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作用新型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0422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4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作用新型齿轮泵,包括泵体、压力腔、吸油腔、泵轴、主动轮、副动轮端盖、吸油腔通道和压力腔通道;主要针对其结构做了改变,由传统的双齿轮改成了三齿轮,从而使传统的单吸油腔、压力腔,变成了双吸油腔、双压力腔,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改变实现了泵体内的压力平衡,同时还增强了压力和流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成功解决了脉动大、噪音大的问题,加强了压力和增加了液体流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传统齿轮泵在高压出口侧单边受力的不平衡缺陷,还有效减轻了齿轮端面对端盖的单边偏磨,减少了齿轮泵端面处内泄,延长了齿轮泵的有效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泵,尤其涉及一种三齿轮结构下的双吸油腔、双压力腔的双作用液压齿轮泵。
技术介绍
液压齿轮泵是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泵,主要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由于齿轮泵本身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抗污染的性能好,因此被液压系统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液压齿轮泵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的齿轮泵为双齿轮泵,压力脉动大、噪音大,而且单泵工作压力小、流量小;(2)高压性能不好,现有的齿轮泵一般存在容积损失问题,造成容积损失的原因主要包括:径向泄露、断面泄露、齿轮啮合点泄露和液体压缩时的弹性损失(3)现有的齿轮泵,都是单作用齿轮泵,其一边是压力腔,另一边就是吸油腔,在高压工作时,齿轮端盖处受力是不平衡的,易出现内漏和偏磨,同时也局限了它的广泛应用。因此,针对以上方面,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缺陷,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一种双作用新型齿轮泵,该双作用新型齿轮泵,主要针对其结构做了改变,由传统的双齿轮改成了三齿轮,从而使传统的单吸油腔、压力腔,变成了双吸油腔、双压力腔,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改变实现了泵体内的压力平衡,同时还增强了压力和流量,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双作用新型齿轮泵,包括泵体、压力腔、吸油腔、泵轴、主动轮、副动轮端盖、吸油腔通道和压力腔通道;所述的泵体内设置有泵轴,其泵轴与外部动能设备相连;所述的主动轮设置于泵体的内腔,套装于泵轴上,主动轮的两侧设置有副动轮,主动轮分别与两个副动轮啮合转动;所述的主动轮与副动轮一啮合的对应两侧分别设置有吸油腔一和压力腔二;所述的主动轮与副动轮二啮合的对应两侧分别设置有吸油腔二和压力腔一;所述的端盖通过紧固件与泵体相连,同时密闭泵体内腔,且端面内壁上设置有吸油腔通道和压力腔通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作用新型齿轮泵的有益效果为:成功解决了脉动大、噪音大的问题,加强了压力和增加了液体流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传统齿轮泵在高压出口侧单边受力的不平衡缺陷,还有效减轻了齿轮端面对端盖的单边偏磨,减少了齿轮泵端面处内泄,延长了齿轮泵的有效寿命。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双作用新型齿轮泵的总装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双作用新型齿轮泵的截面图。图中:1、泵体;2、压力腔一;3、压力腔二;4、吸油腔一;5、吸油腔二;6、泵轴;7、主动轮;8、副动轮一;9、副动轮二;10、端盖;11、吸油腔通道;12、压力腔通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专利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双作用新型齿轮泵,包括泵体1、压力腔一2、压力腔二3、吸油腔一4、吸油腔二5、泵轴6、主动轮7、副齿轮一8、副齿轮二9、端盖10;所述的端盖10上设置有吸油腔通道11和压力腔通道12;所述的泵体1正中设置有与外部动能装置相连的泵轴6,通过泵轴6传导原动能,泵轴6套装固定于主动轮7的中心传动主动轮7;所述的主动轮7在受原动力的驱动下转动,同时带动设置在相邻两侧的副动轮一8和副动轮二9转动;所述的副动轮一8和副动轮二9转动的方向相反;所述的主动轮7和副动轮一8啮合处的两侧分别设置了压力腔二3和吸油腔一4,与之对应的位置和副动轮二9啮合处的两侧分别设置了压力腔一2和吸油腔二5,结合泵体1的设计所形成的两个吸油腔和两个压力腔,所述的端盖10上设置了吸油腔通道11将两个吸油腔相连,对应设置的压力腔通道12将两个压力腔相连,实现了单泵具备双泵相同的压力和流量,本结构中间的主动轮同时受两个压力腔的挤压作用,而两个压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其横向压力相互抵消,因此,泵轴6不会承受任何侧向力;所述的主动轮7、副动轮一8和副动轮二9,可以对其齿轮模数的设计,同时对应泵体形状,使其副动轮一8和副动轮二9与主动轮7啮合时不在同一时刻,这样有效解决两个压力腔汇流后的压力脉动,同时两个压力腔的在泵的端面处,并且与端盖相连,两个压力腔的压力点作用在端盖面上对应的两个点,因此两个压力点只会将端盖10平向外推,有效避免了传统齿轮泵在高压出口侧单边受力的不平衡缺陷,同时减轻主动轮7、副动轮一8和副动轮二9端面对端盖10的单边偏磨,因而可减少齿轮泵的端面处内泄、延长齿轮泵的有效寿命。上述对实施方式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案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案的揭示,对于本案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作用新型齿轮泵,包括泵体(1)、压力腔一(2)、压力腔二(3)、吸油腔一(4)、吸油腔二(5)、泵轴(6)、主动轮(7)、副动轮一(8)、副动轮二(9)、端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1)的正中设置于外部原动力相连的泵轴(6),其泵轴(6)套装主动轮(7);所述的主动轮(7)在相邻两侧设置了副动轮一(8)和副动轮二(9);其与副动轮一(8)啮合处两侧分别设置了压力腔二(3)和吸油腔一(4);与副动轮二(9)啮合处两侧分别设置了压力腔一(2)和吸油腔二(5);所述的端盖(10)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泵体(1),且内侧壁设置了吸油腔通道(11)和压力腔通道(12)。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双作用新型齿轮泵,包括泵体(1)、压力腔一(2)、压
力腔二(3)、吸油腔一(4)、吸油腔二(5)、泵轴(6)、主动轮(7)、副动轮
一(8)、副动轮二(9)、端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1)的正中设
置于外部原动力相连的泵轴(6),其泵轴(6)套装主动轮(7);
所述的主动轮(7)在相邻两侧设置了副动轮一(8)和副动轮二(9);其
与副动轮一(8)啮合处两侧分别设置了压力腔二(3)和吸油腔一(4);与副
动轮二(9)啮合处两侧分别设置了压力腔一(2)和吸油腔二(5);
所述的端盖(10)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泵体(1),且内侧壁设置了吸油
腔通道(11)和压力腔通道(12)。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继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朝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