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46789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解决了上模板动作过程中,使导柱产生巨大摩擦损耗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模板与下模板,所述上模板穿插有导柱并沿导柱滑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与导柱之间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内设吸油条,所述导油槽的数量为二,且呈螺旋状相互交错,所述导油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所述吸油条由弹性材料制成,达到了有效缓解导柱摩擦损耗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加工成零件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现检索到一篇申请号为2014101312369的中国公开的专利冲压模具,该专利文件的说明书第段中记载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设在所述上模座上,在所述合模位置所述第一导杆配合在所述第一导柱孔内且所述第二导杆配合在所述第二导柱孔内;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中的每一个均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相连,其中在所述合模位置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中的每一个均处于压缩状态。上述专利文件中,上模座在合模、开模动作时,通过导杆在导柱孔内上下滑移实现上模座上下位置的变动。但是导柱长期在导柱孔内滑移,将产生较大的摩擦损耗,使导柱的导向作用失效,合模时损坏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模板移动过程中摩擦损耗小的冲压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板与下模板,所述上模板穿插有导柱并沿导柱滑移,所述上模板与导柱之间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内设有吸油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套的表面粗糙度较低,对导柱的摩擦损害较小。通过对导油槽添加润滑油,导柱在移动过程中将润滑油覆盖至整个滑套的内壁,润滑油减少滑套与导柱之间的摩擦系数,减少了导柱的摩擦损耗。直接添加的润滑油易在重力作用下沿导油槽滑落至滑套外侧,降低了润滑油的效力,吸油条的对润滑油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有效防止了导油槽内的润滑油快速流失,且吸油条内润滑油浓度较大,当导柱的润滑油浓度较小时,利用物质高浓度往低浓度移动的特性,吸油条的润滑油可持续往导柱移动,且导柱在移动过程中对吸油条具有一定的挤压作用,将吸油条内润滑油挤出至导柱,润滑油使导柱与滑套保持长时间的低摩擦系数状态下,减少导柱的摩擦损耗。吸油条为可为纳米海棉、吸油棉布等。较佳的,所述导油槽的数量为二,且呈螺旋状相互交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状的导油槽有利于润滑油快速的流动至滑套的整个内壁,导油槽的数量为二,增加了导油槽与导柱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对导柱的快速润滑,有效减少导柱的摩擦损耗。交错设置的螺旋状导油槽具有较叉处,该交叉处便于两个导油槽之间的润滑油的流通,有利于润滑油在整个导油槽系统内的流动,有效减少导柱的摩擦损耗。较佳的,所述导油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所述吸油条由弹性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油条利用其弹性可卡入导油槽内,并且进入导油槽后吸油条可与导油槽的各壁抵接,利用摩擦力固定于导油槽。本案中的槽口为与槽底相对应的开口位置,槽口的宽度小于槽底宽度,吸油条能够更加紧固的卡于导油槽内,防止吸油条滑出导油槽。较佳的,所述吸油条由若干个分段条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油条分为多段,便于员工快速安装吸油条。而且意外情况下,吸油条的局部发生损坏时,可将破损的分段条进行替换,节约企业的成本。较佳的,所述滑套开设有与导油槽连通的注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油孔的设置便于对导油槽的添加润滑油。较佳的,所述注油孔上安装有注油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油嘴防止导油槽内的润滑油从注油孔处回流,减少了润滑油从导油槽处的流失,润滑油使导柱与滑套保持长时间的低摩擦系数状态下,减少导柱的摩擦损耗。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导油槽与吸油条的配合作用将润滑油的长期有效的保持在导油槽内,通过润滑油的作用使导柱与滑套的之间的摩擦系数降低,减少了导柱的摩擦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滑套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滑套内壁的展开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吸油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中导油槽的横剖示意图。图中:1、上模板;2、下模板;3、滑套;31、导油槽;32、注油孔;33、注油嘴;4、导柱;5、吸油条;51、分段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阅图1与图2,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下布置的上模板I与下模板2,上模板I与下模板2为矩形状的金属板,其中定模板的四角处通过螺钉固定有四根导柱4,该导柱4呈圆柱状,导柱4的上端穿插于上模板I,上模板I沿着导柱4可上下滑移,实现开合模动作。其中导柱4的外侧套设有滑套3,该滑套3呈圆环状,且滑套3的一端插于上模板I内,并且滑套3通过三个螺钉固定在上模板I,滑套3的表面粗糙度较低,对导柱4的摩擦损害较小。进一步的,参阅图3与图4,滑套3的内壁开设有螺旋状的导油槽31,导油槽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油槽31相互交错,存在三个交叉点,螺旋状的导油槽31有利于润滑油快速的流动至滑套3的整个内壁,导油槽31的数量为二,增加了导油槽31与导柱4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对导柱4的快速润滑,有效减少导柱4的摩擦损耗,交叉处便于两个导油槽31之间的润滑油的流通,有利于润滑油在整个导油槽31系统内的流动,有效减少导柱4的摩擦损耗。进一步的,每一导油槽31内卡接有吸油条5,吸油条5的横截面的呈半圆状,且圆弧面朝外,每一吸油条5由四个吸油分段条51组成,本案中的吸油条5采用纳米海绵,纳米海绵是采用新型纳米技术研发的特殊开孔结构泡体,对油类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且纳米海绵的弹性较好,质地软,不易对导杆的摩擦损耗较小。吸油条5的对润滑油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有效防止了导油槽31内的润滑油快速流失,且吸油条5内润滑油浓度较大,当导柱4的润滑油浓度较小时,利用物质高浓度往低浓度移动的特性,吸油条5的润滑油可持续往导柱4移动,且导柱4在移动过程中对吸油条5具有一定的挤压作用,将吸油条5内润滑油挤出至导柱4,润滑油使导柱4与滑套3保持长时间的低摩擦系数状态下,减少导柱4的摩擦损耗。进一步的,导油槽31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导油槽31的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利用摩擦力固定于导油槽31。吸油条5抵接于导油槽31的两侧壁,等腰梯形状的导油槽31使吸油条5受到的两侧压力相近同,吸油条5能够利用摩擦力固定于导油槽31,吸油条5利用其弹性可卡入导油槽31内,并且进入导油槽31后吸油条5可与导油槽31的各壁抵接。进一步的,参阅图2,所述滑套3开设有与导油槽31连通的注油孔32,注油孔32的设置便于对导油槽31的添加润滑油。滑套3的外壁安装有注油嘴33,该注油嘴33与注油孔32连通,注油嘴33防止导油槽31内的润滑油从注油孔32处回流,减少了润滑油从导油槽31处的流失,润滑油使导柱4与滑套3保持长时间的低摩擦系数状态下,减少导柱4的摩擦损耗。综上,通过导油槽31与吸油条5的配合作用将润滑油的长期有效的保持在导油槽31内,通过润滑油的作用使导柱4与滑套3的之间的摩擦系数降低,减少了导柱4的摩擦损耗。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板(1)与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1)穿插有导柱(4)并沿导柱(4)滑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与导柱(4)之间设有滑套(3),所述滑套(3)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导油槽(31),所述导油槽(31)内设有吸油条(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诺格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