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滑环线的缠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97531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6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电滑环线的缠绕结构,所述导电滑环线包括差分线和定子,所述差分线包括第一差分信号线和第二差分信号线,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线和第二差分信号线从定子的同一端伸出后双绞在一起。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一对差分信号线从定子的同一端出线,大大减小了信号损失,增强了信号的传输距离,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滑环线的缠绕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导电滑环线的缠绕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设备对信号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针对一些高速球型摄像机而言。目前,已有的导电滑环绞线方式是一对差分线分别从导电滑环的定子两侧出线,一对差分线包含两根差分信号线,如图1和图2所示,差分线的其中两对,即第一对差分线20和第二对差分线30,所述第一对差分线20包括差分信号线线序18和差分信号线线序16,第二对差分线30包括差分信号线线序17和差分信号线线序15,线序18和线序16分别从定子40的两侧出线,线序17和线序15也分别从定子40的两侧出线,然后线序18和线序16汇成一股线在进行双绞,线序17和线序15汇成一股线在进行双绞,即每对差分线的两根差分信号线分别从定子的两侧出线,这样,容易造成信号损失,从而导致差分信号传输距离不能太远;也容易造成信号的干扰;并且有时会出现设备无法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电滑环线的缠绕结构,大大减小了信号损失,增加了信号的传输距离,解决了现有技术差分信号的传输距离不够长,并且有时会出现设备无法连接的问题。对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导电滑环线的缠绕结构,所述导电滑环线包括差分线和定子,所述差分线包括第一差分信号线和第二差分信号线,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线和第二差分信号线从定子的同一端伸出后双绞在一起。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线和第二差分信号线从定子的同一端伸出后双绞在一起后从黄腊管中穿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黄腊管的直径为4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差分线的数量为9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子的直径为2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一对差分信号线从定子的同一端出线,大大减小了信号损失,增强了信号的传输距离,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现有技术的导电滑环绞线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导电滑环线的缠绕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导电滑环线的缠绕结构,所述导电滑环线包括差分线和定子40,所述差分线的数量为9对,以差分线的其中两对为例,即第一对差分线20和第二对差分线30,所述第一对差分线20包括差分信号线线序18和差分信号线线序16,第二对差分线30包括差分信号线线序17和差分信号线线序15,所述差分信号线线序18和差分信号线线序16从定子40的同一端即定子40的上端伸出后,双绞在一起,然后从直径为4.0mm的黄腊管50中穿出;所述差分信号线线序17和差分信号线线序15也从定子40的同一端即定子40的下端伸出后,双绞在一起,然后从直径为4.0mm的黄腊管50中穿出;其他的差分线的两根差分信号线也是同样的结构,从定子40的同一端伸出后双绞在一起,然后从直径为4.0mm的黄腊管50中穿出。这样,将一对差分信号线从一端出线,大大减小了信号损失,增强了信号的传输距离,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范围,本技术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技术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导电滑环线的缠绕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滑环线的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滑环线包括差分线和定子,所述差分线包括第一差分信号线和第二差分信号线,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线和第二差分信号线从定子的同一端伸出后双绞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滑环线的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滑环线包括差分线和定子,所述差分线包括第一差分信号线和第二差分信号线,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线和第二差分信号线从定子的同一端伸出后双绞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滑环线的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业飞刘勇徐斌
申请(专利权)人:恒业智能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