所述套筒内嵌设有衬套。可选地,所述横梁为三个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之间,且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悬置前安装结构,所述第三横梁上设置有悬置后安装结构。可选地,所述悬置前安装结构构造为套管结构,所述套管结构嵌设在所述第一横梁上,且所述套管结构至少部分突出所述第一横梁的上表面,所述悬置后安装结构为悬置支架,所述悬置支架为两组,两组所述悬置支架在所述第三横梁上间隔开,每组所述悬置支架包括两个悬置支架,且所述悬置支架上设置有悬置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纵梁上设置有控制臂安装支架,控制臂安装支架为四组并包括:上安装支架、下安装支架、前安装支架和后安装支架,所述上安装支架、所述下安装支架、所述前安装支架和所述后安装支架围绕所述减重孔布置,且所述上安装支架、所述下安装支架、所述前安装支架和所述后安装支架上设置有控制臂连接孔。进一步地,所述下安装支架上设置有车轮位置调节孔,所述车轮位置调节孔为长圆形孔,所述长圆形孔的两侧设置有向外突出的止挡壁,所述副车架还包括:车轮位置调节组件,所述车轮位置调节组件包括:偏心螺栓,所述偏心螺栓适于穿过所述车轮位置调节孔并与前束拉杆固定,所述前束拉杆与转向节相连,从而在所述偏心螺栓沿所述车轮位置调节孔横向移动的过程中改变车轮的方向;垫片,所述垫片的中心与所述偏心螺栓的的中心不重合,且所述垫片适于与所述止挡壁止挡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架,所述H臂为铸铝件并包括: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内侧边缘和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内侧边缘相连,且所述第二本体部上设置有副车架固定部,所述副车架固定部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内侧边缘突出并将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内侧边缘分为与所述第一本体部内侧边缘连接的第一段和与所述第一段相对的第二段,所述副车架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均大体垂直。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部上设置有减振弹簧安装部,所述减振弹簧安装部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且所述减振弹簧安装部的根部设置有多个漏液孔,多个所述漏液孔围绕所述减振弹簧安装部设置,所述第二本体部上设置有减重槽,所述减重槽包括第一减重槽和第二减重槽,所述第一减重槽为长条形槽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减重槽并排分布并靠近所述副车架固定部,所述第二减重槽为圆形槽并靠近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外端部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车辆,设置有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所述车辆与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架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后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车轮位置调节组件在下安装支架上的装配示意图。图8是图1中H臂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2中上摆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用于车辆的悬架100,后副车架10,副车架本体1,第一横梁11,套管结构111,第二横梁12,第三横梁13,悬置支架131,悬置固定孔1311,纵梁14,减重孔141,上安装支架142,下安装支架143,车轮位置调节孔1431,止挡壁1432,前安装支架144,后安装支架145,控制臂连接孔146,偏心螺栓15,垫片16,前束拉杆17,车身固定部18,第一衬套181,H臂20,第一本体部21,减振弹簧安装部211,凹陷部212,漏液孔2121,减振器安装部213,转向节安装部214,副车架安装部215,球头销总成2151,第二本体部22,副车架固定部221,第二衬套2211,第一段222,第二段223,连杆固定部224,第一减重槽225,第二减重槽226,加强筋227,转向节30,连杆40,稳定杆50,减振弹簧60,上摆臂70,上摆臂固定部701,减振器8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架100。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架100包括:后副车架10、上摆臂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和上摆臂;两个H臂,所述两个H臂分别与所述副车架的两端相连,所述H臂上设置有转向节,所述上摆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向节相连,所述上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所述副车架、所述上摆臂和所述H臂均为铝合金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和上摆臂;两个H臂,所述两个H臂分别与所述副车架的两端相连,所述H臂上设置有转向节,所述上摆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向节相连,所述上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所述副车架、所述上摆臂和所述H臂均为铝合金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包括:多个横梁和两个纵梁,多个所述横梁平行布置,两个所述纵梁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横梁的两端,所述纵梁为铸铝件,所述横梁为铝型材件,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焊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的中部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纵梁,所述纵梁的两端设置有车身固定部,所述车身固定部构造为套筒,所述套筒内嵌设有第一衬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三个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三横梁之间,且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悬置前安装结构,所述第三横梁上设置有悬置后安装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前安装结构构造为套管结构,所述套管结构嵌设在所述第一横梁上,且所述套管结构至少部分突出所述第一横梁的上表面,所述悬置后安装结构为悬置支架,所述悬置支架为两组,两组所述悬置支架在所述第三横梁上间隔开,每组所述悬置支架包括两个悬置支架,且所述悬置支架上设置有悬置固定孔。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上设置有控制臂安装支架,控制臂安装支架为四组并包括:上安装支架、下安装支架、前安装支架和后安装支架,所述上安装支架、所述下安装支架、所述前安装支架和所述后安装支架围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帅李国红吴然李博超邓敏陆鹏宇曹佳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