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盘骨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31911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1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盘骨架结构,包括轮圈、底板、和将所述底板连接至所述轮圈的3点及9点方向辐条、6点方向辐条,所述轮圈(1a)与3、9点方向辐条(1b)的连接处具有最高强度,所述轮圈(1a)与6点方向辐条(1c)的连接处具有最低强度,所述轮圈(1a)的其它部分的强度处于所述最高强度与所述最低强度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向盘骨架结构实现了转向盘强度和碰撞性能的优化。(*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Steering wheel skelet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teering wheel skeleton structure, comprising a rim, bottom plate, and the bottom is connected to the rim of the 3 point and 9 point, 6 point direction direction spokes spokes, the rim (1a) and 3, 9 spoke direction (1b) at the junction with the highest intensity, the the wheel circle (1a) spoke with the 6 point direction (1c) at the junction with the lowest strength, the rim (1a) of the other part of the strength is between the highest and the lowest strength strength. The steering wheel fram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trength and the crashworthiness of the steering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转向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盘骨架结构
技术介绍
转向盘是驾驶员直接操纵的部件,用以传递驾驶员的转向力矩;转向盘骨架则是转向盘的主要支撑结构。由于转向盘需承受转向盘矩,因此转向盘骨架的强度需足够。由于转向盘布置在驾驶员前方较近处,因此需考虑转向盘骨架的碰撞性能:在碰撞时不能对驾驶员造成伤害,同时又能有一定的变形以吸收碰撞能量。另外,随着客户对舒适性要求的提高,设计时需考虑转向盘振动:这就要求转向盘既要有较高的刚度,重量又不能太大。综上所述,转向盘骨架的设计需综合考虑强度、碰撞性能、NVH性能等等因素,在各个因素间取得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设计一款转向盘骨架,实现强度与碰撞性能的优化。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盘骨架结构,包括轮圈、底板、和将所述底板连接至所述轮圈的3点及9点方向辐条、6点方向辐条,所述轮圈与3、9点方向辐条的连接处具有最高强度,所述轮圈与6点方向辐条的连接处具有最低强度,所述轮圈的其它部分的强度处于所述最高强度与所述最低强度之间。作为优选,所述6点方向辐条为平行的两个。作为优选,所述6点方向辐条具有弯曲形成吸能部。作为优选,所述轮圈在12点方向处的强度高于所述最低强度但低于其它部分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在上下方向各有一个方形的转向盘插件过孔。本技术提供了一款通用化转向盘骨架,该转向盘骨架的碰撞性能、固有频率、强度等指标都达到较高的水平,有效保证了转向盘的性能。同时可与多种组合开关、螺旋弹簧配合,增大转向盘的通用性,适用于不同车型、不同造型使用的转向盘,有利于通用化及成本的合理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2本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转向盘碰撞变形CAE分析图;上图中序号:转向盘骨架1,轮圈1a、3点及9点方向辐条1b,6点方向辐条1c,底板1d,转向盘插件过孔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但并不限定本技术。同时,按照通常驾驶习惯,本说明书中将汽车直线行驶状态下转向盘最高点所在方向定义为12点方向。参见图1和图2,转向盘骨架结构1包括轮圈1a、底板1d、和将底板1d连接至轮圈1a的3点及9点方向辐条1b、6点方向辐条1c。其中,6点方向辐条1c为平行的两个。轮圈1a与3、9点方向辐条的连接处,即图1、2中虚线框所标出的I、II位置,为驾驶员握持转向盘及对转向盘施加力矩的位置,因此对于整个轮圈1a来说,该连接处具有最高强度,该处的最高强度能够通过形状优化例如材料加粗、结构优化例如设置加强筋、材料优化例如采用更高强度钢材等方式实现。而轮圈1a与6点方向辐条1c的连接处,即图1、2中虚线框所示出的III位置,为碰撞发生时驾驶员身体与轮圈1a最先发生接触的位置,也是最容易对驾驶员造成伤害的位置,因此对于整个轮圈1a来说,该连接处具有最低强度,该处的最低强度能够通过例如材料减薄、采用橡胶材料等方式实现。而轮圈1a的其它部分的强度值处于上述最高强度与上述最低强度之间,使转向盘的整体强度满足要求。从图2中可见,6点方向辐条1b从轮圈1a的位置III处开始沿X方向和Y方向延伸直至底板1d的过程中,辐条形状发生了弯曲从而形成吸能部。参考图3,由于整个转向盘的不同部位的强度值不同,按照上述方式布置,因此在发生碰撞时,轮圈1a的位置III处最容易发生形变,而6点方向辐条1c由于存在弯曲的吸能部而产生了塑性变形,吸收了部分碰撞能量,驾驶员的身体得到了保护。如果碰撞过于强烈,轮圈1a在12点方向处,即图1、2中虚线框所示出的IV位置会与驾驶员胸部发生撞击,因此在该位置处通过形状、结构、材料等优化方式对轮圈1a进行强度弱化,使位置IV处的强度值高于位置III处的最低强度值,但低于其它部分的强度值,当然也低于位置I、II处的最高强度值,这样既使整个轮圈1a的强度不会过分减弱从而满足要求,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驾驶员。同时从图1可见,底板1d在上下方向各有一个方形的转向盘插件过孔2,以使时钟弹簧上的接插件可通过其中的任意一孔与转向盘的接插件相连。通过以上结构设计,该转向盘可适用于更多的车型。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圈(1a)、底板(1d)、和将所述底板(1d)连接至所述轮圈(1a)的3点及9点方向辐条(1b)、6点方向辐条(1c),所述轮圈(1a)与3、9点方向辐条(1b)的连接处具有最高强度,所述轮圈(1a)与6点方向辐条(1c)的连接处具有最低强度,所述轮圈(1a)的其它部分的强度处于所述最高强度与所述最低强度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圈(1a)、底板(1d)、和将所
述底板(1d)连接至所述轮圈(1a)的3点及9点方向辐条(1b)、6点方向
辐条(1c),所述轮圈(1a)与3、9点方向辐条(1b)的连接处具有最高强
度,所述轮圈(1a)与6点方向辐条(1c)的连接处具有最低强度,所述轮
圈(1a)的其它部分的强度处于所述最高强度与所述最低强度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建王海峰原丰勇罗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