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成型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6943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5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加工铝杯用的预成型加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简便、使用方便和一次成型预成型加工装置;它包括冲床、基座、液压机构、上模、下模;冲床的上方设有液压机构,上模与液压机构连接,冲床的下方设有基座,下模固定在基座上,下模为一个圆柱体,且该圆柱体的平面上还设有一个凹槽;上模为一个圆柱体突出块,圆柱体突出块的顶端逐渐向外延伸有圆弧面,圆弧面的底面密封形成一个圆形,且该圆形的直径与下模圆柱体的直径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得的预成型加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设计合理等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加工铝杯用的预成型加工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简便、使用方便和一次成型预成型加工装置;它包括冲床、基座、液压机构、上模、下模;冲床的上方设有液压机构,上模与液压机构连接,冲床的下方设有基座,下模固定在基座上,下模为一个圆柱体,且该圆柱体的平面上还设有一个凹槽;上模为一个圆柱体突出块,圆柱体突出块的顶端逐渐向外延伸有圆弧面,圆弧面的底面密封形成一个圆形,且该圆形的直径与下模圆柱体的直径一致;本技术所得的预成型加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设计合理等特点。【专利说明】预成型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产加工铝杯用的预成型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企业有在生产铝杯,其中有一种铝杯的结构形状为:圆柱体的直径逐渐缩小的形成一个半球状的铝杯,且该铝杯的上表面上设有一条倾斜的凹槽和四个通孔,铝杯的下表面设有一个与下表面直径相同的凹槽。在对该结构形状铝杯进行预成型加工时,其加工的工艺流程为:将铝合金材料拿至到数控车床或铣床上,按照该结构形状,加工成型;但该加工工艺存在加工步骤复杂、工作效率低等缺点。针对以上问题,是否能有一种预成型加工装置,就能够实现对铝杯一次性加工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简便、使用方便和一次成型预成型加工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预成型加工装置,它包括冲床、基座、液压机构、上模、下模;冲床的上方设有液压机构,上模与液压机构连接,冲床的下方设有基座,下模固定在基座上,下模为一个圆柱体,且该圆柱体的平面上还设有一个凹槽;上模为一个圆柱体突出块,圆柱体突出块的顶端逐渐向外延伸有圆弧面,圆弧面的底面密封形成一个圆形,且该圆形的直径与下模圆柱体的直径一致。作为优选,下模圆柱体的平面上设有的凹槽,该凹槽靠近圆柱体中线点的一端呈圆弧状。工作原理是:在液压机构的作用下,上模与下模配合,将铝合金冲压成型。根据以上所述,本技术所得的预成型加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设计合理等特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预成型加工装置生产加工后铝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预成型加工装置,它包括冲床1、基座2、液压机构3、上模4、下模5 ;冲床I的上方设有液压机构3,上模4与液压机构3连接,冲床I的下方设有基座2,下模5固定在基座2上,下模5为一个圆柱体,且该圆柱体的平面上还设有一个凹槽,该凹槽靠近圆柱体中线点的一端呈圆弧状;上模4为一个圆柱体突出块,圆柱体突出块的顶端逐渐向外延伸有圆弧面,圆弧面的底面密封形成一个圆形,且该圆形的直径与下模5圆柱体的直径一致。【权利要求】1.一种预成型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冲床、基座、液压机构、上模、下模;冲床的上方设有液压机构,上模与液压机构连接,冲床的下方设有基座,下模固定在基座上,下模为一个圆柱体,且该圆柱体的平面上还设有一个凹槽;上模为一个圆柱体突出块,圆柱体突出块的顶端逐渐向外延伸有圆弧面,圆弧面的底面密封形成一个圆形,且该圆形的直径与下模圆柱体的直径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成型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模圆柱体的平面上设有的凹槽,该凹槽靠近圆柱体中线点的一端呈圆弧状。【文档编号】B21D22/02GK203556706SQ201320749362【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2日 【专利技术者】沈一中 申请人:桐乡市凯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一中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凯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