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4414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包括回油腔外壳,回油腔外壳内部设有存储机油的回油腔,回油腔包括左半腔和右半腔,左半腔和右半腔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与回油腔内壁之间留有使机油在左半腔和右半腔之间流动的缝隙,左半腔进油口连接机油泵,右半腔出油口连接油底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齿轮系布置限制带来的润滑不良的问题,避免发动机各摩擦副干摩擦以及主轴瓦化瓦的现象。

An oil return cavity applied to the engine of high oil pump eng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il recovery chamber applied to a high oil pump engine, including an oil back chamber shell, and an oil back chamber inside the inner casing of the oil recovery chamber. The oil back chamber includes the left half cavity and the right half cavity, the left half cavity and the right half cavity have a partition, and the separator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oil back are left to make the oil in the left half cavity and right. The gap between the half cavity is flowing, the left half chamber in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il pump, and the right half cavity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il pan. The utility model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poor lubrication caused by the arrangement limitation of the gear system, avoid the dry friction of each friction pair of the engine and the phenomenon of the main bearing t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属于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船用柴油机机因为受到齿轮系布置的限制,机油泵只能布置在比较高的位置,这样在发动机起动时,机油泵前的管路就存在抽空的问题,导致刚起机的一段时间内,发动机各摩擦副处于润滑不良的状态,这是导致直列船机出现化瓦问题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解决齿轮系布置限制带来的润滑不良的问题,避免发动机各摩擦副干摩擦以及主轴瓦化瓦的现象。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包括回油腔外壳,回油腔外壳内部设有存储机油的回油腔,回油腔包括左半腔和右半腔,左半腔和右半腔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与回油腔内壁之间留有使机油在左半腔和右半腔之间流动的缝隙,左半腔进油口连接机油泵,右半腔出油口连接油底壳。本技术所述应用于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所述回油腔外壳为L形,隔板设置在回油腔外壳的竖直部分,并且隔板沿回油腔外壳竖直部分的轴向设置。本技术所述应用于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左半腔位于回油腔外壳的水平部分,右半腔位于回油腔外壳的竖直部分。本技术所述应用于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左半腔进油口位于回油腔外壳水平部分的上端面,右半腔出油口位于回油腔外壳竖直部分的下端面,隔板从回油腔外壳竖直部分的下端面向上端面延伸,隔板与回油腔外壳竖直部分的上端面之间留有供机油在左半腔和右半腔之间流动的缝隙。本技术所述应用于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回油腔高于机油泵的啮合齿轮。本技术所述应用于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回油腔外壳的水平部分开有供螺栓穿过将回油腔外壳与机油泵连接在一起的螺栓孔I,回油腔外壳的竖直部分开有供螺栓穿过将回油腔外壳与油底壳连接在一起的螺栓孔II。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回油腔包括左半腔和右半腔,当发动机停机以后,一部分润滑油保留在左半腔内,润滑油与机油泵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当发动机再次启动,因为在机油泵前面有相当体积的润滑油,所以就不会产生吸空现象;其次机油泵的啮合齿轮很好的被油膜密封,所以机油泵在工作时能很快形成真空度,因此机油泵的效率被提高,缩短了上油时间;保证了润滑油能迅速到达发动机各摩擦副,防治干摩擦对发动机的各部件造成损失。本技术解决了齿轮系布置限制所带来的润滑不良问题,避免了发动机各摩擦副干摩擦以及主轴瓦化瓦等现象,提高了机油泵的效率,缩短了上油时间。并且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通用性强,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回油腔外壳,2、回油腔,3、左半腔,4、右半腔,5、隔板,6、左半腔进油口,7、右半腔出油口,8、螺栓孔I,9、螺栓孔II。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包括回油腔外壳1,回油腔外壳1内部设有存储机油的回油腔2,如图2所示,回油腔2包括左半腔3和右半腔4,左半腔3和右半腔4之间设有隔板5,隔板5与回油腔内壁之间留有使机油在左半腔3和右半腔4之间流动的缝隙,左半腔进油口6连接机油泵,右半腔出油口7连接油底壳。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油腔外壳1为L形,隔板5设置在回油腔外壳1的竖直部分,并且隔板5沿回油腔外壳竖直部分的轴向设置。左半腔3位于回油腔外壳1的水平部分,右半腔4位于回油腔外壳1的竖直部分。左半腔进油口6位于回油腔外壳1水平部分的上端面,右半腔出油口7位于回油腔外壳竖直部分的下端面,隔板5从回油腔外壳1竖直部分的下端面向上端面延伸,隔板5与回油腔外壳竖直部分的上端面之间留有供机油在左半腔和右半腔之间流动的缝隙。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机油泵的啮合齿轮很好的被油膜密封,回油腔2高于机油泵的啮合齿轮。如图3所示,为了固定回油腔,回油腔外壳1的水平部分开有供螺栓穿过将回油腔外壳1与机油泵连接在一起的螺栓孔I8,回油腔外壳1的竖直部分开有供螺栓穿过将回油腔外壳与油底壳连接在一起的螺栓孔II9。本技术所述应用于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的工作过程为:1、当发动机停机以后,润滑油会通过各管路和机油泵回流到回油腔2内,这时,一部分润滑油会到达右半腔4从而回流到油底壳,另一部分润滑油因为被隔板5阻隔,会保留在左半腔3内,这样就与机油泵形成了一个密闭空间。2、当发动机再次起动时,首先因为本身在机油泵前面有相当体积的润滑油,所以就不会产生吸空的问题;其次因为机油泵的啮合齿轮很好地被油膜密封,所以机油泵在工作时能很快形成真空度,这样机油泵的效率被提高了,缩短了上油时间。保证了润滑油能迅速到达发动机各摩擦副,防止干摩擦会对发动机的各部件造成损伤。以上描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做出的改进和替换,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油腔外壳,回油腔外壳内部设有存储机油的回油腔,回油腔包括左半腔和右半腔,左半腔和右半腔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与回油腔内壁之间留有使机油在左半腔和右半腔之间流动的缝隙,左半腔进油口连接机油泵,右半腔出油口连接油底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油腔外壳,回油腔外壳内部设有存储机油的回油腔,回油腔包括左半腔和右半腔,左半腔和右半腔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与回油腔内壁之间留有使机油在左半腔和右半腔之间流动的缝隙,左半腔进油口连接机油泵,右半腔出油口连接油底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腔外壳为L形,隔板设置在回油腔外壳的竖直部分,并且隔板沿回油腔外壳竖直部分的轴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置机油泵发动机的回油腔,其特征在于:左半腔位于回油腔外壳的水平部分,右半腔位于回油腔外壳的竖直部分。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加成卢秀霞马金春张广峰赵培山刘爽爽张振胜刘爱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总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