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354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供料装置,包括:一入料部,具有预定数量的入料导槽,其用以供应数个待处理元件;数个出料部,每一出料部具有预定数量的出料导槽、出料位置及推出部;一固定部,其上设有数组定位部,分别对应该入料导槽及该出料导槽,该数组定位部中的每一个定位孔至少容纳一个待处理元件;一闸门切换部,具有一驱动元件及一往复闸门,该往复闸门具有至少两组放置孔部,每一放置孔部具有预定数量的放置孔,每一放置孔至少容纳一个待处理元件,该往复闸门至少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往复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作业的循环时间缩短,使供料品质稳定可靠,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供料装置。技术背景传统的组装及锁合工作,多半以人工方式放置锁固元件(例如螺丝) 于一物体的预定位置(假设有六处),再通过辅助设备(例如电动起子)来 锁合。其缺点为人工作业缓慢、容易发生意外而受伤(即安全性低)、 工作效率及品质不稳。因此,也有业者采用插件专用的机械手臂,以电脑程序来控制机械 手臂在三度空间中的移动路径及动作,其移动路径及动作包括移动至 取料区、夹取物料、移动至放置位置、放下物料、再回到原处……,如 此不断循环。若有六个锁固位置,当然要来回跑六次。所以,它具有下 列的缺点及问题作业时间较慢、更换新工作要重新修改控制程序,以 及设备非常昂贵。因此,有必要开发新技术,以解决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 陷,而提供一种自动供料装置,其使作业的循环时间縮短,使供料品质 稳定可靠,安全性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釆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入料部,具有预定数量 的入料导槽,其用以供应数个待处理元件;数个出料部,每一出料部具 有预定数量的出料导槽、出料位置及推出部; 一固定部,其上设有数组 定位部,分别对应该入料导槽及该出料导槽,该数组定位部中的每一个 定位孔至少容纳一个待处理元件; 一闸门切换部,具有一驱动元件及一 往复闸门,该往复闸门具有至少两组放置孔部,每一放置孔部具有预定 数量的放置孔,每一放置孔至少容纳一个待处理 元件,该往复闸门至少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往复移动。前述的自动供料装置,其中又包括至少一个振动供料部,其通过至 少一分流轨道而连通至该入料部的预定数量的入料导槽。前述的自动供料装置,其中出料部设有数个推出杆。前述的自动供料装置,其中又包括至少两个设于该出料部的辅助模 板,其具有数个辅助孔,相对应该数个出料位置。前述的自动供料装置,其中出料位置设有顶出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使作业的循环时间縮短,使供料品质稳定 可靠,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3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4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放大示意5是本专利技术的动作过程的示意图一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动作过程的示意图二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动作过程的示意图三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中标号说明10入料部 20出料部 22出料位置 23推出部 30固定部 311定位孔 41驱动元件 43放置孔部 50待处理元件 61分流轨道ll入料导槽 21出料导槽 221顶出杆 231推出杆 31定位部 40闸门切换部 42往复闸门 431放置孔 60振动供料部 70辅助模板71辅助孔 80待结合物 Pl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Sl第一排元件 S2第二排元件S3第三排元件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4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供料装置』的第一实施 例,其包括 一入料部IO、数个出料部20、 一固定部30及一闸门切换 部40。该入料部IO,具有预定数量的入料导槽11(本实施例是设6个,数 量可依需要而增减),其用以供应数个待处理元件50(例如螺丝、螺帽、 铆钉、固定元件或其他元件)。至于数个出料部20,每一出料部20具有预定数量的出料导槽21、 出料位置22及推出部23;在本实施例中有两个出料部20;又,该推出 部23设有数个推出杆231。此固定部30,其上设有数组定位部31,分别对应该入料导槽ll及 该出料导槽21,该数组定位部31中的每一个定位孔311至少可容纳一个 待处理元件50(在本实施例中为容纳两个,但数量可增减)。该闸门切换部40,具有一驱动元件41及一往复闸门42,该往复闸 门42至少具有两组放置孔部43,每一组放置孔部43皆具有预定数量的 放置孔431,每一放置孔431至少可容纳一个待处理元件50,该往复闸 门42至少可在一第一位置Pl (如图5所示)及一第二位置P2 (如图7所示) 之间往复移动。当然,此自动供料装置可再包括至少一个振动供料部60,其是通过 至少一分流轨道61而连通至该入料部10的预定数量的入料导槽11,因 此,可利用振动方式将数个待处理元件50自动供入该入料导槽ll内。另外,也可再包括至少两个设于出料部20上的辅助模板70,其具有 数个辅助孔71,相对应该数个出料位置22。在每一出料位置22皆设有顶出杆221,可将该待处理元件50顶出该 辅助孔71(图2是顶出杆221尚未顶出,故无显示,而图3是显示顶出杆 221己顶出),而与一待结合物80(如图3所示)结合。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际动作过程,兹详述如下当放置孔431容纳待处理元件50,该闸门切换部40的该往复闸门 42典型的动作过程(如图5至图7所示)包括不断重复的两个切换动作 在第一位置Pl与第二位置P2之间重覆来回切换。如图5所示,该驱动元件41的推杆縮回,即切换至该第一位置P1, 此时,该往复闸门42位于左边,其右侧一组放置孔部43是连通至该入 料导槽ll,并用以暂时容纳刚补入数个待处理元件50,这六个刚补入的 待处理元件50被称为「第一排元件S1」;当然,在该固定部30中央的那 组定位孔311是依序容纳另外六个被称为「第二排元件S2」的待处理元 件50,以及另外六个被称为「第三排元件S3」的待处理元件50。接着,该驱动元件41的推杆伸出,使该往复闸门42由左边逐渐往 右边移动并将「第一排元件S1」带至右方,如图6所示。之后,该往复闸门42抵达该第二位置P2,如图7所示。此时,该往 复闸门42位于右边;原本右侧的放置孔部43是移至左侧连通出料导槽 21的位置,亦即,「第一排元件S1」右移至对准右边的出料导槽21处。 然后,右边的推出部23的推出杆231伸出将数个待处理元件50(即「第 一排元件S1」)推挤至右边的出料导槽21中,然后推出杆231退回,达 到右边供料的目的。同时,该往复闸门42的左侧另一组放置孔部43则 连通至该入料导槽11,并用以暂时容纳新补入的数个待处理元件50(「第 二排元件S2」即补入「第一排元件S1」的原先位置),同样的,「第三排 元件S3」亦会被推挤向前移至「第二排元件S2」的原先位置,达到补料 的目的。如图5所示,当再度切换回该第一位置P1,此原来的「第二排元件 S2」则被该往复闸门42带至左边而对准左边的出料导槽21处。当然, 左边的推出部23将数个待处理元件50(即「第二排元件S2」)推挤至左 边的出料导槽21中,达到左边供料的目的。同时,左边的推出部23将 数个待处理元件50( 「第一排元件S1」)推挤至左边的出料导槽21中, 亦同时达到左边供料的目的。如此,不断重覆前述的往复切换动作,且借由推出部23将待处理元 件50往前推出至出料导槽21中,则可达到一右、 一左、 一右、 一左的连续不中断自动供料的动作。参阅图8,此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中的固定部30的数个定位 孔311是相连成一排,且该闸门切换部40上的数个放置孔431也相连成 一排。因此,当下一次的工作改变,例如只需要锁上五个螺丝或三个螺 丝,即可重新设计新的出料导槽21的数量、位置以及新的辅助模板70, 同时将入料导槽ll减为五个或三个,即可适用。同理,若定位孔311及放置孔431的数量够多,将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入料部,具有预定数量的入料导槽,其用以供应数个待处理元件;数个出料部,每一出料部具有预定数量的出料导槽、出料位置及推出部;一固定部,其上设有数组定位部,分别对应该入料导槽及该出料导槽,该数组定位部中的每一个定位孔至少容纳一个待处理元件;一闸门切换部,具有一驱动元件及一往复闸门,该往复闸门具有至少两组放置孔部,每一放置孔部具有预定数量的放置孔,每一放置孔至少容纳一个待处理元件,该往复闸门至少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往复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庚简铭成叶洲源杨博全
申请(专利权)人:绿点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