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的底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623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2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离式的底床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以拆解分离及组装的底床结构。主要由前床底板、后床底板、补强条及螺丝把手所组成。其利用有两中空框条及一ㄇ型框条,来进行拆解分离及组装,使分离后该前、后床底板尺寸保持相等,方便于包装及运输;并采用螺丝把手来进行锁固时,就算距离较近,致使把手受到阻挡时,也能利用把手上端的按钮,让把手能回转退回原位,再向前转动螺丝,而能往后调整角度并旋紧螺丝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底床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能将底床进行拆解分离且前后平齐,而方便于包装及搬运的分离式的底床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传统现有的底床,在尺寸上都是较为庞大且无法拆解分离,当在进行包装、运送、搬运上都实在很不方便,尤其在住家内要搬运于二楼以上时,会因底床无法拆解分离以及尺寸庞大等问题,使不管在楼梯或利用电梯搬运上楼都相当不方便。因此,后来有一种可分离的底床结构,主要是可以将底床分离成一前底床与一后底床,其主要在前底床与后底床的衔接处,分别为具有一公凸出部的前底床与一母凹槽部的后底床,而能利用公凸出部与母凹槽部的相互嵌合,使前底床与后底床组合成一底床。然而,虽然可以将底床拆解分离,使搬运上较为方便,但又因为前底床的公凸出部较为凸出,与后底床尺寸不相等,因此在包装上仍然不方便。本专利技术人专门从事于相关底床用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对于此类床组的不便处,早即有改革之心,于是乃经由不断的试验及改革,再配合本身的专业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终于在历经数次的修正与改进后,首创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拆解分离及组装的底床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离式的底床结构,包括前床底板、后床底板、支撑座及连杆装置与电动缸所组成的底床组,该前床底板及后床底板的中央衔接处的左右对应端,各设有一组以上的中空框条及螺丝把手,而每组左右对应的中空框条利用一ㄇ型框条装设于两中空框条之间,凭借螺丝
把手将中空框条与ㄇ型框条同时锁固在一起,使前床底板与后床底板组合成为一体;而位于底床组中央两侧设置有补强条,并分别螺固于该前床底板与后床底板。所述的分离式的底床结构,该螺丝把手凭借按钮让手把与螺丝头分离,使手把能任意调整角度,并重复来回旋紧螺丝头。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组装时,在该前床底板及后床底板的中央衔接处的左右对应端,各设有一组以上的中空框条及螺丝把手,而每组左右对应的中空框条利用一ㄇ型框条装设于两中空框条之间,而该中空框条及ㄇ型框条相对应端各开设有孔洞,并凭借螺丝把手穿过于其孔洞后,再配合螺帽将中空框条与ㄇ型框条同时锁固在一起,使该前床底板与后床底板组合成一底床。再者,为了增加底床强度,在底床组中央两侧各设有补强条,该补强条两端具有ㄇ型状的弯勾部,分别将补强条的弯勾部挂设在前床底板及后床底板上的固定座上。其中,该弯勾部与固定座开设有孔洞,并位于固定座下方的底床板事先固设有螺帽,再凭借螺丝由上而下穿过于弯勾部及固定座的孔洞后与螺帽锁固,使补强条固定于底床中央,并防止底床下陷。而当要分离拆解时,需先将补强条拆起,再将位于中空框条上的螺丝把手旋松开并将ㄇ型框条拿起,使床底组分离后,该前床底板与后床底板两者尺寸仍保持相等长度,使前后相互平齐,有利于在包装及运输上更佳方便。然而,关于一般传统底床所固定使用的螺丝头,直径较大以方便于手部旋转,当两个螺丝头的螺孔位置太靠近时,会有互相卡掣的问题,然虽能将螺孔距离分开来,但这样又会有稳固性的问题,而且要利用徒手旋紧时,都较为不方便,除非使用工具来锁紧。因此,有关螺丝把手的动作,该螺丝把手主要具有螺丝头、手把及按钮,当按住该按钮时,该手把会上移并与螺丝头上的卡榫分离,此时手把就能自由旋转来调整手把角度,而放开按钮时,该手把会往下回复原位并与卡榫嵌合住,使得旋转手把时会同时旋转螺丝头,因此凭借螺丝把手来进行锁固时,当手把受到阻挡时仍能反复利用按钮,使手把能任意调整角度,并重复来回旋紧螺丝头,使得螺丝把手在锁固上相当方便且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中空框条及ㄇ型框条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中空框条与ㄇ型框条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补强条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补强条的剖面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螺丝把手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螺丝把手的动作示意图之一;图8为本技术螺丝把手的动作示意图之二;附图标记说明:1-底床组;10-前床底板;11-后床底板;12-支撑座;13-电动缸;14-连杆装置;15-中空框条;150-孔洞;16-螺丝把手;160-螺丝头;161-手把;162-按钮;17-ㄇ型框条;170-孔洞;18-补强条;180-弯勾部;1801-孔洞;19-固定座;190-孔洞;2-螺帽;3-螺丝;4-螺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首先,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立体图,一般分离式底床组1设有前床底板10、后床底板11、支撑座12及电动缸13与连杆装置14。而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该前床底板10及后床底板11的中央衔接处的左右对应端,各设有一组以上的中空框条15及螺丝把手16,接着请配合参阅图2,而每组左右对应的中空框条15利用一ㄇ型框条17装设于两中空框条15之间,而该中空框条15及ㄇ型框条17相对应端各开设有孔洞150、170,并凭借螺丝把手16穿过于其孔洞150、170后,再配合螺帽2将中空框条15与ㄇ型框条17同时锁固在一起(如图3所示),将前床底板10与后床底板11组合成一底床。再者,请继续参阅图1并配合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的设计重点之二,为了增加底床强度,在底床组1中央两侧各设有补强条18,该补强条18两端具有ㄇ型状的弯勾部180,分别将补强条18的弯勾部180挂设在前床底板10及后床底板11上的固定座19上。其中,该弯勾部180与固定座19各开设有孔洞1801、190,并位于固定座19下方的底床板上事先固设有螺帽4(如图5所示),再凭借螺丝3由上而下穿过于弯勾部180及固定座19的槽孔后与螺帽4锁固,使补强条18固定于
底床中央,藉以防止底床下陷。而当要进行拆解分离时,需先将补强条18拆起,再将位于中空框条15上的螺丝把手16旋松开并将ㄇ型框条17拿起,使床底组1分离后,该前床底板10与后床底板11两者尺寸仍保持相等长度,而在包装及搬运上能较为方便。然而,关于一般传统底床所固定使用的螺丝头,直径较大以方便于手部旋转,当两个螺丝头的螺孔位置太靠近时,会有互相卡掣的问题,然虽能将螺孔距离分开来,但这样又会有稳固性的问题,而且要利用徒手旋紧时,都较为不方便,除非使用工具来锁紧。因此,有关螺丝把手16的动作,请参阅图6所示,该螺丝把手16主要具有螺丝头160、手把161及按钮162,当按住该按钮162时,该手把161会上移并与螺丝头160上的卡榫分离(图中未显示),此时手把161就能自由旋转来调整手把161角度(如图7所示),而放开按钮162时,该手把161会回复原位并与卡榫嵌合住,使得旋转手把161时会同时旋转螺丝头160(如图8所示),因此凭借螺丝把手16来进行锁固时,当手把161受到阻挡时仍能反复利用按钮162,使手把161能任意调整角度,并往复来回旋紧螺丝头160,使得螺丝把手16在锁固上相当方便且实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凭借中空框条及ㄇ型框条的接合方式,进行拆解分离及组合,使前、后床底板分离后尺寸保持相等,且前后平齐,有利于包装、运输上,实已较传统的底床更具实用性及创造性,确实符合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式的底床结构,包括前床底板、后床底板、支撑座及连杆装置与电动缸所组成的底床组,其特征在于:该前床底板及后床底板的中央衔接处的左右对应端,各设有一组以上的中空框条及螺丝把手,而每组左右对应的中空框条利用一ㄇ型框条装设于两中空框条之间,凭借螺丝把手将中空框条与ㄇ型框条同时锁固在一起,使前床底板与后床底板组合成为一体;而位于底床组中央两侧设置有补强条,并分别螺固于该前床底板与后床底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的底床结构,包括前床底板、后床底板、支撑座及连杆装置与电动缸所组成的底床组,其特征在于:该前床底板及后床底板的中央衔接处的左右对应端,各设有一组以上的中空框条及螺丝把手,而每组左右对应的中空框条利用一ㄇ型框条装设于两中空框条之间,凭借螺丝把手将中空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启宗
申请(专利权)人:榕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