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精密型扭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40053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30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扭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性能精密型扭簧。包括层叠弯曲的扭簧本体,所述的扭簧本体的一端沿着扭簧本体的轴线延伸形成第一扭簧臂,扭簧本体的另一端沿着扭簧本体的轴线延伸形成第二扭簧臂,所述的第一扭簧臂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的第二扭簧臂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的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第二夹角的角度。优点在于:本扭簧的第一扭簧臂和第二扭簧臂与扭簧本体的轴线相平行,在施加扭转力过程中,扭簧本体也能够发生一定的扭曲,从而分担了第一扭簧臂和第二扭簧臂受到的扭转力,避免第一扭簧臂和第二扭簧臂脱离施加扭转力矩的部件,整体设计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扭簧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性能精密型扭簧
技术介绍
扭簧设计原理较为复杂,具有较多的形式。较为普遍使用的扭簧的结构一般包括柱状弹簧结构的扭簧本体和用于承力的两个末端;扭簧本体各圈或是紧密围绕或是分开围绕,能适任扭转力矩所产生的负荷,该扭转力矩的方向一般与弹簧轴线成直角;为了能够与扭转力矩施加的部件相配合,扭簧的两个末端可绕成钩状或直扭转臂。现有技术中,扭簧的两个末端分别位于扭簧本体的两端,在形成扭转力矩,扭簧本体由于发生扭转而长度发生变化,对于两个末端来说,在承受并传递扭转力矩的同时,还承受轴向的拉力,造成整个扭簧的受力不平衡,甚至会使末端脱离施加扭转力矩的部件。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扭簧结构进行改进,能够使扭转力矩稳定的施加于末端,消除由于扭簧扭转对末端形成的轴向拉力导致的扭矩不平衡的问题,稳定扭簧的动作,保证整个扭簧以及作用的部件稳定并平衡的工作。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扭簧[申请号:CN201620454704.0],包括扭簧本体、末端Ⅰ和末端Ⅱ,末端Ⅰ形成支臂,所述支臂沿扭簧本体的纵向向末端Ⅱ的方向延伸。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支臂仍然容易脱离施加扭转力矩的部件,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避免支臂脱离施加扭转力矩的部件的高性能精密型扭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高性能精密型扭簧包括层叠弯曲的扭簧本体,所述的扭簧本体的一端沿着扭簧本体的轴线延伸形成第一扭簧臂,扭簧本体的另一端沿着扭簧本体的轴线延伸形成第二扭簧臂,所述的第一扭簧臂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的第二扭簧臂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的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第二夹角的角度。传统的扭簧支臂与扭簧的轴线之间成夹角,本扭簧的第一扭簧臂和第二扭簧臂与扭簧本体的轴线同向,在施加扭转力过程中,扭簧本体也能够发生一定的扭曲,从而分担了第一扭簧臂和第二扭簧臂受到的扭转力,避免第一扭簧臂和第二扭簧臂脱离施加扭转力矩的部件,整体设计合理。在上述的高性能精密型扭簧中,所述的第一扭簧臂的端部向扭簧本体的轴线方向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所述的第二扭簧臂的端部向扭簧本体的轴线方向弯曲形成第二弯曲部,所述的第一弯曲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弯曲部的长度。在上述的高性能精密型扭簧中,所述的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上分别设有卡口,所述的卡口的宽度为第一弯曲部的直径的三分之一。利于第一扭簧臂和第二扭簧臂的端部与施加扭转力矩的部件之间的固定。在上述的高性能精密型扭簧中,所述的第一扭簧臂上设有若干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的第一定位凸起背对扭簧本体,所述的第二扭簧臂上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的第二定位凸起背对扭簧本体。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凸起利于第一扭簧臂和第二扭簧臂与施加扭转力矩的部件之间的定位。在上述的高性能精密型扭簧中,所述的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凸起的上端面上设有橡胶垫块。在上述的高性能精密型扭簧中,所述的扭簧本体包括若干首尾相接的环形体,所述的环形体位于同一轴线上,且从第一扭簧臂端到第二扭簧臂端环形体的直径逐渐减小。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高性能精密型扭簧的优点在于:在施加扭转力过程中,扭簧本体也能够发生一定的扭曲,从而分担了第一扭簧臂和第二扭簧臂受到的扭转力,避免第一扭簧臂和第二扭簧臂脱离施加扭转力矩的部件,整体设计合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扭簧本体1、第一扭簧臂2、第二扭簧臂3、第一弯曲部4、第二弯曲部5、卡口6、第一定位凸起7、第二定位凸起8、环形体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高性能精密型扭簧包括层叠弯曲的扭簧本体1,扭簧本体1的一端沿着扭簧本体1的轴线延伸形成第一扭簧臂2,扭簧本体1的另一端沿着扭簧本体1的轴线延伸形成第二扭簧臂3,第一扭簧臂2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二扭簧臂3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第二夹角的角度。传统的扭簧支臂与扭簧的轴线之间成夹角,本扭簧的第一扭簧臂2和第二扭簧臂3与扭簧本体1的轴线同向,在施加扭转力过程中,扭簧本体1也能够发生一定的扭曲,从而分担了第一扭簧臂2和第二扭簧臂3受到的扭转力,避免第一扭簧臂2和第二扭簧臂3脱离施加扭转力矩的部件,整体设计合理。其中,第一扭簧臂2的端部向扭簧本体1的轴线方向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4,第二扭簧臂3的端部向扭簧本体1的轴线方向弯曲形成第二弯曲部5,第一弯曲部4的长度大于第二弯曲部的长度。第一弯曲部4和第二弯曲部5上分别设有卡口6,卡口6的宽度为第一弯曲部4的直径的三分之一。利于第一扭簧臂2和第二扭簧臂3的端部与施加扭转力矩的部件之间的固定。第一扭簧臂2上设有若干的第一定位凸起7,第一定位凸起7背对扭簧本体1,第二扭簧臂3上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凸起8,第二定位凸起8背对扭簧本体1。第一定位凸起7和第二定位凸起8利于第一扭簧臂2和第二扭簧臂3与施加扭转力矩的部件之间的定位。作为一种改进,第一定位凸起7和第二定位凸起8的上端面上设有橡胶垫块。扭簧本体1包括若干首尾相接的环形体9,环形体9位于同一轴线上,且从第一扭簧臂2端到第二扭簧臂3端环形体9的直径逐渐减小。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扭簧本体1、第一扭簧臂2、第二扭簧臂3、第一弯曲部4、第二弯曲部5、卡口6、第一定位凸起7、第二定位凸起8、环形体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高性能精密型扭簧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性能精密型扭簧,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弯曲的扭簧本体(1),所述的扭簧本体(1)的一端沿着扭簧本体(1)的轴线延伸形成第一扭簧臂(2),扭簧本体(1)的另一端沿着扭簧本体(1)的轴线延伸形成第二扭簧臂(3),所述的第一扭簧臂(2)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的第二扭簧臂(3)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的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第二夹角的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精密型扭簧,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弯曲的扭簧本体(1),所述的扭簧本体(1)的一端沿着扭簧本体(1)的轴线延伸形成第一扭簧臂(2),扭簧本体(1)的另一端沿着扭簧本体(1)的轴线延伸形成第二扭簧臂(3),所述的第一扭簧臂(2)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的第二扭簧臂(3)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的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第二夹角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精密型扭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扭簧臂(2)的端部向扭簧本体(1)的轴线方向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4),所述的第二扭簧臂(3)的端部向扭簧本体(1)的轴线方向弯曲形成第二弯曲部(5),所述的第一弯曲部(4)的长度大于第二弯曲部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性能精密型扭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弯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静先楼芬娣楼华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伊思灵双第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