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530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涉及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技术领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换热片连接结构,其包括:首连接管,其第一端用于与水循环设备连接,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用于与电池包内多个换热片中位于第一侧最先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中间连接管,其第一端与首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换热片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尾连接管,其第一端与中间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封闭,侧壁设置有第三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换热片中位于第二侧最后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换热片对电池包散热而无连接结构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包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为满足市场需求,将电池包中电芯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倍率大幅提高。然而,电芯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倍率的提高,导致电池包在充放电过程电芯发热量大幅增加。为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通过在电池包中设置新型的水循环换热片对电池包中的电芯散热,但是在使用上述换热片对电芯散热时,需要用到多个换热片,无法直接使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循环水管连接换热片,即没有专用于连接换热片的连接结构,也没有现有技术可以作为参考,所以需要技术人员具体的设计,在保证换热片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保证循环水的顺畅流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用于连接换热片,使换热片能够与水循环设备连接,进行换热工作。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换热片连接结构,其包括:首连接管,所述首连接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水循环设备连接,所述首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用于与电池包内多个换热片中位于第一侧最先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中间连接管,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与首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尾连接管,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二端封闭,所述尾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第二侧最后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优选的,前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中首连接管的第一端为外接水管接头,第二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或,所述首连接管的第二端为管接口结构。优选的,前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中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为管接口结构,第二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或,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第二端为管接口结构。优选的,前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一端为管接口结构,或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一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优选的,前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还包括:多个卡接接头,所述卡接接头包括连接管和设置在连接管侧壁相对两侧的卡块;其中,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多个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或第三连接口连接,所述卡块用于与电池包中容纳电芯的电池框卡接。优选的,前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或第三连接口为固定连接。优选的,前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还包括:外接水管,所述外接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首连接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外接水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水循环设备连接。优选的,前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还包括:外箱水管接头,所述外箱水管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外接水管第二端连接;所述外箱水管接头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池包的壳体固定,以及与水循环设备连接。优选的,前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中所述中间连接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相连;其中,中间连接管的数量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的数量相同。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池包,其包括:多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框,所述电池框中容纳有电芯;多个换热片,多个所述换热片与多个所述电池单元相互交替叠片式连接;两套换热片连接结构;所述换热片连接结构包括:首连接管,所述首连接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水循环设备连接,所述首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用于与电池包内多个换热片中位于第一侧最先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中间连接管,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与首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尾连接管,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二端封闭,所述尾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第二侧最后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两套所述换热片连接结构分别与多个换热片连接,且与多个换热片的连接结构相同;其中,一套所述换热片连接结构的首连接管的第一连接口,与多个换热片中位于第一侧最先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中间连接管的第二连接口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尾连接管的第三连接口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第二侧最后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换热片连接结构包括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三者能够连接成一条管道,能够通过首连接管与水循环设备连接,且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通过三个接口与换热片的进出水口连接,能够将水循环设备输送过来的水送入换热片;或者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分别与换热片的出水口连接,能够将换热片中的水送回水循环设备中;这样使用两套换热片连接结构就可以将多个换热片与水循环设备连接成一个水循环的通路,使水能够在整个通路中循环的流动,进而能够带有电池包中电芯所产生的热量,也可以循环具有一定温度的水,通过换热片将水中的热量送入电池包中,保证电芯处于最佳的工作温度。另外,由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构成的分体式的连接水路,在连接多个换热片时不受换热片摆放规整度的限制,即多个换热片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可以不再一条直线上,连接时的活动空间大,对装配公差要求低。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换热片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首连接管与卡接接头和换热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中间连接管与卡接接头和换热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尾连接管与卡接接头和换热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中间连接管与卡接接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换热片连接结构与换热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换热片连接结构,其包括:首连接管1、中间连接管2以及尾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首连接管,所述首连接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水循环设备连接,所述首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用于与电池包内多个换热片中位于第一侧最先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中间连接管,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与首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尾连接管,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二端封闭,所述尾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第二侧最后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首连接管,所述首连接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水循环设备连接,所述首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用于与电池包内多个换热片中位于第一侧最先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中间连接管,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与首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尾连接管,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二端封闭,所述尾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第二侧最后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首连接管的第一端为外接水管接头,第二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或,所述首连接管的第二端为管接口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为管接口结构,第二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或,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第二端为管接口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一端为管接口结构,或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一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卡接接头,所述卡接接头包括连接管和设置在连接管侧壁相对两侧的卡块;其中,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多个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或第三连接口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景座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