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润滑料筒的打料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6185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4 0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润滑料筒的打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料连接结构包括:料筒、打料杆、锤头,所述料筒具有所述打料杆和所述锤头能够通过的内腔,所述打料杆一端与所述锤头连接,另一端设有润滑剂入口,所述打料杆内部设有沟槽,所述沟槽沿所述打料杆轴向延伸至与锤头连接端的端部,所述端部周向设有油槽,所述油槽无缝连接有润滑圈,所述润滑圈均匀设有若干出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了原润滑剂由锤头带入料筒,使得润滑剂在料筒前半段大量消耗而后半段无料可用的润滑方式,新润滑方式能将润滑剂均匀的喷涂在整个入料筒的内壁,润滑剂由沟槽直接输入,可以自由调节润滑剂的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润滑料筒的打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料连接结构包括:料筒、打料杆、锤头,所述料筒具有所述打料杆和所述锤头能够通过的内腔,所述打料杆一端与所述锤头连接,另一端设有润滑剂入口,所述打料杆内部设有沟槽,所述沟槽沿所述打料杆轴向延伸至与锤头连接端的端部,所述端部周向设有油槽,所述油槽无缝连接有润滑圈,所述润滑圈均匀设有若干出油孔,本专利技术改变了原润滑剂由锤头带入料筒,使得润滑剂在料筒前半段大量消耗而后半段无料可用的润滑方式,新润滑方式能将润滑剂均匀的喷涂在整个入料筒的内壁,润滑剂由沟槽直接输入,可以自由调节润滑剂的用量。【专利说明】一种便于润滑料筒的打料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机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润滑料筒的打料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压铸机在工作时,压射锤头和料筒之间必须有良好的润滑,若润滑不足,则会出现粘料加速锤头磨损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出现锤头卡死料筒,导致锤头及料筒一起报废。现有润滑方式:现市面上润滑锤头及料筒的润滑装置主要有点油机、颗粒机等,这些润滑装置因受压射节拍的限制,所以润滑时间点只能取选取在压射结束,锤头2退至料筒I端部时对锤头进行润滑(如附图1所示),这种润滑方式的弊端在于,只能对锤头进行润滑而无法对料筒进行润滑,在压射过程中,润滑剂由锤头带入料筒,所以往往只在料筒的前半段有些许润滑效果,锤头至后半段时,润滑剂已因前半段过量消耗而无法起到润滑效果。但在实际生产中,压射的中后段才是速度最高,磨损最严重的阶段。故,现有的锤头润滑方式其实是一种不理想的润滑方式,润滑效率很低。【专利技术内容】(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将润滑剂均匀的喷涂在整个料筒的内壁,改善润滑效果。(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润滑料筒的打料连接结构,所述打料连接结构包括:料筒、打料杆、锤头,所述料筒具有所述打料杆和所述锤头能够通过的内腔,所述打料杆一端与所述锤头连接,另一端设有润滑剂入口,所述打料杆内部设有沟槽,所述润滑剂入口与所述沟槽相通,所述沟槽沿所述打料杆轴向延伸至与锤头连接端的端部,所述端部周向设有油槽,所述油槽无缝连接有润滑圈,所述润滑圈均匀设有若干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与所述油槽相通。(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改变了原润滑剂由锤头带入料筒,使得润滑剂在料筒前半段大量消耗而后半段无料可用的润滑方式,新润滑方式能将润滑剂均匀的喷涂在整个入料筒的内壁,明显改善润滑效果,润滑剂由沟槽直接输入,可以自由调节润滑剂的用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打料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打料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照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润滑料筒的打料连接结构,所述打料连接结构包括:料筒10、打料杆3、锤头20,所述料筒10具有所述打料杆3和所述锤头20能够通过的内腔,所述打料杆3 —端与所述锤头20连接,另一端设有润滑剂入口 30,所述打料杆3内部设有沟槽31,所述润滑剂入口 30与所述沟槽31相通,所述沟槽31沿所述打料杆3轴向延伸至与锤头20连接端的端部,所述端部周向设有油槽32,所述油槽32无缝连接有润滑圈4,所述润滑圈4均匀设有若干出油孔40,所述出油孔40与所述油槽32相通。为改善润滑效果,通过对打料连接结构更改,使得润滑时间由原有的压射结束,锤头退至料筒端部时对锤头进行润滑改为从回锤开始至锤头退至料筒端部均对料筒和锤头进行润滑(图2)。工作过程:在锤头20跟踪结束,进行回锤时,润滑剂从打料杆3的润滑剂入口 30处进入,然后经过打料杆3内的沟槽31流至润滑圈4,经润滑圈4上均布的若干出油孔40喷出,因回锤的速度较慢且稳定,此阶段中,能将润滑剂均匀的喷涂在整个料筒10的内壁。优点:1.改变了原润滑剂由锤头带入料筒,使得润滑剂在料筒前半段大量消耗而后半段无料可用的润滑方式,新润滑方式能将润滑剂均匀的喷涂在整个入料筒的内壁,明显改善润滑效果。2.原润滑方式因润滑剂由锤头带入料筒,不能携带大量的润滑剂。而新型润滑方式因润滑剂由油沟直接输入,因此可以自由调节润滑剂的用量。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润滑料筒的打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料连接结构包括:料筒、打料杆、锤头,所述料筒具有所述打料杆和所述锤头能够通过的内腔,所述打料杆一端与所述锤头连接,另一端设有润滑剂入口,所述打料杆内部设有沟槽,所述润滑剂入口与所述沟槽相通,所述沟槽沿所述打料杆轴向延伸至与锤头连接端的端部,所述端部周向设有油槽,所述油槽无缝连接有润滑圈,所述润滑圈均匀设有若干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与所述油槽相通。【文档编号】B22D17/28GK103736961SQ201310727184【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5日 【专利技术者】杨凌锋, 孔跃明, 赵峰, 杨苏鹏, 夏志勇, 刘正权 申请人:苏州三基铸造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润滑料筒的打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料连接结构包括:料筒、打料杆、锤头,所述料筒具有所述打料杆和所述锤头能够通过的内腔,所述打料杆一端与所述锤头连接,另一端设有润滑剂入口,所述打料杆内部设有沟槽,所述润滑剂入口与所述沟槽相通,所述沟槽沿所述打料杆轴向延伸至与锤头连接端的端部,所述端部周向设有油槽,所述油槽无缝连接有润滑圈,所述润滑圈均匀设有若干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与所述油槽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凌锋孔跃明赵峰杨苏鹏夏志勇刘正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基铸造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