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72975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3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热装置具有加热器主体(10)及加热器壳体(4、24)。加热器主体具有进行发热的发热部(11),将从发热部供给的热量放出。加热器壳体安装于在室内设置的内饰部件(22),以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101)位于比内饰部件靠背侧的位置的方式收容加热器主体。在加热器壳体设有通气通路(2401、2421、2401A、2402、341、1225、61、54、71、2142、10531、1054),该通气通路使位于内饰部件的背侧的加热器壳体的外部的空间与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连通。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向室内供给的加热后的空气沿着内饰部件流动,减轻对周边的热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4年8月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57948号,其公开内容通过参照而援引于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室内的人提供温热的制热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成为面状发热体的加热装置的一个方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面状发热体以包围乘员的两腿侧面及上部的方式设置于车辆的内饰部件。该加热装置被控制为使配置有侧面加热器的侧面罩的表面温度低于配置有上表面加热器的上表面加热器的表面温度。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1251号公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等的研究,在专利文献1的加热装置的情况下,从发热体向室内放出的热量有时不仅向处于与发热体相对的位置的乘员的身体供给,其一部分不朝向乘员侧而以沿着内饰部件的方式进行对流并传递至周围。这样根据在室内侧沿着内饰部件进行对流的散热路径,周边的内饰部件的从室内侧被加热,因此会对设置于加热装置周边的装置造成热影响。例如,若来自加热装置的散热通过所述散热路径向计测室温的温度传感器传递,则该温度传感器被加热而有可能无法计测出准确的室温。另外,在这种温度传感器相对于加热装置存在于温暖的空气容易传递到的位置,例如比加热装置高的位置的情况下,该不良情况变得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内容而作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制热装置,能够抑制向室内供给的加热后的空气以沿着内饰部件的方式流动,而减轻对周边的热影响。制热装置具有加热器主体及加热器壳体。加热器主体具有进行发热的发热部,放出从发热部供给的热量。加热器壳体安装于在室内设置的内饰部件,以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位于比内饰部件靠背侧的位置的方式收容加热器主体。在加热器壳体设有通气通路,所述通气通路使位于内饰部件的背侧的加热器壳体的外部的空间与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加热器主体设置为室内侧表面位于比内饰部件靠背侧的位置。此外,在加热器壳体设有通气通路,所述通气通路使加热器壳体的外部的空间与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连通。由此,能够使从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向室内放出的热量的一部分穿过通气通路而放到加热器壳体外的空间即内饰部件的背侧。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来自加热器主体的散热而被加热的空气由于自然对流而沿着内饰部件的表面向上方流动。如上所述,由于自然对流引起的暖气流的形成,能够改善制热装置周边局部地温度上升,因此能够提供减轻对周边设备的热影响,并且确保使用者的制热感的制热装置。附图说明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参照附图并根据下述的详细记述而更明确。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制热装置的一例的辐射加热装置与乘员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图2是关于辐射加热装置的代表性的加热器主体的剖视图。图3是从车室内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辐射加热装置的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辐射加热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辐射加热装置的结构、辐射加热装置与内饰部件的关系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例的辐射加热装置中的保护部件的表面温度进行测定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辐射加热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辐射加热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辐射加热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辐射加热装置的结构、辐射加热装置与内饰部件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辐射加热装置的结构、辐射加热装置与内饰部件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辐射加热装置的结构、辐射加热装置与内饰部件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辐射加热装置的结构、辐射加热装置与内饰部件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辐射加热装置的结构、辐射加热装置与内饰部件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辐射加热装置的结构、辐射加热装置与内饰部件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辐射加热装置的结构、辐射加热装置与内饰部件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辐射加热装置的结构、辐射加热装置与内饰部件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8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制热装置与乘员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9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制热装置所包含的发热装置、反射板的结构的图。图20是表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制热装置与乘员的位置关系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有时对与在先前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项目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仅对各方式中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能够对结构的其他部分应用先前进行了说明的其他方式。不光能够将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明示的能够组合的部分彼此组合,只要不特别妨碍组合,即使未明示也能够部分地将实施方式彼此组合。(第一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是安装于室内的内饰部件的装置。加热装置具有发热部,从发热部放出的热量通过辐射热、对流而向车室内供给。因此,该加热装置也能够设为能够从高温的固体表面向低温的固体表面而与其之间的空气等的存在无关地对通过热射线传递的辐射热进行传递的辐射加热装置、利用来自高温的介质的发热的热介质加热装置。热介质加热装置例如能够将热水、加压介质等作为热源使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不限定于用于进行发热的能量源,也能够使用例如电、热水等热介质作为能量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使用辐射加热装置1作为室内的制热装置即加热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辐射加热装置1设置于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船、飞机等移动体的室内、固定在土地上的建筑物的室内等。参照图1~图6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辐射加热装置1进行说明。在图1中,辐射加热装置1、热水式加热装置1A构成用于车室内的制热装置。热水式加热装置1A具有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具有存在热水的热水通路,将从热水通路放出的热量作为制热用的热量向室内的乘员21供给。从该装置放出的热量(辐射热)R主要通过对流,例如自然对流、风扇引起的强制对流而到达乘员21。另外,热水式加热装置的发热体可以如图2所图示的基板部10那样形成为面板状、板状。另外,发热体能够在通过电能、煤气、其他燃料等而生成热水的情况下、通过内燃机等热源生成热水的情况下或利用在其他设备中使用的热水的情况下等使用。在以下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制热装置的一例,对在车室内具备辐射加热装置1的制热装置进行说明。辐射加热装置1是被搭载于移动体的电池、发电机等电源供电而发热的电气式加热器。辐射加热装置1形成为板状。辐射加热装置1当被供给电力时发热。辐射加热装置1为了对位于与其表面垂直的方向的对象物进行加热,主要向与其表面垂直的方向放射辐射热R。在车室内设置有用于乘员21就座的座位20。以下,有时将辐射加热装置1简单地记载为加热装置1。加热装置1以向乘员21的脚边放射辐射热R的方式设置于室内。加热装置1设置于室内的壁面。室内的壁面是例如仪表板、车门内饰、顶棚等内饰部件,构成车辆的内饰部件。加热装置1设置为与设想的正常姿势的乘员21相对。例如在道路行驶车辆的情况下,具有用于支承方向盘23的转向柱22。因此,加热装置1能够以与乘员21相对的方式设置于作为内饰部件的一例的转向柱22的下表面、仪表板、车门内饰、顶棚等。图2的剖视图表示加热装置1的代表性的加热器主体的结构的一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制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加热器主体(10),所述加热器主体具有进行发热的发热部(11)并放出从所述发热部供给的热量;及加热器壳体(4、24),所述加热器壳体安装于在室内设置的内饰部件(22),并以所述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101)位于所述内饰部件的背侧的方式收容所述加热器主体,在所述加热器壳体设有通气通路(2401、2421、2401A、2402、341、1225、61、54、71、2142、10531、1054),所述通气通路使位于所述内饰部件的背侧的所述加热器壳体的外部的空间与所述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01 JP 2014-1579481.一种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加热器主体(10),所述加热器主体具有进行发热的发热部(11)并放出从所述发热部供给的热量;及加热器壳体(4、24),所述加热器壳体安装于在室内设置的内饰部件(22),并以所述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101)位于所述内饰部件的背侧的方式收容所述加热器主体,在所述加热器壳体设有通气通路(2401、2421、2401A、2402、341、1225、61、54、71、2142、10531、1054),所述通气通路使位于所述内饰部件的背侧的所述加热器壳体的外部的空间与所述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通路(2401、2421、2401A、2402、341、1225、54)相对于所述加热器主体位于靠所述室内的位置,并且位于所述内饰部件的背侧,所述通气通路构成贯通所述加热器壳体的通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主体以一方的端部比另一方的端部位于上方的位置的方式收容于所述加热器壳体,所述通气通路(2401、2401A、341、1225、61、54)在所述一方的端部侧设于所述加热器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主体以该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成为水平的方式收容于所述加热器壳体,所述通气通路(2402)构成贯通所述加热器壳体的外周壁的通路。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饰部件中,在覆盖所述加热器壳体的外侧的侧壁设有与所述通气通路(341)对应的贯通孔(220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壳体具有:间隔部件(6),所述间隔部件以所述加热器主体的室内侧表面位于所述内饰部件的背侧的方式,夹装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秀树石川公威佐合康弘落合利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