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段浓缩式降膜式蒸发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9725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两段浓缩式降膜式蒸发器装置,其包括竖直设置的筒体,该筒体自下而上分别为:储水部,其内竖直设有下隔板,下隔板将储水部内的空间分为A、B两部分,A、B两部分在下隔板的上部或上方流体相通;蒸发部,其内竖直设有多条降膜管形成的管束,其外壁具有蒸汽入口及蒸汽出口,横向隔板对应于每条降膜管均设有通向储水部的孔;布水部,其内竖直设有上隔板;上隔板和下隔板对应设置;上隔板将布水部内的空间分为a、b两部分;a部分对应于A部分设置,b部分对应于B部分设置;降膜式蒸发器装置进一步包括:从A部分向a部分送水的第一循环管道以及相应的第一循环泵、从B部分向b部分送水的第二循环管道以及相应的第二循环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降膜管的数量,进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两段浓缩式降膜式蒸发器装置,其包括竖直设置的筒体,该筒体自下而上分别为:储水部,其内竖直设有下隔板,下隔板将储水部内的空间分为A、B两部分,A、B两部分在下隔板的上部或上方流体相通;蒸发部,其内竖直设有多条降膜管形成的管束,其外壁具有蒸汽入口及蒸汽出口,横向隔板对应于每条降膜管均设有通向储水部的孔;布水部,其内竖直设有上隔板;上隔板和下隔板对应设置;上隔板将布水部内的空间分为a、b两部分;a部分对应于A部分设置,b部分对应于B部分设置;降膜式蒸发器装置进一步包括:从A部分向a部分送水的第一循环管道以及相应的第一循环泵、从B部分向b部分送水的第二循环管道以及相应的第二循环泵。本技术减少了降膜管的数量,进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成本。【专利说明】一种两段浓缩式降膜式蒸发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两段浓缩式降膜式蒸发器装置。
技术介绍
降膜式蒸发器是通过蒸发提纯来处理废水的装置。现有技术已公开了多种降膜式蒸发器,例如,中国专利申请201010124295.5公开了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包括蒸发器壳体,蒸发器壳体的顶端开设吸气口,在蒸发器壳体内下部设换热管束,上部设布液器,吸气口与布液器直接相通,在蒸发器壳体内的布液器的上方设轴向供液管,轴向供液管与蒸发器进液管连接,在蒸发器壳体的底部设回油管和循环管,循环管与蒸发器进液管相通连接。中国专利201120428283.1公开了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包括:分配器;在分配器下方安置一导流盘。中国专利201120288190.3公开了一种降膜式蒸发器,该蒸发器包括壳体及管束,管束水平设置在壳体内,壳体上方设有液态制冷剂入口和气态制冷剂出口,壳体下方设有液态制冷剂出口在管束中部设有隔板,将管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的管束的上部还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布设有通孔。中国专利201220734198.2公开了一种混合管降膜式蒸发器,其包括壳体,壳体内上部设有冷媒分配器,冷媒分配器的下方设有水平布置的换热管群,换热管群由顶部换热管群和底部换热管群组成,底部换热管群的管径小于顶部换热管群的管径。降膜式蒸发器的核心部件是价格昂贵的降膜管,上述技术中,降膜式蒸发器中使用的降膜管数量较多,导致整个设备造价高。因此,提供一种低成本的降膜式蒸发器装置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与现有技术的不同的是,本技术提供一种两段浓缩式降膜式蒸发器装置,其减少了降膜管的数量,具有更为低廉的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两段浓缩式降膜式蒸发器装置,其包括竖直设置的筒体,该筒体自下而上分别为:储水部,其外壁具有流体入口以及流体出口,其内竖直设有下隔板,其顶部设有横向隔板,下隔板将储水部内的空间分为A、B两部分,A、B两部分在下隔板的上方流体相通(下隔板的顶端未触及横向隔板,与横向隔板之间有间隙;或者,下隔板的顶端触及横向隔板,但是下隔板的上部设有孔),流体入口位于A部分,流体出口位于所述B部分;蒸发部,其内竖直设有多条降膜管形成的管束,其外壁具有蒸汽入口及蒸汽出口,横向隔板对应于每条降膜管均设有通向储水部的孔;布水部,其为封闭式容器,其底部为布水板,布水板设有对应于每条降膜管的多个孔;其内竖直设有上隔板;上隔板和下隔板对应设置;上隔板将布水部内的空间分为a、b两部分;a部分对应于A部分设置,b部分对应于B部分设置;降膜式蒸发器装置进一步包括:从A部分向a部分送水的第一循环管道以及相应的第一循环泵、从B部分向b部分送水的第二循环管道以及相应的第二循环泵。本技术接种式立式降膜蒸发器,通过蒸发将废水进行浓缩,蒸发后的蒸汽经冷凝后可回收利用;其用于工业废液的浓缩和回收、工业废水的回用及零排放。本技术将一台蒸发器分解为两段蒸发,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两段为左右两段,其中第一段包括储水部的A部分、布水部的a部分以及相应的降膜管束,第二段包括储水部的B部分、布水部的b部分以及相应的降膜管束。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如下:处理液(废水)先通过流体入口进入储水部的A部分,由第一循环泵送至布水部的a部分,然后处理液经由布水板进入降膜管,并向降膜管管束的间隙中通入蒸汽;降膜管内的处理液经蒸汽加热后,部分水得到蒸发,形成蒸汽,与处理液一起回到储水部的A部分,蒸汽经除雾器去除液滴后从流体出口排出蒸发器冷凝,得到提纯后的净化水,而处理液则被浓缩;由于第一段的蒸发量比进水流量小(约为进水的一半),因而初步浓缩后的处理液溢流至储水部的B部分,由第二循环泵送至布水部的b部分,然后处理液经由布水板进入降膜管;降膜管内的处理液经蒸汽加热后,部分水得到蒸发,形成蒸汽,与处理液一起回到储水部的B部分,蒸汽经除雾器去除液滴后从流体出口排出蒸发器冷凝,得到提纯后的净化水,而处理液则被进一步浓缩。一般地,同一立式降膜蒸发器中只进行一段或一效的蒸发,根据蒸发传热量计算公式:Q=K.S.At其中,Q为总传热量;K为总传热系数;S为总传热面积;八七^241,即热源温度七2(饱和蒸汽温度)与处理液换热后温度tl (浓缩液沸点)间的温差。从上式可以看出,由于蒸发量一定,所需的传热量Q—定,而对于特定的蒸发器,其传热系数K也一定,所以若△ t越大,则传热面积S越小,即可减少传热管数量而减少制造成本。At与热源温度t2及处理液加热后的温度tl有关。在实际应用中,用于蒸发的蒸汽温度一定,即t2—定;所以改变tl就可以改变At。在本蒸发器中,tl为处理液的沸点,此沸点与处理液的含盐量和组分有关,组分不变时,处理液含盐量越高,则沸点越高。所以,若将同一蒸发器分成两段蒸发,第一段只浓缩一半,则含盐量只有最终浓缩出水含盐量的一半,第一段处理液的沸点将相应降低,从而增加第一段的温差,而相应减少了加热面积,可减少一定量的降膜管的数量。本技术的优势在于:一台蒸发器分解为两段蒸发,相对于传统的两段蒸发采用两台蒸发器,可降低以下费用:1、蒸发器降膜管的数量,从而降低降膜管的费用;2、由于减少了降膜管,可减少管板的用料及费用;3、将两台较小直径的蒸发器合为一台稍大的蒸发器,可减少蒸发器外壳的材料及费用。当然,会增加水槽挡板及配水器挡板的费用,但整体上而言,经此专利技术改进后,可降低蒸发器整体成本7-15%。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流体入口低于流体出口。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蒸汽入口低于蒸汽出口。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布水部的a、b两部分流体相通或不相通(上隔板的底端未触及布水板,与布水板之间有间隙;或者,上隔板的底端触及布水板,但是上隔板的下部设有孔)。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布水部的a、b两部分在上隔板的下方或下部流体相通。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储水部的底部为平底或尖底。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下隔板位于储水部的中央;相应地,上隔板位于布水部的中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降膜蒸发器的储水部和布水部设置隔板的方式,将单体的蒸发器隔为两段,使单体的蒸发器形成两段蒸发,从而降低第一段的处理液沸点,增加第一段的温差,因而减少了加热面积,减少了降膜管的数量,进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丽娜曾小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汉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