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锚固装置及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72224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锚固装置及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系统,自动锚固装置包括护板组件、工具锚组件、退锚板组件及多个锚固组件,工具锚组件一端与护板组件连接、另一端与退锚板组件活动连接,且护板组件、工具锚组件和退锚板组件上分别设有多个护板孔、锥形锚孔和退锚孔;每个锚固组件均包括弹簧、工具夹片及退锚套;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系统包括自动锚固装置及与之配合的穿心式千斤顶和压紧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工具锚组件上设置锥形锚孔,并设置与锥形锚孔相配合的工具夹片,并通过弹簧驱动工具夹片夹紧于钢绞线上,且可通过退锚套将卡紧于锥形锚孔内的工具夹片挤压出锥形锚孔,实现自动锚固于钢绞线并可由钢绞线上退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张力拉伸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锚固装置及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系统
技术介绍
工具锚,预应力张拉中的工具类锚固装置,是一种能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反复使用的工具,其可与工具夹片配合使用而达到锚固目的。传统的工具锚和工具夹片在安装之前是分开的,当需要进行预应力张拉时,进行整体的安装,在张拉过程中,工具锚上的工具夹片夹紧钢铰线进行张拉,达至设计应力和伸长值后,张拉千斤顶复位,工具夹片、工作锚自动锚固,完成张拉过程。在实际应用时,工具锚和工具夹片均需要通过人工安装,一方面安装效率及安全性低,不利于提高张拉效率,另一方面人工无法保证工具夹片安装预紧到位,易导致张拉质量无法保证,而且,张拉过程中,易导致工具夹片与工具锚板之间咬死,则需要人工敲击退锚,其难度大、危险系数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自动锚固装置及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安装工具锚及工具夹片导致张拉效率低下、张拉质量无法保证及安全性低下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自动锚固装置,包括护板组件、工具锚组件、退锚板组件及多个锚固组件,所述工具锚组件一端与所述护板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退锚板组件连接,且所述护板组件、工具锚组件和退锚板组件上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贯通的多个护板孔、锥形锚孔和退锚孔;每个所述锚固组件均包括弹簧、工具夹片及退锚套,所述弹簧内置于所述护板孔且远离所述工具锚组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护板孔内壁上,所述工具夹片配合内置于所述锥形锚孔且其外径较大端延伸至所述护板孔内并抵接于所述弹簧一端端面,所述退锚套一端内嵌于所述退锚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锥形锚孔内并抵接于所述工具夹片的外径较小端的端面;其中,所述退锚板组件与所述工具锚组件活动连接且能够带动所述退锚套沿所述锥形锚孔轴向作往返运动。优选的,所述护板孔为阶梯孔,所述弹簧内置于所述阶梯孔的孔径较大端且其一端抵接于所述阶梯孔内形成的阶面上。优选的,所述锚固组件还包括一套筒,所述套筒包括一套筒本体及由套筒内体一端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凸缘,所述弹簧相对工具夹片一端套设于所述套筒本体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凸缘,所述工具夹片抵接于所述套筒本体相对所述第一凸缘一端的端面。优选的,所述套筒本体相对第一凸缘一端端面设置为外径逐渐减小的楔形面,所述工具夹片相对所述套筒一端端面设置为与所述楔形面相配合。优选的,所述楔形面为一外凸圆弧面,所述工具夹片相对所述套筒一端端面设置为与所述外凸圆弧面相配合的内凹圆弧面。优选的,所述退锚套包括退锚套本体及由退锚套本体中部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外径大于所述锥形锚孔相对所述退锚套一端的内径。优选的,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径与所述护板孔内径相契合。优选的,所述退锚板组件通过至少两个行程螺栓与所述工具锚组件连接,每个所述行程螺栓均与所述锥形锚孔的中轴线平行设置。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系统,包括:穿心式千斤顶,所述穿心式千斤顶包括外套、内置于所述外套的穿心套、及一端配合设置于所述外套与穿心套之间的活塞,所述外套上设置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所述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分别进油以驱动所述活塞自由端远离和靠近所述穿心套;自动锚固装置,所述自动锚固装置内置于所述穿心套,且其工具锚组件抵接于所述穿心套的内凸缘,所述退锚板组件穿过所述穿心套的内凸缘并抵接于所述活塞自由端的内凸缘,且所述退锚板组件与所述工具锚组件活动连接使所述活塞能够驱动所述退锚套沿所述锥形锚孔轴向作往返运动;及内置于所述穿心套的压紧套,所述压紧套一端固定于所述穿心套上、另一端抵紧于所述自动锚固装置的护板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工具锚组件上设置锥形锚孔,并设置与锥形锚孔相配合的工具夹片,并通过弹簧驱动工具夹片夹紧于钢绞线上,且可通过退锚套将卡紧于锥形锚孔内的工具夹片挤压出锥形锚孔,实现自动锚固于钢绞线并可由钢绞线上退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系统的张力拉伸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锚固装置的立体剖切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锚固装置的横截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系统包括穿心式千斤顶1、自动锚固装置2、压紧套3,其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穿心式千斤顶1为常规的穿心式千斤顶1,其具体包括外套11、内置于所述外套11的穿心套12、及一端配合设置于所述外套11与穿心套12之间的活塞13,所述外套11上设置第一进油孔111和第二进油孔112,所述第一进油孔111和第二进油孔112分别进油以驱动所述活塞13自由端远离和靠近所述穿心套12。由于上述穿心式千斤顶1为市场购买的常规千斤顶,故在此对其结构不作详细介绍。自动锚固装置2内置于所述穿心套12且其一端抵接于所述穿心套12的内凸缘,其另端通过压紧套3压紧。其中,在实际张拉过程中,还需要设置限位板4、工作锚5、工作夹片6与自动锚固装置2配合作用,其配合为现有的常规方式。本实施例的自动锚固装置2可采用常规的工具锚及工具夹片组合,但是工具锚与工具夹片的配合作用依然需要人工操作,其操作难度大。如图1、图2、图3所示,故本实施例设置一种可自动锚固和退锚的自动锚固装置2,其包括护板组件21、工具锚组件22、退锚板组件23及多个锚固组件24,所述工具锚组件22一端与所述护板组件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退锚板组件23连接,且所述护板组件21、工具锚组件22和退锚板组件23上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贯通的多个护板孔211、锥形锚孔221和退锚孔231;每个所述锚固组件24均包括弹簧241、工具夹片242及退锚套243,所述弹簧241内置于所述护板孔211且远离所述工具锚组件22一端连接于所述护板孔211内壁上,所述工具夹片242配合内置于所述锥形锚孔221且其外径较大端延伸至所述护板孔211内并抵接于所述弹簧241一端端面,所述退锚套243一端内嵌于所述退锚孔231、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锥形锚孔221内并抵接于所述工具夹片242的外径较小端的端面;其中,所述压紧套3抵接于所述护板组件21远离工具锚组件22一侧,所述工具锚组件22抵接于所述穿心套12的内凸缘,所述退锚板组件23穿过所述穿心套12的内凸缘并抵接于所述活塞13自由端的内凸缘,且所述退锚板组件23与所述工具锚组件22活动连接使所述活塞13能够驱动所述退锚套243沿所述锥形锚孔221轴向作往返运动。安装时,将自动锚固装置2内置于穿心套12内,并使所述工具锚组件22抵接于所述穿心套12的内凸缘,所述退锚板组件23穿过所述穿心套12的内凸缘并抵接于所述活塞13自由端的内凸缘,而压紧套3则抵紧于护板组件21。如图1、图2、图3所示,其具体张拉流程如下,首先将在混凝土梁中预穿的钢绞线7上预装工作锚5板和工具夹片242,然后将自动锚固装置2内置穿心式千斤顶1,由于本实施例自动锚固装置2常规状态下在弹簧241的弹性作用力下,工具夹片242向锚孔的内径较小端运动,进而推动退锚套243带动退锚板组件23远离工具锚组件22,在工具夹片242靠近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锚固装置及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板组件、工具锚组件、退锚板组件及多个锚固组件,所述工具锚组件一端与所述护板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退锚板组件连接,且所述护板组件、工具锚组件和退锚板组件上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贯通的多个护板孔、锥形锚孔和退锚孔;每个所述锚固组件均包括弹簧、工具夹片及退锚套,所述弹簧内置于所述护板孔且远离所述工具锚组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护板孔内壁上,所述工具夹片配合内置于所述锥形锚孔且其外径较大端延伸至所述护板孔内并抵接于所述弹簧一端端面,所述退锚套一端内嵌于所述退锚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锥形锚孔内并抵接于所述工具夹片的外径较小端的端面;其中,所述退锚板组件与所述工具锚组件活动连接且能够带动所述退锚套沿所述锥形锚孔轴向作往返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板组件、工具锚组件、退锚板组件及多个锚固组件,所述工具锚组件一端与所述护板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退锚板组件连接,且所述护板组件、工具锚组件和退锚板组件上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贯通的多个护板孔、锥形锚孔和退锚孔;每个所述锚固组件均包括弹簧、工具夹片及退锚套,所述弹簧内置于所述护板孔且远离所述工具锚组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护板孔内壁上,所述工具夹片配合内置于所述锥形锚孔且其外径较大端延伸至所述护板孔内并抵接于所述弹簧一端端面,所述退锚套一端内嵌于所述退锚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锥形锚孔内并抵接于所述工具夹片的外径较小端的端面;其中,所述退锚板组件与所述工具锚组件活动连接且能够带动所述退锚套沿所述锥形锚孔轴向作往返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孔为阶梯孔,所述弹簧内置于所述阶梯孔的孔径较大端且其一端抵接于所述阶梯孔内形成的阶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组件还包括一套筒,所述套筒包括一套筒本体及由套筒内体一端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凸缘,所述弹簧相对工具夹片一端套设于所述套筒本体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凸缘,所述工具夹片抵接于所述套筒本体相对所述第一凸缘一端的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动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相对第一凸缘一端端面设置为外径逐渐减小的楔形面,所述工具夹片相对所述套筒一端端面设置为与所述楔形面相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典计易爱军张永超周宇洪沙王雨辰刘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中铁宏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