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421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0:41
一种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包括一对电梯导轨,所述各电梯导轨的底部均设有限位座,所述各电梯导轨的底端面与限位座之间具有间隙D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井道顶部左右两侧的两个承重部件,所述各承重部件均包括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底座、设置在各底座上的减震橡胶、以及横跨在两个减震橡胶上的一承重梁,所述各减震橡胶的上面与承重梁相连,下面与相应的底座相连,所述各电梯导轨位于前后两个底座之间且顶端固定在承重梁的底部。该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能可靠将安全钳的制停力转移至底坑、且对承重部件的整体受力要求和井道的顶层高度要求较低。

A high speed elevator guide unload device

A high-speed elevator guide rail unloading device comprises a pair of guide rail of elevator, the elevator guide rail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a seat, with D1 gap between the elevator guide rail and the bottom end surface and the limiting seat, which comprises two bearing parts on both sides of the road around the top of the well. The bearing comprises two parts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before and after the base, set up in the base of the rubber shock absorber, and across a bearing beam in two shock absorber rubber, the rubber bearing beam above and below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is connected to the base, the elevator guide rail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two a base between the top and bottom in fixed bearing beam. The guide rail unloading device of the high-speed elevator can reliably transfer the stopping force of the safety clamp to the bottom pit, and has low requirement for the overall stress requirement of the bearing part and the height of the top of the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
技术介绍
授权公告号为CN102887413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于井道顶部的承重部件1a和电梯导轨2a,所述电梯导轨2a悬挂于所述承重部件1a下方,所述承重部件1a上安装有拉杆3a,所述电梯导轨2a固定于所述拉杆3a上,所述电梯导轨2a通过导轨弹性压码4a压紧在与其对应的导轨支撑架7a上,所述电梯导轨2a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座5a,且所述电梯导轨2a的底端面与所述限位座5a之间具有间隙D′,当轿厢安全钳动作,电梯导轨2a在安全钳的作用力下,克服拉杆3a的拉力及弹性压码4a与电梯导轨2a间的摩擦力,使电梯导轨2a与限位座5a接触,将轿厢安全钳的动作力通过电梯导轨2a、限位座5a和缓冲器梁6a传至底坑。但是现有的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由于承重部件1a和拉杆3a的整体刚度不可精确得到,其受力后的变形量为不确定值,再者,弹性压码4a与电梯导轨2a之间的摩擦力也不能精确得到,导致电梯导轨2a的底端面与限位座5a之间的间隙D′都是根据经验值进行调节的,因此在安全钳动作时,若间隙过大,则难以使电梯导轨2a的底端面与限位座5a接触,进而无法可靠地将安全钳的制停力转移至底坑,从而可能使顶部的承重部件1a受力过大而存在安全隐患,若间隙过小,则增加维保检修人员的间隙调整难度,同时调整频率亦相应提高,实用性不强;2、一个承重部件1a上安装了两根电梯导轨2a,对承重部件1a的整体受力要求较高;3、由于承重部件1a横跨轿厢的顶部,会对轿厢的运行产生干涉,因此对井道的顶层高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可靠将安全钳的制停力转移至底坑、且对承重部件的整体受力要求和井道的顶层高度要求较低的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包括一对电梯导轨,所述各电梯导轨的底部均设有限位座,所述各电梯导轨的底端面与限位座之间具有间隙D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井道顶部左右两侧的两个承重部件,所述各承重部件均包括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底座、设置在各底座上的减震橡胶、以及横跨在两个减震橡胶上的一承重梁,所述各减震橡胶的上面与承重梁相连,下面与相应的底座相连,所述各电梯导轨位于前后两个底座之间且顶端固定在承重梁的底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在底座和承重梁之间设置了减震橡胶,只要减震橡胶工作在线性区,其性能就相当于弹簧,这样就可以定量计算出电梯导轨的底端面与限位座之间所需的间隙D1,所述电梯导轨的底端面与限位座之间所需的间隙D1的算法是:导轨自重除以橡胶弹簧的总刚度再乘以动作系数,动作系数一般取值为2,因此该间隙D1是一个定量值,而不是经验值,从而可保证安全钳动作时将安全钳的制停力可靠转移至底坑;其次,两个承重部件不是设置在轿厢的运行区间上,而是设置在井道顶部的左右两侧使其垂直投影不与轿厢的垂直投影重合,从而避开了轿厢的运行区间,因此不会干涉轿厢的运动,降低了对井道顶层高度的要求;再次,各电梯导轨位于前后两个底座之间且顶端固定在承重梁的底部,使得每个底座只需承受一半的电梯导轨的重量,因此对各底座的整体受力要求较低。作为优选,所述井道的左右两侧靠近承重梁的位置处还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防翻组件,所述各承重梁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与防翻组件数量相等的长腰孔,所述各防翻组件通过各长腰孔与承重梁上下活动连接。该设置使得防翻组件不会影响承重梁竖直方向上的变形位移,从而不会影响安全钳动作时将制停力转移至底坑,而且在电梯导轨与底坑的限位座接触时,可利用长腰孔来减少反向冲击,此外一旦承重梁遭受外力发生倾覆时,防翻组件可以对承重梁起固定加强作用,最后由于承重梁主要为弯曲变形,其中间区域几乎不受力,因此长腰孔不会影响承重梁的整体强度。作为优选,所述防翻组件通过螺栓和螺母安装在承重梁的长腰孔内,所述螺母与承重梁的一侧相抵,所述防翻组件与螺栓相连的部分与承重梁的另一侧之间设有一段间隙D2。该防翻组件与承重梁的连接结构简单,一方面不会影响承重梁竖直方向上的变形位移,另一方面可防止承重梁倾覆。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图中:1a-承重部件,2a-电梯导轨,3a-拉杆,4a-弹性压码,5a-限位座,6a-缓冲器梁,7a-导轨支撑架;本技术图中:1-电梯导轨,2-限位座,3-底座,4-减震橡胶,5-承重梁,6-防翻组件,7-长腰孔,8-螺栓,9-螺母,10-膨胀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包括一对电梯导轨1,所述各电梯导轨1的底部均设有限位座2,所述各电梯导轨1的底端面与限位座2之间具有间隙D1,还包括设置在井道顶部左右两侧的两个承重部件,如图3所示,为方便起见,图3仅给出了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的一侧,所述各承重部件均包括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底座3、设置在各底座3上的减震橡胶4、以及横跨在两个减震橡胶4上的一承重梁5,所述各减震橡胶4的上面与承重梁5相连,下面与相应的底座3相连,所述各电梯导轨1位于前后两个底座3之间且顶端固定在承重梁5的底部,所述底座3例如铁板,所述铁板包括与墙面固定的第一直角板以及用于安装减震橡胶4的第二直角板,所述铁板的第一直角板通过膨胀螺钉10固定在墙上,所述承重梁5例如工字钢。本技术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在底座3和承重梁5之间设置了减震橡胶4,只要减震橡胶4工作在线性区,其性能就相当于弹簧,这样就可以定量计算出电梯导轨1的底端面与限位座2之间所需的间隙D1,所述电梯导轨1的底端面与限位座2之间所需的间隙D1的算法是:导轨自重除以减震弹簧4的总刚度再乘以动作系数,动作系数一般取值为2,因此该间隙D1是一个定量值,而不是经验值,从而可保证安全钳动作时将安全钳的制停力可靠转移至底坑;其次,两个承重部件不是设置在轿厢的运行区间上,而是设置在井道顶部的左右两侧使其垂直投影不与轿厢的垂直投影重合,从而避开了轿厢的运行区间,因此不会干涉轿厢的运动,降低了对井道顶层高度的要求;再次,各电梯导轨1位于前后两个底座3之间且顶端固定在承重梁5的底部,使得每个底座3只需承受一半的电梯导轨1的重量,因此对各底座3的整体受力要求较低。作为优选,所述井道的左右两侧靠近承重梁5的位置处还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防翻组件6,所述各承重梁5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与防翻组件6数量相等的长腰孔7,所述各防翻组件6通过各长腰孔7与承重梁5上下活动连接。该设置使得防翻组件6不会影响承重梁5竖直方向上的变形位移,从而不会影响安全钳动作时将制停力转移至底坑,而且在电梯导轨1与底坑的限位座2接触时,可利用长腰孔7来减少反向冲击,此外一旦承重梁5遭受外力发生倾覆时,防翻组件6可以对承重梁5起固定加强作用,最后由于承重梁5主要为弯曲变形,其中间区域几乎不受力,因此长腰孔7不会影响承重梁5的整体强度。作为优选,所述防翻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包括一对电梯导轨(1),所述各电梯导轨(1)的底部均设有限位座(2),所述各电梯导轨(1)的底端面与限位座(2)之间具有间隙D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井道顶部左右两侧的两个承重部件,所述各承重部件均包括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底座(3)、设置在各底座(3)上的减震橡胶(4)、以及横跨在两个减震橡胶(4)上的一承重梁(5),所述各减震橡胶(4)的上面与承重梁(5)相连,下面与相应的底座(3)相连,所述各电梯导轨(1)位于前后两个底座(3)之间且顶端固定在承重梁(5)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电梯导轨卸荷装置,包括一对电梯导轨(1),所述各电梯导轨(1)的底部均设有限位座(2),所述各电梯导轨(1)的底端面与限位座(2)之间具有间隙D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井道顶部左右两侧的两个承重部件,所述各承重部件均包括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底座(3)、设置在各底座(3)上的减震橡胶(4)、以及横跨在两个减震橡胶(4)上的一承重梁(5),所述各减震橡胶(4)的上面与承重梁(5)相连,下面与相应的底座(3)相连,所述各电梯导轨(1)位于前后两个底座(3)之间且顶端固定在承重梁(5)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文炜周梓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