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450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源模块,包括第一导光板、二第一光源、第二导光板及第二光源。第一导光板具有内凹于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底面的多个第一微结构,每一第一微结构具有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一底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二斜面与第一底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且第一夹角等于第二夹角。二第一光源分别配置于第一导光板的二第一入光面旁。第二导光板配置于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出光面上方,第二光源配置于第二导光板的第二入光面旁,其中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不具有用于偏折光线的光学膜。

Light source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ght source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a two first light source, a second light guide plate and a two light source. The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has a plurality of first micro structures concave on the first surface of the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each first micro structure has the first inclined plane and the second inclined plane, the first inclined plane and the first face have the first angle, the second slope and the first face have second angles, and the first angle is equal to the second angle. Two the first light source is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two first light side of the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The second light guide plate is arranged above the first light surface of the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second light source is arranged beside the second light surface of the second light guide plate, in which the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second light guide plate do not have an optical film for deflected 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模块
本技术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且特别关于一种具有窄视角模式及广视角模式的光源模块。
技术介绍
现今液晶显示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而当使用者在操作提款机、笔记型电脑或各种行动装置,若想要拥有个人隐私,避免周围或身旁的人窥视显示的内容时,会希望显示器的可视角度越窄,让只有在显示器前方的自己可以看见显示的内容。而在一般使用的情况下,使用者会希望显示器的可视角度较广,不但可以分享显示内容给周围的人观看,也不会因为移动身体或眼睛的位置就造成无法观看显示内容的情况。然而,一般的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是固定的,无法视使用者的需要随时切换。目前市面上有贩售显示器所使用的防窥片,透过将防窥片贴附于显示器上可以降低显示器可视角度的范围,达到防止身旁的人窥视显示内容的目的。然而,安装防窥片不仅麻烦、降低显示品质,也无法随时切换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因此,如何制作可以随时切换可视角度的显示器实为本领域相关人员所关注的焦点。本「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
技术介绍
」中所公开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其具有窄视角模式及广视角模式,可让使用者随时切换应用本技术光源模块的显示器的可视角度。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包括第一导光板、二第一光源、第二导光板及第二光源。第一导光板具有第一出光面、第一底面、二第一入光面以及多个第一微结构,第一出光面与第一底面相对,各第一入光面连接于第一出光面与第一底面之间,这些第一入光面彼此相对,这些第一微结构内凹于第一底面,其中每一第一微结构具有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第一斜面连接于第二斜面与第一底面之间,第二斜面连接于第一斜面与第一底面之间,第一斜面与第一底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二斜面与第一底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且第一夹角等于第二夹角。二第一光源分别配置于这些第一入光面旁,这些第一光源用于发出第一光线,这些第一光线经由这些第一入光面传递至第一导光板中。第二导光板配置于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出光面上方,且第二导光板包括第二出光面、第二底面以及第二入光面,第二出光面与第二底面相对,且第二出光面位于第二导光板之远离第一导光板的一侧,而第二入光面连接于第二出光面与第二底面之间。第二光源配置于第二入光面旁,第二光源用于发出第二光线,第二光线经由第二入光面传递至第二导光板中。其中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不具有用于偏折光线的光学膜。本技术实施例的光源模块透过设置第一导光板及第二导光板,让使用者可以随时切换应用本技术光源模块的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当需要窄视角模式时,藉由单侧设置的第二光源提供光线至第二导光板,以形成窄视角面光源。当需要广视角模式时,藉由两侧设置的第一光源提供光线至第一导光板,以提供广视角面光源。由于第一光源设置于第一导光板的两侧,且第一导光板具有多个第一夹角等于第二夹角的第一微结构,所以在广视角模式时,不需开启第二光源,且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不需设置用于偏折光线的光学膜。为让本技术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示意图。图2A是图1的第一微结构的示意图。图2B是图1的光源模块的第一微结构的分布示意图。图3A是图1的第二微结构的示意图。图3B是图1的光源模块的第二微结构的分布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功能方块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视角分布图。图6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6B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视角分布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第一微结构的分布图。图8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第二微结构的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0包括第一导光板11、二第一光源13a及13b、第二导光板15及第二光源17,第一导光板11具有第一出光面111、第一底面112、二第一入光面113a、113b及多个第一微结构115。第一出光面111与第一底面112相对,第一入光面113a连接于第一出光面111与第一底面112之间,且第一入光面113b连接于第一出光面111与第一底面112之间,第一入光面113a及113b并彼此相对。这些第一微结构115内凹于第一底面112。第一光源13a配置于第一入光面113a旁,第一光源13b配置于第一入光面113b旁,第一光源13a及13b用于发出第一光线(未显示于图上),这些第一光线分别经由第一入光面113a及113b传递至第一导光板11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3a及13b例如分别包括多个点光源131。点光源131例如是发光二极体,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光源13a及13b例如更分别包括电路板(图未示),以承载点光源131。此外,本技术不限制第一光源13a及13b的种类,举例来说,第一光源13a及13b也可以替换成冷阴极荧光灯管。第二导光板15配置于第一导光板11的第一出光面111上方,且第二导光板15包括第二出光面151、第二底面152以及第二入光面153。第二出光面151与第二底面152相对,且第二出光面151位于第二导光板15之远离第一导光板11的一侧,而第二入光面153连接于第二出光面151与第二底面152之间。第二光源17配置于第二入光面153旁,第二光源17用于发出一第二光线(未显示于图上),第二光线经由第二入光面153传递至第二导光板15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源17例如包括多个点光源171。点光源171例如是发光二极体,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光源17例如更包括电路板(图未示),以承载点光源171。此外,本技术不限制第二光源17的种类,举例来说,第二光源17也可以替换成冷阴极荧光灯管。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0中,第一导光板11与第二导光板15之间不具有用于偏折光线的光学膜,而前述用于偏折光线的光学膜例如是扩散片、棱镜片或是其他能让光线通过之后会产生偏折的光学膜。此外,第二导光板15的第二入光面153可以是平行于第一导光板11的第一入光面113a及113b,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制。图2A是图1光源模块10的第一微结构115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微结构115为内凹结构,为了便于说明图2A,第一微结构115的底面为上述之第一底面112的虚拟延伸平面,因此以虚线绘示。请参照图1及图2A,上述的每一第一微结构115具有第一斜面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光源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光板、二第一光源、第二导光板以及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出光面、一第一底面、二第一入光面以及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一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底面相对,各所述第一入光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所述二第一入光面彼此相对,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内凹于所述第一底面,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微结构具有一第一斜面与一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连接于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所述第二斜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且所述第一夹角等于所述第二夹角;所述二第一光源分别配置于所述二第一入光面旁,所述二第一光源用于发出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经由所述二第一入光面传递至所述第一导光板中;所述第二导光板配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所述第一出光面上方,且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一第二出光面、一第二底面以及一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出光面与所述第二底面相对,且所述第二出光面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之远离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侧,而所述第二入光面连接于所述第二出光面与所述第二底面之间;所述第二光源配置于所述第二入光面旁,所述第二光源用于发出一第二光线,所述第二光线经由所述第二入光面传递至所述第二导光板中;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不具有用于偏折光线的一光学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光板、二第一光源、第二导光板以及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出光面、一第一底面、二第一入光面以及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一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底面相对,各所述第一入光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所述二第一入光面彼此相对,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内凹于所述第一底面,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微结构具有一第一斜面与一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连接于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所述第二斜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且所述第一夹角等于所述第二夹角;所述二第一光源分别配置于所述二第一入光面旁,所述二第一光源用于发出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经由所述二第一入光面传递至所述第一导光板中;所述第二导光板配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所述第一出光面上方,且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一第二出光面、一第二底面以及一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出光面与所述第二底面相对,且所述第二出光面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之远离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侧,而所述第二入光面连接于所述第二出光面与所述第二底面之间;所述第二光源配置于所述第二入光面旁,所述第二光源用于发出一第二光线,所述第二光线经由所述第二入光面传递至所述第二导光板中;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不具有用于偏折光线的一光学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及所述第二夹角介于11度与19度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微结构的分布密度从所述第一底面的中心朝接近所述二第一入光面的方向逐渐变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微结构的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底面的连接处具有一第一侧边,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底面的连接处具有一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的距离介于30~70μm之间,所述第一侧边及所述第二侧边的长度分别介于20~50μm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文彦周民俊
申请(专利权)人: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