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94540 阅读:3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2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下列的新型高温油:芳族酯如偏苯三甲酸酯、均苯四甲酸酯、均苯三甲酸酯或它们的混合物或间苯三酚的衍生物,和完全氢化的或氢化的聚异丁烯或其混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下列的新型高温油:芳族酯如偏苯三甲酸酯、均苯四甲酸酯、均苯三甲酸酯或它们的混合物或间苯三酚的衍生物,和完全氢化的或氢化的聚异丁烯或其混合物。【专利说明】局温油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下列的新型高温油:芳族酯如偏苯三甲酸酯、均苯四甲酸酯、均苯三甲酸酯或其混合物,或间苯三酚的衍生物如间苯三酚-三辛酸酯、间苯三酚-三癸酸酯和间苯三酚三(十二烷酸)酯,和完全氢化的或氢化的聚异丁烯或其混合物。在工业的链条润滑领域中,例如在输送设备、涂装线、纺织工业、绝缘材料工业、玻璃工业等以及在连续木材压制设备的传送带润滑中使用的高温油一般由三组分体系组成。此三组分体系通常由芳族酯、合成烃和基于聚异丁烯的聚合物组成。合成烃用作增溶剂。还向此润滑体系中添加商品中常见的添加剂。然而,这些体系的缺点是由于合成烃的使用而限制了油的工作温度,因为在温度> 200°C时合成烃迅速汽化。例如EP I 154 011 BI中描述了一种三组分体系。其中,提供了包含芳族酯化合物和作为另外的基础油的α-烯烃低聚物以及聚异丁烯的润滑油组合物。如上面已经说明,由于增溶剂汽化而使三组分润滑剂组合物的性能损失高。汽化导致在应用表面或应用区域上形成由润滑剂剩余成分形成的沉积物或残余物,由此不再能够确保完全的润滑。然后此沉积物必须再次被溶解。通常,不得不停止操作和除去残余物。由此需要一种高温油,其中要显著地降低油的各组分的汽化并因此在长期持续不断的高温下不丧失润滑作用。对于木材压制的链条润滑和传送带润滑,例如在用于生产层压地板的Contipressen?中,特别要求这样的高温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 供高温油,通过所述高温油在长期持续不断的高温下实现了良好的润滑作用并且可以根据应用以不同的粘度提供。此目的通过提供如下的高温油令人惊奇地得以实现,所述高温油为双组分体系,由 通式(I)的芳族酯 I COOR1)n 其中Rl是具有6-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的烷基且η为3或4, 或通式(II)的化合物 RXo I0O1I 2 jir、σ、。八 R 其中R是具有8-16个碳原子链长的直链或支化的烷基且η等于3, 和氢化聚异丁烯、完全氢化的聚异丁烯或完全氢化的和氢化的聚异丁烯混合物形成。优选包括完全氢化的聚异丁烯。通常,该高温油包含40-91.9重量%的通式(I)的芳族酯或通式(II)的化合物和50-5重量%的氢化、完全氢化的聚异丁烯或氢化与完全氢化的聚异丁烯的混合物。另外,该高温油可以包含0.1-6重量%,尤其是2-5重量%的抗氧化剂。该高温油还可包含0-4重量%、尤其是0.3-3.5重量%的抗磨剂,0.1-1.0重量%的防腐蚀剂和0-2重量%、尤其是0.1-1.5重量%的离子液体。高温油中存在的通式(I)的酯化合物优选选自偏苯三甲酸酯、均苯四甲酸酯、均苯三甲酸酯或它们的混合物。通式(II)的化合物是间苯三酚(苯-1,3,5-三酚)的衍生物,优选间苯三酚-三辛酸酯、间苯三酚-三癸酸酯和间苯三酚-三(十二烷酸)酯。高温油中存在的抗氧化剂(其在分子中可以含有硫和/或氮和/或磷)选自芳族胺类抗氧化剂如烷基化的苯基-α -萘胺、二烷基二苯胺,具有空间位阻的酚类如丁基羟基甲苯(BHT),具有硫醚基团的酚类抗氧化剂,锌或钥或钨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和亚磷酸盐。高温油中存在的抗磨剂选自基于如下的抗磨添加剂:二苯基甲苯基磷酸酯、胺-中和的磷酸酯/盐、烷基化和非烷基化的三芳基磷酸酯、烷基化和非烷基化的三芳基硫代磷酸酯、锌或钥或钨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氨基甲酸酯/盐、硫代氨基甲酸酯/盐、锌或钥或钨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二巯基-噻二唑、磺酸钙和苯并三唑衍生物。高温油中存在的防腐蚀剂选自基于如下的添加剂:具有100-300 mg KOH/g的TBN的“髙碱性”磺酸钙、胺-中和的磷酸酯/盐、烷基化的萘磺酸钙、噁唑啉衍生物、咪唑衍生物、琥珀酸半酯、N-烷基化的苯并三唑。高温油中使用的离子液体(IL)是指所谓的熔盐,所述熔盐根据定义在100°C以下的温度为液态。许多离子液体在室温或更低的温度下也是液态的。对于离子液体适合的阳离子证明是季铵阳离子、鱗阳离子、咪唑鎗阳离子、吡啶鎗阳离子、吡唑鎗阳离子、噁唑鎗阳离子、吡咯烷鎗阳离子、胍鎗阳离子、吗啉鎗阳离子或三唑鎗阳离子,它们可以与选自如下的阴离子结合:_、' ' ' -' '、' ' ' ' Cl' Br' ' '-或_,并且R4和R5基团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的、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族或脂环族烷基;在杂芳基基团上具有3-8个碳原子和具有至少一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的杂芳基、杂芳基-C1-C6-烷基,其可以被至少一个选自C1-C6-烷基和/或卤素原子的基团取代;在芳基基团中具有5-12个碳原子的芳基、芳基-C1-C6-烷基,其可以被至少一个C1-C6-烷基取代,部分和全部氟化的烷基基团。当然也可以是另外的组合。[PF(6_X)R7J_、[R7-SO3F型的阴离子也是已知的。在此R7表示部分或完全氟化的基团如五氟乙基或全氟丁基。下面的阴离子类型同样是相当热稳定的:(FSO2)2N'为了在油中展现积极的作用,离子液体据信一方面应显示在油中的溶解性,然而并不绝对需要完全的可混合性。离子液体应当是热稳定的且不促进腐蚀,例如其在存在水的情况下不或仅仅非常迟缓地形成腐蚀性的反应产物。已经证明特别有利的离子液体例如是:四烷基铵-和四烷基鱗-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盐,如三己基(十四烷基)鱗-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盐(HPDimid)和甲基三辛基铵-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盐(Moimide)。同样特别有利的离子液体例如是:四烷基铵-和四烷基鱗-三(全氟乙基)三氟磷酸盐,如四丁基鱗-三(全氟乙基)三氟磷酸盐(BuPPFET)、三己基(十四烷基)_三(全氟乙基)三氟磷酸盐(HDPPFET)。同样发现吡咯烷鎗-三(全氟乙基)三氟磷酸盐是特别有利的。另外特别有利的是四烷基铵-和四烷基鱗-全氟丁磺酸盐,如三己基(十四烷基)鱗-全氟丁磺酸盐(HDPnonaflat)。另外可以使用所述离子液体的任何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双组分体系在热稳定性和残余物形成或残余物特性方面具有明显更好的性能。热稳定性的极大提升特别是在润滑特性的明显增加中显而易见。延长了重新润滑间隔且实现了高达30%电量节约的能量节约。如已经提到的,残余物的形成明显减少。因此,裂解残余物的形成同样减少并且形成的残余物可以非常容易地用新鲜油溶解。附图显示了基于双组分的本专利技术高温油的优点。图1显示在40°C大约260mm2/秒的运动粘度下实施例1的基于双组分的本专利技术高温油与对比例I的基于三组分的已知油相比在250N载荷下摩擦值随温度的变化。图2显示在40°C大约260mm2/秒的基础油运动粘度下实施例1的基于双组分的本专利技术高温油与对比例I的基于三组分的已知油相比的汽化损失。图3显示在40°C大约260mm2/秒的基础油运动粘度下实施例1的基于双组分的本专利技术高温油与对比例I的 基于三组分的已知油相比的表观动态粘度增加。图4显示实施例2的基于双组分的本专利技术高温油与对比例2的基于三组分的已知油相比在250N载荷下摩擦值随温度的变化。图5显示在40°C大约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基尔陶K埃格斯德弗M施密特阿梅伦克森
申请(专利权)人:慕尼黑克吕伯尔润滑器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