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纯智专利>正文

摩托车的连杆式防俯冲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8406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的连杆式防俯冲机构,其包括:一板片,端与前叉筒外管枢接,另一端装有制动卡钳;第一连杆,一端与板片枢接;第三连杆;第二连杆,中间与第一连杆枢接,一端与前叉筒外管枢接,另一自由端与第三连杆枢接;以及固定座,与第三连杆枢接,并固定于前叉筒内管上;第二连杆的自由端上至少具有一个孔,第三连杆枢接于其中任一孔以调整防止车头下沉程度,连杆机构可加装于摩托车前轮上,以防止摩托车于刹车时,车头下降过剧。(*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具体涉及与摩托车的前悬挂机构相配合的连杆式防俯冲机构。已知两轮摩托车的前悬挂机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车架体10经由上A型桥1与把手2连接,再经由下A型桥3与一对前叉筒内管12连接。该对前叉筒内管12与一对前叉筒外管11以可相互滑动方式套合连接。前叉筒外管11内藏有弹簧及内油管会吸收前轮6的震动。已知摩托车之前轮1的避震系统主要靠前叉筒外管11内避震油压缸所组成,当机车行驶于一般平坦路面时,所提供的避震效果,可减少驾驶者的不舒适感,诚为一良好的设计。然而当机车在紧急刹车时,前叉筒内管12急剧下沉,使得机车驾驶者身体向前倾,甚至失去重心,而影响操控稳定度。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乃根据上述缺点,在不改变已知摩托车原有避震系统的原则下,提出一种与摩托车的前悬挂机构相配合的连杆式防俯冲机构,可防止摩托车在紧急刹车时,发生车头急剧下降,从而避免驾驶者发生意外的俯冲事故。本技术所提供的与摩托车的前悬挂机构相配合的连杆式防俯冲机构,其中,该防俯冲机构连接在摩托车前叉筒内管与制动卡钳之间,可防止车头于刹车时发生急剧下沉现象,其包括-板片,一端与前叉筒枢接,另一端装有制动卡钳;-第一连杆,一端与该板片枢接;-第三连杆;-第二连杆,中间与该第一连杆枢接,一端与前叉筒枢接,另一自由端与该第三连杆枢接;以及-固定座,与该第三连杆枢接;并固定于内管上。在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该连杆式防俯冲机构中的第二连杆的自由端上至少具有一个孔,该第三连杆枢接于其中任一孔中,用以调整防止车头下沉的程度,使摩托车驾驶者在作紧急刹车时,仍旧可稳定地操纵摩托车。兹配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其动作方式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已知摩托机车前悬挂机构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连杆式防俯冲机构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加装本技术的连杆式防俯冲机构的摩托车前悬挂机构的透视图。参阅图2,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连杆式防俯冲机构。该连杆式防俯冲机构的安装方式将锁于前叉筒外管11上的制动卡钳9(参看图3)拆下,另以一板片31利用孔41、42锁住该制动卡钳9,板片31利用第一插销21与前叉筒外管11及前轮6(参看图3)枢接,再利用第二插销23与第一连杆32枢接。第一连杆32上端以一第四插销24与第二连杆33枢接。第二连杆33一端以一第三插销22与前叉筒外管11枢接,另一端以第五插销25与第三连杆34枢接。第三连杆34上端以一第六插销26与固定座13枢接,而固定座13直接锁在内筒12上。固定座13与内管12之间无相对运动。当摩托车行驶过程中,摩托车驾者如果使用刹车时,制动卡钳9会钳住随前轮6一体转动的制动盘5,板片31便以第一插销21为中心作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从而使第一连杆32产生向上之推力,推动第二连杆33,使第二连杆产生以第三插销22为圆心的转动。第二连杆的转动使第三连杆34对前叉筒内管12产生一向上推力,从而减少因刹车惯性所引起的车头下沉现象。车头的下沉程度可由第二连杆33的第三插销22、第四插销24与第五插销25的相对位置决定。为求扩大本技术的连杆式防俯冲机构的应用范围,在第二连杆33的自由端上至少设有一个孔,以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为例,共有43、44、45、46四个可供选择的孔。第三连杆34以第五插销25与第二连杆33枢接时,该插销由孔43愈往外移至孔46,愈可使前叉筒内管12下沉程度增加,亦即使车头下沉程度增加。反之车头下沉程度减少。综合上述本技术的防俯冲机构的功效在于1.减少机车在刹车时车头的下沉现象,增加舒适感,提高操控稳定性。2.防俯冲机构采用连杆方式,各连杆间的枢接使各连杆可以自由转动,因此在刹车防俯冲时,倘若摩托车遇突起路面,前叉避震器仍可作用,以保持舒适感。虽然本技术以一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习此技术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少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的连杆式防俯冲机构,其连接在摩托车前叉筒内管与制动卡钳之间,可防止车头于刹车时的下沉现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板片,一端与前叉筒枢接,另一端装有制动卡钳;一第一连杆,一端与该板片枢接;一第三连杆;一第二连杆,中间与该第一连杆枢接,一端与前叉筒枢接,另一自由端与该第三连杆枢接;以及一固定座,与该第三连杆枢接,并固定于内管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连杆式防俯冲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连杆的自由端上至少具有一个孔,该第三连杆枢接于其中任一孔,作为调整防止车头下沉程度之用。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的连杆式防俯冲机构,其包括一板片,端与前叉筒外管枢接,另一端装有制动卡钳;第一连杆,一端与板片枢接;第三连杆;第二连杆,中间与第一连杆枢接,一端与前叉筒外管枢接,另一自由端与第三连杆枢接;以及固定座,与第三连杆枢接,并固定于前叉筒内管上;第二连杆的自由端上至少具有一个孔,第三连杆枢接于其中任一孔以调整防止车头下沉程度,连杆机构可加装于摩托车前轮上,以防止摩托车于刹车时,车头下降过剧。文档编号B62J27/00GK2137633SQ9223306公开日1993年7月7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9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9日专利技术者施纯智 申请人:施纯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的连杆式防俯冲机构,其连接在摩托车前叉筒内管与制动卡钳之间,可防止车头于刹车时的下沉现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板片,一端与前叉筒枢接,另一端装有制动卡钳;一第一连杆,一端与该板片枢接;一第三连杆;一第二连杆,中间与该第一连杆枢接,一端与前叉筒枢接,另一自由端与该第三连杆枢接;以及一固定座,与该第三连杆枢接,并固定于内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纯智
申请(专利权)人:施纯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