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动式挂篮内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44086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1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滑动式挂篮内模系统,包括内滑道梁、若干内模桁架、内模板、前吊带、后吊架、纵梁;内滑道梁的前端通过前吊带吊挂于挂篮主桁架上,后端通过锚固于已浇筑节段梁体上的后吊架承托;若干内模桁架上部支撑着内模板,下部连接在纵梁上,在纵梁和主滑道梁之间,安装滑动小车;该滑动小车包括滚轮、销轴、左右两侧板;其中,滚轮通过销轴安装于两侧板间;滚轮上部的两侧板卡在纵梁上,下部的两侧板卡在主滑道梁上。这种内模系统,实现内模系统与挂篮主桁架的异步移动,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施工难度,提高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挂篮内模系统,特别是一种滑动式挂篮内模系统。

技术介绍

挂篮是一种能沿梁顶滑动的承重构架。挂篮锚固悬挂在已施工梁段上,为下一节段施工提供空中作业平台。完成一个节段施工后,挂篮即可前移并固定,进行下一节段的施工,如此循环直至悬臂灌注完成。
挂篮一般包括主桁架系统,底模系统、侧模系统、内模系统、锚固系统、走行系统以及吊装系统等。
现有技术中的内模系统一般包括内滑道梁、若干内模桁架、内模板、前吊带、后吊架、纵梁等;其中,内滑道梁的前端吊挂于挂篮主桁架上,后部通过后吊架承托,后吊架锚固于已浇筑节段梁体上。在内滑道梁的上面,固定有一纵梁,内模桁架纵向排列固接于纵梁之上,内模桁架支撑着内模板。
在悬臂梁施工过程中,钢筋笼加工安装以及波纹管定位是整个悬臂梁施工的关键工序。上述结构的挂篮行走时,外侧模及内模同步移动到位,调整模板标高后,开始安装底腹板钢筋,该种方法存在的弊端是:内模系统占据施工空间,施工人员操作空间有限,钢筋安装及波纹管定位质量难以控制;钢筋安装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挂篮内模系统和挂篮外侧模系统异步移动到位的滑动式内模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滑动式挂篮内模系统,包括内滑道梁、若干内模桁架、内模板、前吊带、后吊架、纵梁;内滑道梁的前端通过前吊带吊挂于挂篮主桁架上,后端通过锚固于已浇筑节段梁体上的后吊架承托;若干内模桁架上部支撑着内模板,下部连接在纵梁上,在纵梁和主滑道梁之间,安装滑动小车;该滑动小车包括滚轮、销轴、左右两侧板;其中,滚轮通过销轴安装于两侧板间;滚轮上部的两侧板卡在纵梁上,下部的两侧板卡在主滑道梁上。
本技术方案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进度方面:节省工时;
2、经济方面:节约劳务费;
3、质量方面:操作空间大,易于施工,便于技术人员及监理人员检查验收,符合标准化施工要求,从源头控制施工质量;
4、安全方面:安全操作空间大,安全施工可控。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内模桁架采用了如下结构:内模桁架包括左右两个竖背架,左右两个斜背架,上下两个平行背架,一个中背架,背架之间对称分布且焊接固定;在左右两个斜背架和上平行背架上,开设有长条型卡槽,在卡槽内放置若干钢球,内模桁架通过钢球支撑内模板。
这种内模桁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安装操作方便,有利于内模桁架和内模板的设备维护。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在内模桁架的框内焊接有V型加强背架,在内模桁架下平行背架下表面焊接一横梁,这样能增加整个内模系统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本技术侧立面图;
图2本技术正立面图;
图3滑动小车示意图;
图4上平行背架俯视图;
图5图4A-A向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1内滑道梁、2内模桁架、3内模板、4前吊带、5后吊架、6纵梁,7滑动小车;
滑动小车的附图标记:
7-1滚轮、7-2销轴、7-3左侧板、7-4右侧板;
内模桁架的附图标记:
2-1左竖背架、2-2右竖背架、2-3左斜背架、2-4右斜背架、2-5上平行背架、2-6下平行背架、2-7中背架、2-8长条型卡槽、2-9钢球、2-10加强背架、2-11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图2和图3,本滑动式挂篮内模系统包括内滑道梁1,其前端通过前吊带4吊挂于挂篮主桁架上,后端通过锚固于已浇筑节段梁体上的后吊架5承托;若干内模桁架2等间距纵向排列固定在纵梁6上,内模桁架2上部支撑着内模板3;在纵梁6和内滑道梁1之间,安装了滑动小车7。
滑动小车7包括滚轮7-1、销轴7-2、左侧板7-3、右侧板7-4;滚轮7-1通过销轴7-2安装于两侧板间。
本滑动小车安装后,纵梁6容置于滚轮7-1上面的两侧板间,主滑道梁1容置于滚轮7-1下面的两侧板间。
下述施工步骤为采用本技术的挂篮的施工步骤:
1、前一段施工完毕;
2、主桁架和底侧模移动;由于内模系统的主滑道梁的前端通过前吊带吊挂于挂篮主桁架上,因此,当主桁架向前移动时,内模系统的主滑道梁亦跟着前移。由于在纵梁上安装了滑动小车,当主滑道梁前移时,在内模桁架或纵梁上施加与主桁架前行方向相反的外力,内模系统中,除了主滑道梁外,其他部分可保持原地不动;
3、整个挂篮系统的测量定位;
4、底腹板钢筋、波纹管、竖向预应力钢筋安装;
5、将内模系统滑出;
6、内模系统的测量定位;
7、顶板钢筋和预应力安装;
8、浇筑混凝土;
9、张拉预应力钢束;
下面以一节桥段的施工为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与常规方案进行比较:
(1)工期比较
(2)经济比较
通过比较可知,每一节桥段,进度方面可节省10个小时;经济方面可节约1400元的劳务费。
见图2、图4和图5,本滑动式挂篮内模系统在内模桁架结构上,亦进行了改进,其具体结构如下:内模桁架包括左竖背架2-1、右竖背架2-2、左斜背架2-3、右斜背架2-4、上平行背架2-5、下平行背架2-6、中背架2-7,背架相互之间焊接固定。两个斜背架的倾斜角度和长度,以及其余背架的长度,根据内模板3横截面形状和尺寸确定。由于内模桁架2横跨在两根内滑道梁1上,为使两根内滑道梁1受力均衡,各背架以中背架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
在左右两个斜背架和上平行背架上,开设有长条型凹槽2-8,在凹槽内放置若干钢球2-9,钢球可在凹槽内转动。钢球直径以略大于凹槽的最大深度为限,这样,内模桁架2支撑内模板3时,背架与内模板3不直接接触,而是内模板3与钢球形成点接触,从而,当保持内模桁架2原地不动时,施力于内模板3,内模板3相对于内模桁架2作相对运动,实现二者的异步移动。
为增强内模桁架2的竖向承压强度,在内模桁架2上焊接V型加强背架2-10,V型加强背架的一边支撑斜向背架,另一边支撑上平行背架,V型加强背架的支撑点焊接于下平行背架上。两个V型加强背架左右对称分布。同时,在下平行背架下表面,焊接一横梁2-11,这样,由内模板3承受的竖向压力能更均匀地分布在两根内滑道梁上。
综合上述,本技术符合实际施工需求,取得了有益效果,值得推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动式挂篮内模系统,包括内滑道梁(1),若干内模桁架(2),内模板(3),前吊带(4),后吊架(5),纵梁(6);内滑道梁的前端通过前吊带吊挂于挂篮主桁架上,后端通过锚固于已浇筑节段梁体上的后吊架承托;内模桁架上部支撑着内模板,下部连接在纵梁上,其特征在于,在纵梁(6)和主滑道梁(1)之间,安装滑动小车(7);所述滑动小车(7)包括滚轮(7‑1),销轴(7‑2),左右两侧板(7‑3,7‑4);其中,滚轮(7‑1)通过销轴(7‑2)安装于两侧板间;滚轮(7‑1)上部的两侧板卡在纵梁(6)上,下部的两侧板卡在主滑道梁(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动式挂篮内模系统,包括内滑道梁(1),若干内模桁架(2),内模板(3),前吊带(4),后吊架(5),纵梁(6);内滑道梁的前端通过前吊带吊挂于挂篮主桁架上,后端通过锚固于已浇筑节段梁体上的后吊架承托;内模桁架上部支撑着内模板,下部连接在纵梁上,其特征在于,在纵梁(6)和主滑道梁(1)之间,安装滑动小车(7);所述滑动小车(7)包括滚轮(7-1),销轴(7-2),左右两侧板(7-3,7-4);其中,滚轮(7-1)通过销轴(7-2)安装于两侧板间;滚轮(7-1)上部的两侧板卡在纵梁(6)上,下部的两侧板卡在主滑道梁(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广位何晓辉张明刚冯泽廷王希岗彭召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