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固定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9878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0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固定组件,包括:托块,托块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托块的第一表面与墙体相接触,托块具有第一电缆通道;报警装置,报警装置设置在托块上,报警装置包括烟雾报警器;卡箍,卡箍具有第二电缆通道,卡箍与托块的第二表面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缆和墙体之间的红泥容易掉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固定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缆固定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固定组件。
技术介绍
当电缆从下部穿墙到上部的时候,通常在墙上打通孔将电缆从通孔中穿过。当墙体为水平状态时,通孔通常是竖直的通孔,电缆和通孔之间具有间隙,通常情况下,电缆穿过通孔后用红泥将间隙堵塞。在使用过程中,红泥会慢慢的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固定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缆和墙体之间的红泥容易掉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固定组件,包括:托块,托块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托块的第一表面与墙体相接触,托块具有第一电缆通道;报警装置,报警装置设置在托块上,报警装置包括烟雾报警器;卡箍,卡箍具有第二电缆通道,卡箍与托块的第二表面相接触。进一步地,卡箍包括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的第一端与第二固定片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固定片的第二端和第二固定片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第二电缆通道在第一固定片的第一端和第一固定片的第二端之间。进一步地,卡箍还包括螺栓和螺母,第一固定片的第二端具有第一通孔,第二固定片的第二端具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一步地,第一固定片的第二端具有卡扣结构,第一固定片的第二端和第二固定片的第二端卡扣连接。进一步地,卡箍还包括缓冲结构,缓冲结构设置在第二电缆通道内。进一步地,缓冲结构为橡胶垫。进一步地,托块为平板状结构。进一步地,托块具有开口,电缆通过开口进入第一电缆通道。进一步地,报警装置还包括无线发射器,无线发射器与控制室相连通。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当电缆从底部向上穿过墙体后,电缆和墙体之间的间隙用红泥堵塞,然后将托块设置在墙体的下部,托块的第一电缆通道的内径和电缆的外径相同,然后再通过卡箍固定在电缆上,卡箍与托块相接触,这样红泥被托块托住而不会掉落。烟雾报警器设置在托块上,这样当由于电缆发热冒烟时烟雾报警器报警,这样保证了电缆使用的安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缆和墙体之间的红泥容易掉落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缆固定组件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托块;20、卡箍。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电缆固定组件包括:托块10、报警装置和卡箍20。托块10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托块10的第一表面与墙体相接触,托块10具有第一电缆通道。报警装置设置在托块10上,报警装置包括烟雾报警器。卡箍20具有第二电缆通道,卡箍20与托块10的第二表面相接触。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当电缆从底部向上穿过墙体后,电缆和墙体之间的间隙用红泥堵塞,然后将托块设置在墙体的下部,托块的第一电缆通道的内径和电缆的外径相同,然后再通过卡箍固定在电缆上,卡箍与托块相接触,这样红泥被托块托住而不会掉落。烟雾报警器设置在托块上,这样当由于电缆发热冒烟时烟雾报警器报警,这样保证了电缆使用的安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缆和墙体之间的红泥容易掉落的问题。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卡箍20包括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的第一端与第二固定片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固定片的第二端和第二固定片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第二电缆通道在第一固定片的第一端和第一固定片的第二端之间。上述结构的卡箍20容易制作,操作方便。在使用时,使第一固定片的第二端和第二固定片的第二端处于开合的状态,将电缆从开合的状态进入卡箍20的内部。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卡箍20还包括螺栓和螺母,第一固定片的第二端具有第一通孔,第二固定片的第二端具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上述结构设置容易加工方便,节省成本。具体地,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两端均为平板状,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中间为弧形结构,电缆靠两个弧形结构的束缚。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卡箍20还包括缓冲结构,缓冲结构设置在第二电缆通道内。这样电缆在缓冲结构的作用下不容易划伤,具体地,卡箍的材质为铁。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缓冲结构为橡胶垫。橡胶垫选材容易,加工方便,制作成本较低。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托块10为平板状结构。上述结构质量较轻,这样使得安装时更加的容易。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托块10具有开口,电缆通过开口进入第一电缆通道。具体地,开口可以通过外力掰大些,这样电缆从开口进入第一电缆通道后,再将开口恢复,开口恢复后,平板结构没有间隙。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报警装置还包括无线发射器,无线发射器与控制室相连通。这样可以通过无线对电缆进行实时监控。当然,作为本领技术人员知道,无线发射器也可以和手机相连。实施例二的电缆固定组件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固定片的第二端具有卡扣结构,第一固定片的第二端和第二固定片的第二端卡扣连接。实施例二的电缆固定组件包括:托块10、报警装置和卡箍20。托块10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托块10的第一表面与墙体相接触,托块10具有第一电缆通道。报警装置设置在托块10上,报警装置包括烟雾报警器。卡箍20具有第二电缆通道,卡箍20与托块10的第二表面相接触。应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当电缆从底部向上穿过墙体后,电缆和墙体之间的间隙用红泥堵塞,然后将托块设置在墙体的下部,托块的第一电缆通道的内径和电缆的外径相同,然后再通过卡箍固定在电缆上,卡箍与托块相接触,这样红泥被托块托住而不会掉落。烟雾报警器设置在托块上,这样当由于电缆发热冒烟时烟雾报警器报警,这样保证了电缆使用的安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缆和墙体之间的红泥容易掉落的问题。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卡箍20包括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的第一端与第二固定片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固定片的第二端和第二固定片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第二电缆通道在第一固定片的第一端和第一固定片的第二端之间。上述结构的卡箍20容易制作,操作方便。在使用时,使第一固定片的第二端和第二固定片的第二端处于开合的状态,将电缆从开合的状态进入卡箍20的内部。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卡箍20还包括缓冲结构,缓冲结构设置在第二电缆通道内。这样电缆在缓冲结构的作用下不容易划伤,具体地,卡箍的材质为铁。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缓冲结构为橡胶垫。橡胶垫选材容易,加工方便,制作成本较低。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托块10为平板状结构。上述结构质量较轻,这样使得安装时更加的容易。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托块10具有开口,电缆通过开口进入第一电缆通道。具体地,开口可以通过外力掰大些,这样电缆从开口进入第一电缆通道后,再将开口恢复,开口恢复后,平板结构没有间隙。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报警装置还包括无线发射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缆固定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块(10),所述托块(10)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托块(10)的第一表面与墙体相接触,所述托块(10)具有第一电缆通道;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设置在所述托块(10)上,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烟雾报警器;卡箍(20),所述卡箍(20)具有第二电缆通道,所述卡箍(20)与所述托块(10)的第二表面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块(10),所述托块(10)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托块(10)的第一表面与墙体相接触,所述托块(10)具有第一电缆通道;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设置在所述托块(10)上,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烟雾报警器;卡箍(20),所述卡箍(20)具有第二电缆通道,所述卡箍(20)与所述托块(10)的第二表面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20)包括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片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片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片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电缆通道在所述第一固定片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固定片的第二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20)还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第一固定片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松波罗辉高士卿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