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振动氦气蓄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9154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低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低振动氦气蓄冷系统,包括氦腔、制冷机以及与制冷机相连的压缩机;所述氦腔内部呈中空状形成用于容纳氦气的腔室,氦腔的一端与制冷机的冷头相连,另一端与样品安装座相连,待测试样品固定安装在样品安装座上;同时还公开了其控制方法。通过设置氦腔,制冷机停机后,利用氦腔中的低温氦气向样品提供冷量而不影响被冷却样品温度状态,主要振源消失,振动大大降低,使得被冷却样品位置的稳定性满足测试要求,同时,该系统使用普通的制冷机即可,无需使用低振动的制冷机,也无需采用柔性传热结构,大大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低温
,特别涉及一种极低振动氦气蓄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极端条件下(如超低温、极低振动条件)的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目前市场上存在成熟的4KG-M制冷机以及脉冲管制冷机,使得将样品冷却至4.2K相比使用液氦变得更加简单,然而,不管是G-M制冷机还是脉冲管制冷机,自身的振动都不可避免地对冷却样品的位置产生影响,这些振动一般来源于四个方面:(1)制冷机冷头电机运转带来振动;(2)制冷机冷头气缸往复运动带来振动;(3)压缩机运转带来振动;(4)压缩机与冷头之间的氦管由于气体流动带来振动。脉冲管制冷机相比较G-M制冷机而言,由于低温部分没有运动部件,其振动相对较小。在采用X射线对冷冻靶球进行相衬表征的惯性约束核聚变系统中,要求冷冻靶球位置稳定性在1微米甚至更小,如果采用G-M制冷机或脉冲管制冷机对冷冻靶球进行降温,无法达到如此低的振幅要求。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现有的做法一般有两种:其一,采用柔性传热结构,定制合适结构的制冷机,减小制冷机振动对靶球位置稳定性的影响;其二,采用比G-M制冷机和脉冲管制冷机振动小的制冷机,比如J-T循环制冷机或逆布雷顿循环制冷机。前面一个方案中,定制型制冷机和柔性传热结构会带来成本的大幅增加;后一个方案中,J-T循环制冷机或逆布雷顿循环制冷机的价格非常高,也会导致系统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低振动氦气蓄冷系统,满足极低振动需求下的样品检测。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极低振动氦气蓄冷系统,包括氦腔、制冷机以及与制冷机相连的压缩机;所述氦腔内部呈中空状形成用于容纳氦气的腔室,氦腔的一端与制冷机的冷头相连,另一端与样品安装座相连,待测试样品固定安装在样品安装座上。进一步地,包括充气管,充气管的一端与氦腔的腔室连通,另一端通过减压阀与高纯氦气瓶相连或者通过流量调节器与制冷机和压缩机之间的管道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冷机包括一级冷头和二级冷头,氦腔与二级冷头相连;所述的充气管为不锈钢管,充气管沿着一级冷头的换热器布置并环绕二级冷头的气缸多圈后再与氦腔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氦腔包括呈圆管状的氦腔本体,氦腔本体的两端通过盲盖密封形成所述腔室,氦腔本体和盲盖均为无氧铜材质制成;其中一个盲盖与制冷机的二级冷头固定连接,样品安装座通过热阻垫片固定在另一个盲盖上。进一步地,所述的样品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薄膜加热器用于对样品的温度进行控制,二级冷头上设置有第二薄膜加热器用于调节制冷量;所述的样品安装座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接收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实际温度信息并将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对比后控制第一薄膜加热器工作。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通过减压阀与高纯氦气瓶相连;一级冷头远离二级冷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二级冷头、氦腔、样品安装座和样品外侧套设有第一防辐射屏,一级冷头和第一防辐射屏外侧包扎有单面镀铝薄膜,单面镀铝薄膜外侧套设有外壳,外壳呈一端开口的桶装且其开口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法兰上。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流量调节器与制冷机和压缩机之间的管道相连;二级冷头靠近一级冷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二级冷头、氦腔、样品安装座以及样品外侧套设有第二防辐射屏,第二防辐射屏固定在第二连接法兰上,流量调节器、制冷机以及第二防辐射屏均置于恒温器中。进一步地,与高纯氦气瓶相连的充气管依次经过减压阀、流量计、压力变送器、安全阀后通过第一连接法兰顺延到一级冷头的换热器上;控制单元采集流量计、压力变送器输出的信息并处理后控制安全阀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氦腔,制冷机停机后,利用氦腔中的低温氦气向样品提供冷量而不影响被冷却样品温度状态,主要振源消失,振动大大降低,使得被冷却样品位置的稳定性满足测试要求,同时,该系统使用普通的制冷机即可,无需使用低振动的制冷机,也无需采用柔性传热结构,大大降低了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低振动氦气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满足极低振动需求下的样品检测。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如前所述极低振动氦气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待检测样品放置在样品安装座上;(B)启动制冷机,对氦腔内的氦气进行冷却,直到设定温度后关闭制冷机;(C)氦腔内的低温氦气将样品维持在预定温度下,同时完成样品检测。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B中,氦腔内的氦气可以从制冷机本身的循环系统中取得,也可以从独立的氦气瓶中取得;所述的步骤C中,同时对温度进行监测,如果采集到的温度高于预定温度,则暂停检测并重复步骤B。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合理分配冷却、检测的时间差,在制冷的时候停止检测,在检测的时候,将制冷机停机并通过氦腔中的低温氦气向样品提供冷量而不影响被冷却样品温度状态,主要振源消失,振动大大降低,被冷却样品位置的稳定性满足测试要求,这种分时处理使得采用普通的制冷机也能完成极低振动需求下的样品检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由于连线较多,图中第一、二薄膜加热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的连接关系未示出;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控制单元以及控制单元与其他部件的连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叙述。参阅图1、图2,一种极低振动氦气蓄冷系统,包括氦腔10、制冷机20以及与制冷机20相连的压缩机30;所述氦腔10内部呈中空状形成用于容纳氦气的腔室,氦腔10的一端与制冷机20的冷头相连,另一端与样品安装座41相连,待测试样品42固定安装在样品安装座41上。这里通过设置氦腔10,氦腔10中容纳有氦气,制冷机20首先对氦腔10内的氦气进行冷却,当氦气冷却到设定温度后,将制冷机20停机,通过冷却的氦气对待测试样品42进行冷却,使得待测试样品42满足测试时的极低温,同时,由于制冷机20已经停机,主要振动源已经去除,待测试样品42在检测时能够保证位移稳定在1微米范围内。更重要的是,这里无需使用极低振动的、成本极高的J-T循环制冷机或者逆布雷顿循环制冷机,成本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这里之所以设置氦腔10,其内容纳有氦气作为冷却介质,主要是因为在4-10K温区,高纯氦气的比热比绝大多数物质都要高,因此相比选择其他物质,使用的氦气量是很小的,从而减轻设备重量。以铜为例,6K的氦气在15atm条件下的比热为3.914×103J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极低振动氦气蓄冷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极低振动氦气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氦腔(10)、制冷机(20)以及与制冷机(20)相连的压缩机(30);所述氦腔(10)内部呈中空状形成用于容纳氦气的腔室,氦腔(10)的一端与制冷机(20)的冷头相连,另一端与样品安装座(41)相连,待测试样品(42)固定安装在样品安装座(4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低振动氦气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氦腔(10)、制冷机(20)以及与
制冷机(20)相连的压缩机(30);所述氦腔(10)内部呈中空状形成用于容纳氦气的腔室,
氦腔(10)的一端与制冷机(20)的冷头相连,另一端与样品安装座(41)相连,待测试样
品(42)固定安装在样品安装座(4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低振动氦气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管(61),充
气管(61)的一端与氦腔(10)的腔室连通,另一端通过减压阀(65)与高纯氦气瓶(66)
相连或者通过流量调节器(67)与制冷机(20)和压缩机(30)之间的管道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低振动氦气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机(20)包
括一级冷头(21)和二级冷头(22),氦腔(10)与二级冷头(22)相连;所述的充气管(61)
为不锈钢管,充气管(61)沿着一级冷头(21)的换热器布置并环绕二级冷头(22)的气缸
多圈后再与氦腔(10)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低振动氦气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氦腔(10)包括
呈圆管状的氦腔本体(11),氦腔本体(11)的两端通过盲盖(12)密封形成所述腔室,氦
腔本体(11)和盲盖(12)均为无氧铜材质制成;其中一个盲盖(12)与制冷机(20)的二
级冷头(22)固定连接,样品安装座(41)通过热阻垫片(43)固定在另一个盲盖(12)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低振动氦气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样品安装座(41)
上设置有第一薄膜加热器(411)用于对样品(42)的温度进行控制,二级冷头(22)上设
置有第二薄膜加热器(221)用于调节制冷量;所述的样品安装座(41)上还设置有温度传
感器(412),控制单元(50)接收温度传感器(412)采集到的实际温度信息并将实际温度
与设定温度对比后控制第一薄膜加热器(411)工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低振动氦气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61)的另
一端通过减压阀(65)与高纯氦气瓶(66)相连;一级冷头(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超峰丁先庚郁欢强董相文孙兴中戴建彪张海峰卞荣耀李阳陈耀锋张俊峰武义锋章学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