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贴膜剥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5902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6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一种塑胶制品的加工装置,公开了一种塑胶贴膜剥离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和剥离机构,基布通过传送机构传送至剥离机构,传送机构包括若干根传送辊、引导辊、压紧辊、压紧气缸和传送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塑胶贴膜剥离装置,采用相互配合的压紧辊和引导辊,使得贴有塑胶贴膜的基布能够在开始分离时被固定在压紧辊与引导辊之间,从而使得塑胶贴膜能够完整地被撕下,而且,还增设压紧气缸,使得引导辊能够自动上下运动,不仅能够在开始分离时保证基布与压紧辊紧密接触,而且还能够使得分离了塑胶贴膜的基布能够与传动辊保持一定的张力,进而使得塑胶贴膜的受力均匀,避免了塑胶贴膜与基布分离不完全、影响基布质量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胶制品的加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塑胶贴膜剥离装置
技术介绍
—般地,生产者往往采用贴花或者贴膜的方式为基材的表面增添色彩以及图案,在加工的时候需要将贴膜撕开,现有技术中,撕扯贴膜的时候,容易不均匀,导致基材的品质不高,而且撕下来的贴膜往往随意堆叠,给后续的回收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塑胶贴膜剥离装置,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塑胶贴膜撕扯不均匀、不易回收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塑胶贴膜剥离装置,包括贴有塑胶贴膜的基布、传送机构和剥离机构,所述的基布通过传送机构传送至剥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机构包括若干根传送辊、引导辊、压紧辊、压紧气缸和传送支架,所述的引导辊、压紧辊和压紧气缸均与传送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压紧辊设于引导辊的正上方,所述的压紧气缸通过推动杆与引导辊固定连接,所述的压紧气缸的推动方向为自下而上,所述的压紧气缸推动引导辊的上表面与压紧气缸的下表面相顶靠,所述的基布通过传送辊与引导辊的上表面顶靠连接;所述的剥离机构包括用以储存塑胶贴膜的剥离辊和剥离支架,所述的剥离辊与剥离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剥离辊的转动方向与引导辊的转动方向相反。为了方便生产者操作,所述的剥离辊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圈,所述的固定圈与剥离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剥离棍的两端与固定圈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为了提高剥离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的剥离辊设有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开设有固定凹槽,所述的固定凹槽的内壁与固定圈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为了完成塑胶贴膜的分离准备工序,在传送机构中的基布与每个传送辊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的引导辊和剥离辊均设于传送辊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塑胶贴膜剥离装置,结构合理,采用相互配合的压紧辊和引导辊,使得贴有塑胶贴膜的基布能够在开始分离时被固定在压紧辊与引导辊之间,从而使得塑胶贴膜能够完整地被撕下,而且,还增设压紧气缸,使得引导辊能够自动上下运动,不仅能够在开始分离时保证基布与压紧辊紧密接触,而且还能够使得分离了塑胶贴膜的基布能够与传动辊保持一定的张力,进而使得塑胶贴膜的受力均匀,避免了塑胶贴膜与基布分离不完全、影响基布质量的情况。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实施例1:参阅图1,一种塑胶贴膜剥离装置,包括贴有塑胶贴膜I的基布2、传送机构和剥离机构,所述的基布2通过传送机构传送至剥离机构,所述的传送机构包括若干根传送辊31、引导辊32、压紧辊33、压紧气缸34和传送支架35,所述的引导辊32、压紧辊33和压紧气缸34均与传送支架35固定连接,所述的压紧辊33设于引导辊32的正上方,所述的压紧气缸34通过推动杆36与引导辊32固定连接,所述的压紧气缸34的推动方向为自下而上,所述的压紧气缸34推动引导辊32的上表面与压紧气缸34的下表面相顶靠,所述的基布2通过传送辊31与引导辊32的上表面顶靠连接;所述的剥离机构包括用以储存塑胶贴膜I的剥离辊41和剥离支架42,所述的剥离辊41与剥离支架42固定连接,所述的剥离辊41的转动方向与引导辊32的转动方向相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塑胶贴膜剥离装置,结构合理,采用相互配合的压紧辊和引导辊,使得贴有塑胶贴膜的基布能够在开始分离时被固定在压紧辊与引导辊之间,从而使得塑胶贴膜能够完整地被撕下,而且,还增设压紧气缸,使得引导辊能够自动上下运动,不仅能够在开始分离时保证基布与压紧辊紧密接触,而且还能够使得分离了塑胶贴膜的基布能够与传动辊保持一定的张力,进而使得塑胶贴膜的受力均匀,避免了塑胶贴膜与基布分离不完全、影响基布质量的情况。实施例2: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塑胶贴膜剥离装置,包括贴有塑胶贴膜I的基布2、传送机构和剥离机构,基布2通过传送机构传送至剥离机构,传送机构包括若干根传送辊31、引导辊32、压紧辊33、压紧气缸34和传送支架35,引导辊32、压紧辊33和压紧气缸34均与传送支架35固定连接,压紧辊33设于引导辊32的正上方,压紧气缸34通过推动杆36与引导辊32固定连接,压紧气缸34的推动方向为自下而上,压紧气缸34推动引导辊32的上表面与压紧气缸34的下表面相顶靠,基布2通过传送辊31与引导辊32的上表面顶靠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相互配合的压紧辊33和引导辊32,使得贴有塑胶贴膜I的基布2能够在开始分离时被固定在压紧辊33与引导辊32之间,从而使得塑胶贴膜I能够完整地被撕下,而且,还增设压紧气缸34,使得引导辊32能够自动上下运动,不仅能够在开始分离时保证基布2与压紧辊33紧密接触,而且还能够使得分离了塑胶贴膜I的基布2能够与传动辊保持一定的张力,进而使得塑胶贴膜I的受力均匀,避免了塑胶贴膜I与基布2分离不完全、影响基布2质量的情况。具体地,剥离机构包括用以储存塑胶贴膜I的剥离辊41和剥离支架42,剥离辊41与剥离支架42固定连接,剥离辊41的转动方向与引导辊32的转动方向相反,不仅使得塑胶贴膜I能够被集中在剥离机构中,方便生产者对废弃的塑胶贴膜I予以回收再利用;而且还使得塑胶贴膜I与基布2的分离更加彻底。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技术实施例中塑胶贴膜I的分离效果,与剥离辊41接触的塑胶贴膜I和与引导辊32接触的基布2之间呈“V”字型,两者都在其中一根传送辊31上交汇。进一步地,剥离棍41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圈43,固定圈43与剥离支架42固定连接,剥离辊41的两端与固定圈43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也就是说,当生产者需要将储存有足够多的塑胶贴膜I的剥离辊41取下时,只需要将其余固定圈43分离,而无需将其与操作相对困难的剥离辊41分离,方便生产者操作。为了进一步地方便生产者,剥离辊41设有固定架44,固定架44开设有固定凹槽45,固定凹槽45的内壁与固定圈4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生产者可以将固定圈43取下,从而使得剥离支架42能够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剥离辊41,提高剥离装置的使用效果。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传送机构中的基布2与每个传送辊31的下表面相接触,弓丨导辊32和剥离辊41均设于传送辊31的上方。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将基布2从左侧进入传送机构,并将贴有塑胶贴膜I的一面与传送辊31的下表面相接触;然后基布2在传送辊31的牵引下,从下往上的与引导辊32相接触,此时,压紧气缸34通过推动杆36推动引导辊32向上运动,将基布2固定在引导辊32与压紧辊33之间;接着,开始将基布2上的塑胶贴膜I分离,并将分离好的塑胶贴膜I固定在剥离辊41上,此时,传送辊31、引导辊32和剥离辊41均保持静止,直至塑胶贴膜I完成固定;接下来,传送辊31开始从左往右传送基布2至引导辊32,引导辊32开始逆时针旋转,剥离辊41则顺时针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胶贴膜剥离装置,包括贴有塑胶贴膜(1)的基布(2)、传送机构和剥离机构,所述的基布(2)通过传送机构传送至剥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机构包括若干根传送辊(31)、引导辊(32)、压紧辊(33)、压紧气缸(34)和传送支架(35),所述的引导辊(32)、压紧辊(33)和压紧气缸(34)均与传送支架(35)固定连接,所述的压紧辊(33)设于引导辊(32)的正上方,所述的压紧气缸(34)通过推动杆(36)与引导辊(32)固定连接,所述的压紧气缸(34)的推动方向为自下而上,所述的压紧气缸(34)推动引导辊(32)的上表面与压紧气缸(34)的下表面相顶靠,所述的基布(2)通过传送辊(31)与引导辊(32)的上表面顶靠连接;所述的剥离机构包括用以储存塑胶贴膜(1)的剥离辊(41)和剥离支架(42),所述的剥离辊(41)与剥离支架(42)固定连接,所述的剥离辊(41)的转动方向与引导辊(32)的转动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强丁美超吴红卫
申请(专利权)人:东阳市金茂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