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条模具及模具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27384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0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封条模具及模具加工工艺,属于模具加工和结构设计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模具撕边槽加工不合理造成模具报废等问题而设计。一种密封条模具,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之间的并排排列的多个型腔,在形成于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之间的每个型腔的外部设有深度在0.7~0.9mm之间的圆弧形撕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模具上加工有合适的撕边槽,能更好的去除飞边,减小了模具的报废风险。本发明专利技术密封条模具加工工艺简单、加工的撕边槽精确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加工和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密封条模具及模具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板式密封条类模具种类繁多,其中,下模板上有多组突出的腰状异性异形模芯,上模板上有多组倒扣的形状复杂的凹槽,通常采用镶配和电脉冲结合完成。利用此种方法经常会出现分型不齐和钻毛刺现象。另外,使用电脉冲加工时,由于空间狭窄,不容易抛光,粗糙度达不到要求,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导致模具的报废。现有技术多数会采用加工撕边槽进行手动去边整理方式,但是撕边槽加工不合理也会导致模具的报废,因而合理的加工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去除飞边容易、生产合格率高的密封条模具。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加工模具精确、加工方式简单的模具加工工艺。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密封条模具,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之间的并排排列的多个型腔,其中,形成于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之间的每个型腔的外部设有深度在0.5~1mm之间的圆弧形撕边槽,一种模具加工工艺,所述模具加工工艺为在第一模板加工形成第一型腔、在第二模板加工形成第二型腔后,在型腔成型之前,在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的0.15mm~0.25mm处开设有圆弧形撕边槽。进一步的,在距离所述型腔的0.15mm~0.25mm处设有用于手动去边的撕边槽。进一步的,在所述撕边槽的端部还设有余料槽,用于实现飞边高度小于等于0.25mm。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所述工艺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利用粗加工和精加工结合的方式在所述第一模板上加工形成第一型腔,在所述第二模板上加工形成第二型腔;步骤2、利用粗加工和精加工结合的方式在所述第一型腔的0.15mm~0.25mm处加工圆弧形第一撕边槽、在所述第二型腔的0.15mm~0.25mm处加工圆弧形第二撕边槽;步骤3、分别在所述第一撕边槽和所述第二撕边槽的外部加工余料槽;步骤4、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层叠后,所述第一型腔和所述第二型腔形成型腔,所述第一撕边槽和所述第二撕边槽形成所述撕边槽。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具体为:在所述第一模板设计电极,通过电脉冲进行粗加工,留有0.05~0.07mm的余量,再通过成型刀具进行精加工,以实现在所述第一模板形成所述第一型腔。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具体为:将所述第一撕边槽和所述第二撕边槽加工成深度在0.5~1mm之间的圆弧形状。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具体为:所述第一撕边槽和所述第二撕边槽的粗加工采用小于其自身截面的刀具进行,通过电脉冲从0~0.5mm深度层降加工成型,口部留有0.04~0.06mm余量,底部留有0.15~0.2mm余量;再通过同截面成型刀具从0.5~0.8mm深度层降精加工成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型腔的合适距离处加工撕边槽,并且将撕边槽加工成0.5~1mm深的圆弧形状,能够实现模具的手动去边,密封条成型的合格率高。(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撕边槽的外围合适位置增设余料槽,保证了飞边高度小于等于0.25mm。(3)本专利技术在加工撕边槽时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比撕边槽自身小一号的刀具进行粗加工,然后再进行精铣,提高了撕边槽的精度,避免了传统方法不换刀造成模具的报废,提高了模具加工的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密封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1中C部分的上模板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3中A部分的上模板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1中C部分的下模板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图3中A部分的下模板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第一模板;2、第二模板;3、型腔;4、撕边槽;31;第一型腔;32、第二型腔;41、第一撕边槽;42、第二撕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密封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密封条模具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及形成于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之间的并排排列的多个型腔3,在形成于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之间的每个型腔3的外部设有深度在0.5~1mm之间的圆弧形撕边槽4,能够实现模具的手动去边,密封条成型的合格率高。具体的,在距离型腔3的0.15mm~0.25mm处设有用于手动去边的撕边槽4,在撕边槽4的端部还设有余料槽,用于实现飞边高度小于等于0.25mm。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模板1是上模板,其型腔31是多组倒扣的形状复杂的凹槽,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模板2是下模板,其型腔32是多组凸出的腰状异形模芯,如图8和图9所示。一种密封条模具加工工艺,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利用粗加工和精加工结合的方式在第一模板1上加工形成第一型腔31,在第二模板2上加工形成第二型腔32;步骤2、利用粗加工和精加工结合的方式在第一型腔31的0.15mm~0.25mm处加工圆弧形第一撕边槽41、在第二型腔32的0.15mm~0.25mm处加工圆弧形第二撕边槽42;步骤3、分别在第一撕边槽41和第二撕边槽42的外部加工余料槽;步骤4、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层叠后,第一型腔31和第二型腔32形成型腔3,第一撕边槽41和第二撕边槽42形成撕边槽4。步骤1具体为:在第一模板1设计电极,通过电脉冲进行粗加工,留有0.05~0.07mm的余量,再通过成型刀具进行精加工,以实现在第一模板1形成第一型腔31;步骤2具体为:将第一撕边槽41和第二撕边槽42加工成深度在0.5~1mm之间的圆弧形状,第一撕边槽41和第二撕边槽42的粗加工采用小于其自身截面的刀具进行,通过电脉冲从0~0.5mm深度层降加工成型,口部留有0.04~0.06mm余量,底部留有0.15~0.2mm余量;再通过同截面成型刀具从0.5~0.8mm深度层降精加工成型。上述在加工撕边槽时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比撕边槽自身小一号的刀具进行粗加工,然后再进行精铣,提高了撕边槽的精度,避免了传统方法不换刀造成模具的报废,提高了模具加工的合格率。以上是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仅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而非对其限制,任何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还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封条模具,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模板(1)和所述第二模板(2)之间的并排排列的多个型腔(3),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第一模板(1)和所述第二模板(2)之间的每个型腔(3)的外部设有深度在0.5~1mm之间的圆弧形撕边槽(4),所述模具加工工艺为在第一模板(1)加工形成第一型腔(31)、在第二模板(2)加工形成第二型腔(32)后,在型腔(3)成型之前,在第一型腔(31)和第二型腔(32)的0.15mm~0.25mm处开设有圆弧形撕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条模具,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模板(1)和所述第二模板(2)之间的并排排列的多个型腔(3),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第一模板(1)和所述第二模板(2)之间的每个型腔(3)的外部设有深度在0.5~1mm之间的圆弧形撕边槽(4),所述模具加工工艺为在第一模板(1)加工形成第一型腔(31)、在第二模板(2)加工形成第二型腔(32)后,在型腔(3)成型之前,在第一型腔(31)和第二型腔(32)的0.15mm~0.25mm处开设有圆弧形撕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条模具,其特征在于:在距离所述型腔(3)的0.15mm~0.25mm处设有用于手动去边的撕边槽(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条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撕边槽(4)的端部还设有余料槽,用于实现飞边高度小于等于0.2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利用粗加工和精加工结合的方式在所述第一模板(1)上加工形成第一型腔(31),在所述第二模板(2)上加工形成第二型腔(32);步骤2、利用粗加工和精加工结合的方式在所述第一型腔(31)的0.15mm~0.25mm处加工圆弧形第一撕边槽(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擎一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