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8372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1 05:43
提供一种即使从外部罐向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内部供应液体也不会破坏液体喷射装置的操作性、性能、外观并且能够防止由于被框体盖挤破而中断液体供应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包括流路形成部件40、50、60~63、70A、70B、80,该流路形成部件划分形成至少一个弯曲流路,该弯曲流路包括:第一流路31;第二流路32,与第一流路31的一端连通并沿与第一流路31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三流路33,与第二流路32的另一端连通并沿与第二流路32交叉的方向延伸;流路形成部件经由第一框体盖11与第二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并沿第一框体盖11或第二框体盖12配置,由此将液体从外部罐20供应到液体喷射装置主体10的内部,第一框体盖和第二框体盖形成液体喷射装置主体10的外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即使从外部罐向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内部供应液体也不会破坏液体喷射装置的操作性、性能、外观并且能够防止由于被框体盖挤破而中断液体供应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包括流路形成部件40、50、60~63、70A、70B、80,该流路形成部件划分形成至少一个弯曲流路,该弯曲流路包括:第一流路31;第二流路32,与第一流路31的一端连通并沿与第一流路31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三流路33,与第二流路32的另一端连通并沿与第二流路32交叉的方向延伸;流路形成部件经由第一框体盖11与第二框体盖12之间的间隙并沿第一框体盖11或第二框体盖12配置,由此将液体从外部罐20供应到液体喷射装置主体10的内部,第一框体盖和第二框体盖形成液体喷射装置主体10的外表面。【专利说明】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本分案申请是申请号为200980109854.0、申请日为2009年3月25日、 申请人: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的专利技术专利的分案申请,该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专利技术名称为“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主体与外部罐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将液体向目标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公知有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该打印机在往复移动的托架上安装记录头,从形成在记录头中的喷嘴喷射从墨盒(液体容纳体)供应到该记录头的墨水(液体),从而在作为目标的记录介质上实施印刷。作为这种打印机,以往公知有例如以下类型的打印机,即: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那样在托架上安装墨盒的类型(所谓的上架型);以及如权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在打印机上的托架以外的固定位置上安装墨盒的类型(所谓的离架型)。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26209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3206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尤其在上架型的打印机中,由于受到托架上的安装空间的影响而墨盒的墨水容量小,因此如果要执行较大量的印刷,需要频繁地更换墨盒。因此,当执行这样的大量印刷时,不仅在墨盒的更换作业上需要人手,并且运转成本也增多。在离架型打印机中,虽然不像上架型那样频繁更换,但是要执行大量的印刷,还是需要更换墨盒。尤其,在离架型之中,用于家庭的墨盒容量比用于工作的墨盒容量小,因此用于家庭的墨盒的更换频率变多。因此,以往有时在打印机上连接大容量的外部罐,从而改造打印机。并且,当进行了这样的改造时,由于从外部罐向打印机内部供应墨水,因此将供墨管从打印机外部引入内部。但是,打印机是出于防音、设计等目的被框体盖覆盖的,因此只能使供墨管勉强穿过框体盖的间隙。如果供墨管硬是被弯折或者供墨管的直径比间隙粗,则供墨管会被折断或挤破,导致供墨管堵塞而无法供应墨水。另外,如果供墨管穿过可开闭的框体盖的间隙,则会在开闭该盖时夹破供墨管,产生无法从外部罐供应墨水的情况。虽然只要马上找出无法供应墨水的原因就能够修复,但是如果在未发现的情况下继续印刷,则喷嘴会发生空打,成为打印机主体发生故障的原因。打印机的故障最终由打印机制造商解决,因此作为打印机制造商也不能对这种情况置之不理。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从外部罐向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内部供应液体也不会破坏液体喷射装置的操作性、性能、外观,并且能够防止由于被框体盖挤破而中断液体供应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一个方式的液体供应流路装置包括流路形成部件,该流路形成部件划分形成至少一个弯曲流路,该弯曲流路包括:第一流路;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连通并沿与所述第一流路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的另一端连通并沿与所述第二流路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经由第一框体盖与第二框体盖之间的间隙并沿所述第一框体盖或所述第二框体盖配置,由此将液体从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外部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框体盖和所述第二框体盖形成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外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预先形成有弯曲流路以适合于液体喷射装置主体的第一框体盖与第二框体盖之间的间隙,因此不会破坏液体喷射装置的操作性、性能、外观,并且能够防止由于被框体盖挤破而中断液体供应。另外,可通过由向彼此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第三流路形成的弯曲流路之中位于铅垂上部的空间来捕集气泡。在本专利技术一个方式中,可以是: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具有保形性,该保形性保持所述弯曲流路的形状,以使得配置在所述第一框体盖与所述第二框体盖之间的间隙中的流路作为最大流路高度小于流路宽度的扁平流路。这样一来,能够在第一框体盖与第二框体盖之间的间隙中容易地配置扁平流路,并且即使第一框体盖和第二框体盖被相对开闭,也能够通过保形性来防止流路形成部件被夹入第一框体盖与第二框体盖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个方式中,可以是: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包括彼此连结的第一、第二、第三板状部件,该第一、第三板状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板状部件交叉地连结在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两端上,通过形成于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凹部和密封所述凹部的开口的薄板状部件划分出所述第二流路,由贯穿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并与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所述凹部连通的贯穿孔形成所述第一流路,由贯穿所述第三板状部件并与所述第二板状部件的所述凹部连通的贯穿孔形成所述第三流路。这样一来,由于在以保持弯曲形状的方式彼此连结的第一?第三板状部件上只设置贯穿孔和凹部就能够形成流路,因此加工性优良,并且可通过树脂膜、弹性片等薄板状部件来密封凹部的开口,因此容易形成流路高度低的扁平流路。在本专利技术一个方式中,可以是: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包括: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该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沿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流路弯曲形成,并且彼此间隔且相对配置,以确保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流路的各个流路高度;以及两个隔开部件,该两个隔开部件分别沿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流路弯曲形成并配置在相对的所述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之间,并且彼此间隔且相对配置,以确保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流路的各个流路宽度。这样一来,可通过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来分出流路高度方向,并且可通过隔开部件来分出流路宽度方向。另外,由于可通过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来分出流路高度方向的两端,因此容易形成流路高度低的扁平流路。另外,即使第一、第二薄板状部件是除通过金属、硬质树脂等具有弯曲形状的保形性的部件以外的、如树脂膜、弹性片、橡胶片等那样不具有保形性而柔软的薄片,也能够通过沿具有保形性的隔开部件敷设来确保具有保形性的流路。在本专利技术一个方式中,可以是:所述流路形成部件通过沿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流路弯曲形成并划分形成多个流路的多个金属管形成,并且所述多个金属管被并列设置。如果通过薄板金属形成金属管,则能够配置在第一框体盖与第二框体盖之间的间隙中,并且通过设为并列管可确保多种液体的流路。在本专利技术一个方式中,可以是: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可挠性管,液体被加压供应或吸引供应到所述至少一个可挠性管内。这样一来,虽然在没有对液体进行加压或吸引的状态下管被压扁,但是可通过对液体进行加压或吸引来确保预定截面积的流路。但是,可挠性管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淳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