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头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69464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5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冲头材料的成品率提高及加工成本降低、并抑制工件的成形不合格的冲头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冲头模具(10)通过向冲头支架(20)固定冲头(11)而成,将形成于冲头的前端的平板状的冲头头部(12)插入冲模(66)的成形孔(66A)而成形薄型箱体(P),其中,将冲头整体在与冲头头部相同的方向上设为扁平板状,在冲头的宽度方向上的靠近两端的两处位置设置从冲头的基端面延伸至靠近前端位置的一对竖孔(15、15),并在上述竖孔内游隙嵌合一对导管(16、16)而在各导管与各竖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导管外制冷剂流路(15A、15A),使制冷剂从导管内的导管内制冷剂流路(16A、16A)与导管外制冷剂流路的一方朝向另一方流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冲头材料的成品率提高及加工成本降低、并抑制工件的成形不合格的冲头模具。本技术的冲头模具(10)通过向冲头支架(20)固定冲头(11)而成,将形成于冲头的前端的平板状的冲头头部(12)插入冲模(66)的成形孔(66A)而成形薄型箱体(P),其中,将冲头整体在与冲头头部相同的方向上设为扁平板状,在冲头的宽度方向上的靠近两端的两处位置设置从冲头的基端面延伸至靠近前端位置的一对竖孔(15、15),并在上述竖孔内游隙嵌合一对导管(16、16)而在各导管与各竖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导管外制冷剂流路(15A、15A),使制冷剂从导管内的导管内制冷剂流路(16A、16A)与导管外制冷剂流路的一方朝向另一方流通。【专利说明】冲头模具
本技术涉及将形成于冲头的前端的平板状的冲头头部插入到冲模的成形孔而成形薄型箱体的冲头模具。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此类冲头模具所具备的冲头,例如已知有图9A及图9B所示的冲头。该冲头I在与冲头头部4相反的基端侧形成有圆柱状的柄2,该柄2由未图示的冲头支架固定。另外,从冲头I的基端面朝向前端延伸的冷却路3形成于冲头I的中心部,由在该冷却路3中流通的制冷剂来进行冲头头部4的冷却。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能够利用上述的冲头I来成形薄型箱体的冲压机,已知有下述在先技术文献所述的多工位压力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60740号公报(段落?、第2图)技术概要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冲头通过由工具钢等材料切出而制作,而为了使现有的冲头I具有圆柱状的柄2,强令由圆柱形或棱柱形的材料的切出。因此,在柄2以外的平板状部分处加工余量(切削量)变多,从而在材料的成品率、加工成本方面存在问题。另外,在平板状的冲头头部4中,在其宽度方向上的靠近两端的部分容易产生与工件间的摩擦热。然而,在现有的冲头I中,冲头头部4的宽度方向上的靠近两端的部分难以充分地冷却,因此存在容易产生因摩擦热而导致的成形不合格(例如,表面粗糙等)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冲头材料的成品率提高及加工成本降低且抑制工件的成形不合格的冲头模具。解决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完成的技术方案I的技术所涉及的冲头模具通过在冲头支架上固定冲头而成,形成于所述冲头的前端的平板状的冲头头部插入到冲模的成形孔而成形薄型箱体,该冲头模具的特征在于,冲头整体在与冲头头部相同的方向上呈扁平板状,在冲头的宽度方向上的靠近两端的两处位置设置从冲头的基端面延伸至靠近前端位置的一对竖孔,并且在竖孔内各自游隙嵌合一对导管而在各导管与各竖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导管外制冷剂流路,使制冷剂从导管内的导管内制冷剂流路向导管外制冷剂流路流通、或者使制冷剂从导管外制冷剂流路向导管内制冷剂流路流通。技术方案2的技术在技术要求I所述的冲头模具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一对竖孔配置在冲头头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相距冲头的宽度的各自1/3以内的范围内。技术方案3的技术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冲头模具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冲头支架中形成:一对延长竖孔,其贯通形成在一对竖孔的延长线上;以及一对延长大径部,其通过对一对延长竖孔中的、远离冲头一侧的端部进行扩径而成;以及一对分支路,其在一对延长竖孔中从一对延长大径部的近前向侧方分支之后进行弯曲,从而与一对延长大径部平行地延伸,一对导管从一对延长大径部插入到一对竖孔,并且在一对导管的基端部设置对导管与延长大径部的内表面之间进行阻塞的一对密封塞,冲头模具设置歧管,该歧管重叠固定于冲头支架且具有与一对分支路连通的一对第一流路以及与一对导管连通的一对第二流路,并具备一对第一流路的端部开口与一对第二流路的端部开口朝向相同的方向开放的一侧面,在一对第一流路的端部开口及一对第二流路的端部开口处分别安装有软管连接头。技术方案4的技术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冲头模具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冲头支架处设置:纵横定位槽,其收纳冲头的基端部而将冲头在板厚方向与纵向上定位;以及宽度方向定位部,其与冲头的基端部的一端面抵接而将冲头在宽度方向上定位,在冲头的基端部设置朝向两宽度方向突出的一对基端突起部,纵向贯穿一对基端突起部的螺栓紧固于在纵横定位槽的底面形成的螺纹,从而将冲头固定于冲头支架。技术方案5的技术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冲头模具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冲头支架形成:一对延长竖孔,其贯通形成在一对竖孔的延长线上;一对延长大径部,其通过对一对延长竖孔中的、远离冲头一侧的端部进行扩径而成;以及一对分支路,其在一对延长竖孔中从一对延长大径部的近前向侧方分支之后进行弯曲,从而与一对延长大径部平行地延伸,一对导管从一对延长大径部插入到一对竖孔,并且在一对导管的基端部设置对导管与延长大径部的内表面之间进行阻塞的一对密封塞,冲头模具设置歧管,该歧管重叠固定于冲头支架且具有与一对分支路连通的一对第一流路以及与一对导管连通的一对第二流路,并且具备一对第一流路的端部开口与一对第二流路的端部开口朝向相同的方向开放的一侧面,在一对第一流路的端部开口及所述一对第二流路的端部开口分别安装有软管连接头。技术效果技术方案I的技术所涉及的冲头模具在将冲头整体在与冲头头相同的方向上设为扁平的平板状的基础上,在冲头的宽度方向上的靠近两端的两处位置设置从冲头的基端面延伸至靠近前端位置的一对竖孔,在与上述竖孔内游隙嵌合的一对导管与各竖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导管外制冷剂流路,并且使制冷剂从导管内的导管内制冷剂流路与导管外制冷剂流路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流通。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本技术所涉及的冲头由扁平的平板材料切出。由此,能够减小加工余量,从而能够实现冲头材料的成品率提高及加工成本降低。另外,由于能够充分地冷却容易产生与工件之间的摩擦热的冲头头部的宽度方向上的靠近两端的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工件的成形不合格。在此,如技术方案2的技术那样,当将供制冷剂流通的一对竖孔配置在与冲头头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相距冲头的宽度的各自1/3以内的范围内时,对于冷却尤为效果O根据技术方案3及5的技术,在将第一流路的端部开口设为制冷剂的入口、将第二流路的端部开口设为制冷剂的出口的情况下,向第一流路供给的制冷剂从分支路通过导管外制冷剂流路而从导管的前端流入导管内制冷剂流路,并通过第二流路而向冲头模具的外部排出。另一方面,在将第二流路的端部开口设为制冷剂的入口、将第一流路的端部开口设为制冷剂的出口的情况下,向第二流路供给的制冷剂通过导管内制冷剂流路而从导管的前端向导管外制冷剂流路流出,并通过分支路及第一流路而向冲头模具的外部排出。而且,一对第一流路的端部开口与一对第二流路的端部开口在歧管的相同侧面开放而在上述端部开口安装有软管连接头,因此能够从与歧管相同的方向进行制冷剂给排用的软管的连接操作,从而能够实现操作性的提高。根据技术方案4的技术,冲头借助纵横定位槽与宽度方向定位部而在彼此正交的三个轴向上相对于冲头支架进行定位,在该状态下,冲头借助纵向贯穿向冲头的两宽度方向突出的一对基端突起部的螺栓而固定于冲头支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技术的一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岛启二下方智久田边清
申请(专利权)人:旭精机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