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97953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包括分道立栅(1)、底板(2)、导向槽孔(3),所述的分道立栅(1)固接于底板(2)上;所述的分道立栅(1)在长度方向呈楔形;所述的分道立栅(1)的端面与对齐辊道(5)的间距适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水平断面为楔形的分道立栅结构,分道立栅迎向钢筋的一端较薄,同时加长分道立栅的长度,减小分道立栅与对齐辊道的距离,使钢筋与分道立栅发生碰撞的几率大大降低,有效地解决了小规格多切分轧制钢筋在对齐辊道上乱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可靠,能够有效地防止钢筋在对齐辊道上的乱钢发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包括分道立栅(1)、底板(2)、导向槽孔(3),所述的分道立栅(1)固接于底板(2)上;所述的分道立栅(1)在长度方向呈楔形;所述的分道立栅(1)的端面与对齐辊道(5)的间距适当。本技术采用水平断面为楔形的分道立栅结构,分道立栅迎向钢筋的一端较薄,同时加长分道立栅的长度,减小分道立栅与对齐辊道的距离,使钢筋与分道立栅发生碰撞的几率大大降低,有效地解决了小规格多切分轧制钢筋在对齐辊道上乱钢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可靠,能够有效地防止钢筋在对齐辊道上的乱钢发生。【专利说明】一种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
本技术属于轧钢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可靠,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棒材生产中,为了提高棒材的定尺率和成材率,一般在棒材生产线的冷床输出侧设有对齐辊道。对齐辊道是多槽辊道,辊道同时转动的过程中使钢筋端部在对齐挡板处对齐。在生产大规格钢筋时,因钢筋较粗较直,都能在对齐辊道的驱动下沿着辊道栅板的槽孔前进,基本不会发生擦碰辊道栅板的立栅,最终实现对齐。然而在生产小规格钢筋时,尤其是多线切分轧制时,因钢筋有一定的弯曲度,在传送中会互相缠绕,在对齐辊道的驱动下沿着辊道栅板的槽孔前进时,经常会发生偏离,从而碰撞到辊道栅板立栅的矩形端面,造成钢筋受阻,而此时后面的对齐辊道继续驱动钢筋前进,最终造成钢筋在冷床对齐辊道上发生大幅度弯曲,无规则扭曲,引起乱钢。为此,研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可靠,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可靠,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包括分道立栅、底板、导向槽孔,所述的分道立栅固接于底板上;所述的分道立栅在长度方向呈楔形;所述的分道立栅的端面与对齐辊道的间距适当。本技术采用水平断面为楔形的分道立栅结构,分道立栅迎向钢筋的一端较薄,同时加长分道立栅的长度,减小分道立栅与对齐辊道的距离,使之尽量靠近对齐辊道;分道立栅长度加长和端面减薄,使钢筋与分道立栅发生碰撞的几率大大降低,同时还能引导钢筋进入立栅旁的导向槽孔,从而顺利实现对齐;钢筋能按槽孔的走向前进,大大降低了碰撞的发生,有效地解决了小规格多切分轧制钢筋在对齐辊道上乱钢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可靠,能够有效地防止钢筋在对齐辊道上的乱钢发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为分道立栅的主视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分道立栅,2-底板,3-导向槽孔,4-对齐挡板,5-对齐辊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改进,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飞所示,本技术包括包括分道立栅I,底板2,导向槽孔3,所述的分道立栅I固接于底板2上;所述的分道立栅I在长度方向呈楔形;所述的分道立栅I的端面与对齐辊道5的间距适当。所述的导向槽孔3的数量与对齐辊道5的槽孔数量一致。所述的分道立栅I的楔形水平断面呈梯形或三角形。所述的分道立栅I楔形结构之薄端设置于对齐方向上游,厚端设置于对齐方向下游。所述的分道立栅I设置为加长型,长度大于底板2的宽度。所述的分道立栅I与底板2焊接。所述的分道立栅I在底板2上呈均布设置。所述的分道立栅I端面与对齐辊道5的间距为20?100mm。所述的分道立栅I高度为80?200_。所述的对齐辊道5每两件之间设置3?5件辊道栅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本技术采用水平断面为楔形的分道立栅结构,辊道栅板的分道立栅迎向钢筋的端面较薄,同时加长分道立栅的长度,减小分道立栅与对齐辊道的距离,使之尽量靠近对齐辊道;分道立栅长度加长和端面减薄,使钢筋与分道立栅发生碰撞的几率大大降低,同时还能引导钢筋进入立栅旁的导向槽孔,从而顺利实现对齐。在棒材生产时,钢筋从棒材生产线的冷床输出侧进入对齐辊道,对齐辊道转动的过程中使钢筋向前移动,然后进入辊道栅板,经过辊道栅板后再进入下一个对齐辊道,最终钢筋端部在对齐挡板处对齐。【权利要求】1.一种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包括分道立栅(I)、底板(2)、导向槽孔(3),其特征是:所述的分道立栅(I)固接于底板(2)上;所述的分道立栅(I)在长度方向呈楔形;所述的分道立栅(I)的端面与对齐辊道(5)的间距适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向槽孔(3)的数量与对齐辊道(5)的槽孔数量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分道立栅(I)的楔形水平断面呈梯形或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分道立栅(I)楔形结构之薄端设置于对齐方向上游,厚端设置于对齐方向下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分道立栅(I)设置为加长型,长度大于底板(2)的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分道立栅(I)与底板(2)焊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分道立栅(I)在底板(2)上呈均布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分道立栅(I)端面与对齐辊道(5)的间距为20?100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分道立栅(I)高度为80?200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助于棒材规整的冷床楔形立栅式对齐辊道栅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对齐辊道(5)每两件之间设置3?5件辊道栅板。【文档编号】B21B43/12GK203565500SQ201320709873【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2日 【专利技术者】吴光耀, 邓官平, 曹重, 陈伟, 杨辉 申请人: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光耀邓官平曹重陈伟杨辉
申请(专利权)人: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