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机臂架打包装置、打包系统和打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84269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1 07:17
一种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包括两个底架和两个顶架,每个底架包括长条状的承重梁、分别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两端的两个吊耳、以及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两侧沿所述承重梁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固定部,每个顶架呈L形且包括支撑杆和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采用上述塔机臂架打包装置的塔机臂架打包系统和打包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装车时只需要起吊一次即可将整条臂架装上车,提高了转运和发货的效率,且打包后各臂节都捆扎得十分牢固,尤其是底架和顶架将高度不同的臂节隔开,因此不会有相互摩擦,避免了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包括两个底架和两个顶架,每个底架包括长条状的承重梁、分别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两端的两个吊耳、以及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两侧沿所述承重梁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固定部,每个顶架呈L形且包括支撑杆和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采用上述塔机臂架打包装置的塔机臂架打包系统和打包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装车时只需要起吊一次即可将整条臂架装上车,提高了转运和发货的效率,且打包后各臂节都捆扎得十分牢固,尤其是底架和顶架将高度不同的臂节隔开,因此不会有相互摩擦,避免了磨损。【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塔机
,尤其涉及一种塔机在存放或转运时对其臂架进行打包的。
技术介绍
在工程机械领域,很多产品都有超大的重量和体积,一般都需要拆成多个零部件进行运输,在到达客户或到达另一个工地后进行组装。例如对于塔式起重机而言,塔身需要拆解成标准节的方式进行运输,起重臂也需要拆解成臂节以方便运输。标准节是四方的,因此在打包的时候较为方便,而起重臂如果是变截面的,就较难打包牢固。请参阅图1,需要打包的臂节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臂节11、12、13、14、15、16,各臂节分为三种:具有第一截面的第一、第二臂节11、12,其截面的高度为hi ;具有第二截面的第四、第五、第六臂节14、15、16,其截面的高度为h2,其中hi大于h2 ;和变截面的第三臂节13,即其沿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具有不同高度;以上各个臂节的截面均为三角形。现有的一种变截面起重臂的打包方法包括:将第一、第二、第三臂节11、12、13用钢带和木块捆扎成单元一;将第四、第五臂节14、15在长度方向连接起来,并将第四、第五、第六臂节14、15、16用钢带和木块捆扎成单元二 ;装车时,将上述单元一和单元二先后吊上车,并用带橡胶圈的铁丝将二者捆扎在一起。然而,上述打包方式中,采用钢带和木块捆扎的方式不够牢固;且装车的时候需要起吊两次,较为麻烦;同时后放置的单元二较难放置平稳,将两个单元捆扎在一起时也费时费力;在运输过程中,各臂节之间会发生摩擦,使臂节表面的油漆磨损严重,甚至将起重臂的斜腹杆直接摩穿,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外观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打包牢固、避免摩擦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塔机臂架打包装置,用于对塔机的臂架进行打包,所述打包装置包括两个底架和两个顶架,每个底架包括长条状的承重梁、分别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两端的两个吊耳、以及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两侧沿所述承重梁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固定部,每个顶架呈L形且包括支撑杆和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杆。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梁两端的两个吊耳相互平行设置且从所述承重梁的端部顶面垂直向上延伸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为与所述承重梁垂直设置且位于水平面上的固定轴杆。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梁的每一侧均匀间隔设置多个固定轴杆,且所述承重梁两侧的每两个固定轴杆成对地设置在一条水平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梁的底部于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两根支脚,所述两个支脚相互平行设置且从所述承重梁的底面垂直向下延伸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于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向上突出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放置在所述顶架上的臂节。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上还设有抵挡块,所述抵挡块位于所述挡杆和靠近挡杆的一个支撑部之间,所述抵挡块从所述支撑杆的底面垂直向下延伸设置。一种塔机臂架打包系统,包括上述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和截面呈三角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臂节;所述第一、第二臂节的截面高度为hl,所述第四、第五臂节的截面高度为h2,其中hi大于h2 ;所述第三臂节具有变截面,所述第三臂节沿长度方向上的截面高度介于hi和h2之间;所述第一臂节底部朝下地放置并固定在两个底架的承重梁上且紧靠两个承重梁的一端的吊耳;所述第二臂节底部朝下地放置并固定在所述两个底架的承重梁上且紧靠所述第一臂节放置;所述第三臂节翻转后底部朝上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臂节之间,两个顶架的支撑杆从所述第二臂节所在的一侧插入到所述第一、第二臂节的顶部主弦杆与所述第三臂节的底部主弦杆之间,所述第三臂节吊挂支撑在所述两个顶架的支撑杆上;所述第四臂节底部朝下地放置并固定在所述两个底架的承重梁上且紧靠两个承重梁的另一端的吊耳;所述第五臂节翻转后底部朝上地放置并固定在所述两个底架的承重梁上且紧靠所述第四臂节放置;所述第五臂节的底部靠向第二臂节一侧的主弦杆可抵靠在所述两个顶架的挡杆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塔机臂架打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两个底架平行间隔放置,每个底架包括长条状的承重梁、分别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两端的两个吊耳、以及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两侧沿所述承重梁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固定部;将塔机的第一臂节底部朝下地吊装到所述两个底架的承重梁上,且紧靠两个承重梁的一端的吊耳;将塔机的第二臂节底部朝下地吊装到所述两个底架的承重梁上,且紧靠所述第一臂节放置;将塔机的第三臂节翻转后底部朝上地吊装到所述第一臂节与所述第二臂节之间的空隙处,其中所述第三臂节具有变截面,所述第三臂节沿长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截面高度;提供两个顶架,每个顶架呈L形且包括支撑杆和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杆;将所述两个顶架的支撑杆从所述第二臂节所在的一侧插入到所述第一臂节、第二臂节的顶部主弦杆与所述第三臂节的底部主弦杆之间;将所述第三臂节放下,使所述第三臂节吊挂支撑在所述两个顶架的支撑杆上;将塔机的第四臂节底部朝下地吊装到所述两个底架的承重梁上,且紧靠两个承重梁的另一端的吊耳;将塔机的第五臂节翻转后底部朝上地吊装到所述两个底架的承重梁上,且紧靠所述第四臂节放置,其中所述第四臂节和第五臂节的截面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臂节和第二臂节的截面高度,所述第五臂节的底部靠向第二臂节一侧的主弦杆可抵靠在所述两个顶架的挡杆上;以及将所述第一臂节、第二臂节、第四臂节、第五臂节与所述底架的固定部之间进行捆扎,将所述第一臂节、第二臂节与所述第三臂节之间进行捆扎,以及将所述第四臂节与所述第五臂节之间进行捆扎。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臂节或所述第五臂节为由两个臂节在长度方向通过销轴组装连接而成。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结构十分简单,制作方便,打包臂架时操作简单、可靠;臂架打包完毕后整体整齐、美观,打包现场和仓库也十分整洁,且装车时只需要起吊一次即可将整条臂架装上车,提高了转运和发货的效率;利用臂架打包装置打包后,各臂节都捆扎得十分牢固,尤其是底架和顶架将高度不同的臂节隔开,因此不会有相互摩擦,避免了磨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臂架打包方式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塔机臂架打包装置的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塔机臂架打包装置的顶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V1-VI向的截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塔机臂架装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及图8是本专利技术塔机臂架打包方法的流程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其用于对塔机的臂架(即塔机的起重臂)进行打包牢固,以便于塔机的存放、转场或交货运输。请参阅图2至图6,本专利技术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包括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宋晶刘鑫姚春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