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万向节钟形壳淬火感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5940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3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等速万向节钟形壳淬火感应器,主要应用于等速万向节钟形壳的淬火,包括感应加热装置、冷却装置以及连接装置,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感应线圈,感应线圈包括圆线圈Ⅰ、圆线圈Ⅱ、杆部圆线圈Ⅰ、杆部圆线圈Ⅱ、直导体Ⅰ以及直导体Ⅱ,冷却装置包括两根进水管和一根出水管,圆线圈Ⅱ、杆部圆线圈Ⅰ和杆部圆线圈Ⅱ各自的圆弧半径均相等且均小于圆线圈Ⅰ的圆弧半径,杆部圆线圈Ⅰ和杆部圆线圈Ⅱ之间有间隔。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感应加热装置的加热感应圈分成多段组合的非封闭结构,通过两根进水管和一根出水管进行冷却,在对工件杆部感应加热时,散热及冷却效果显著,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等速万向节钟形壳淬火感应器,主要应用于等速万向节钟形壳的淬火,包括感应加热装置、冷却装置以及连接装置,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感应线圈,感应线圈包括圆线圈Ⅰ、圆线圈Ⅱ、杆部圆线圈Ⅰ、杆部圆线圈Ⅱ、直导体Ⅰ以及直导体Ⅱ,冷却装置包括两根进水管和一根出水管,圆线圈Ⅱ、杆部圆线圈Ⅰ和杆部圆线圈Ⅱ各自的圆弧半径均相等且均小于圆线圈Ⅰ的圆弧半径,杆部圆线圈Ⅰ和杆部圆线圈Ⅱ之间有间隔。本专利技术将感应加热装置的加热感应圈分成多段组合的非封闭结构,通过两根进水管和一根出水管进行冷却,在对工件杆部感应加热时,散热及冷却效果显著,使用寿命长。【专利说明】等速万向节钟形壳淬火感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速万向节加热淬火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等速万向节钟形壳淬火感应器。
技术介绍
淬火感应器是利用感应加热原理对淬火工件进行加热的终端设备,工件表面淬火质量及设备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感应器的结构设计及其制造质量,等速万向节钟形壳淬火感应器的结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钟形壳制造过程中的淬火质量和热处理效率。现有等速万向节钟形壳淬火感应器,采用相对封闭的感应导体作为加热装置与一进一出两根冷却水管作为冷却装置的组合,完成对等速万向节钟形壳制造过程中加热淬火的热处理。上述现有等速万向节钟形壳淬火感应器能够满足一般性的使用需求,但在结构设计和使用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①工件与感应导体间距设计较小,感应器加热工件时,工件受热膨胀易触及感应导体,造成感应导体损伤;②采用一进一出冷却水管设计,水流量相对较小,冷却效果差,水管常因得不到及时冷却出现爆裂、扭曲、开裂等质量缺陷,感应器失效,使用寿命低因感应器冷却效果差等因素,感应导体的发热效率设计较低,淬火加热工件所需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低;④加热工件淬火层不均匀,工件应力集中区域淬火后常有烧融、开裂缺陷,淬火层深度不达标等质量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等速万向节钟形壳淬火感应器,将感应加热装置的感应线圈分成多段`组合的非封闭结构,通过两根进水管和一根出水管进行冷却,在对工件杆部感应加热时,散热及冷却效果显著,使用寿命长。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案:等速万向节钟形壳淬火感应器,包括用于加热工件的感应加热装置、用于使感应加热装置冷却的冷却装置以及用于安装固定感应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的连接装置,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包括圆线圈1、圆线圈I1、杆部圆线圈1、杆部圆线圈I1、直导体I以及直导体II,所述圆线圈1、圆线圈I1、杆部圆线圈1、杆部圆线圈I1、直导体I和直导体II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直导体I连接于圆线圈I和杆部圆线圈之间且与圆线圈I和杆部圆线圈连通,所述直导体II连接于杆部圆线圈II和圆线圈II之间并与杆部圆线圈II和圆线圈II相通,所述圆线圈I和圆线圈II电连接,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两根进水管和一根出水管,所述杆部圆线圈I与一根进水管连通、所述杆部圆线圈II与另一根进水管连通,所述圆线圈I和圆线圈II均与出水管连通,所述圆线圈1、圆线圈I1、杆部圆线圈I和杆部圆线圈II均形成圆弧形线圈,所述圆线圈I1、杆部圆线圈I和杆部圆线圈II各自的圆弧半径均相等且均小于圆线圈I的圆弧半径,所述圆线圈I到杆部圆线圈I的距离大于圆线圈II到杆部圆线圈II的距离,所述杆部圆线圈I和杆部圆线圈II之间有间隔。作为优选,所述圆线圈I的外表面设有导磁体I,所述圆线圈II的外表面设有导磁体III,所述杆部圆线圈I的外表面和杆部圆线圈II的外表面均设有导磁体V,所述直导体I的外表面设有导磁体II,所述直导体II的外表面设有导磁体IV。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包括汇流管I和汇流管II,所述汇流管II底端与汇流管I连通、顶端与加热感应圈连通,所述汇流管I上设有汇流管接头组件。作为优选,所述汇流管接头组件包括汇流管接头和接头连接管,所述接头连接管连接于汇流管I和汇流管接头之间且与汇流管I和汇流管接头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管包括附加冷却水管,所述附加冷却水管一端与感应线圈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上设有冷却水管接头组件。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管接头组件包括与冷却水管连接的冷却水管接头管I和与冷却水管接头管I连接的冷却水管接头管II。作为优选,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汇流板,两个汇流板之间通过电极绝缘板绝缘,其中一条进水管设在一个汇流板背离电极绝缘板的一侧,另一条进水管设在另一个汇流板背离电极绝缘板的一侧。作为优选,两个汇流板以及电极绝缘板之间通过螺栓II和螺母II配合连接,所述螺栓II与至少一个汇流板 绝缘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安装连接板1、安装连接板II和感应器线圈支撑架,所述电极绝缘板夹于安装连接板I和安装连接板II之间,其中一个汇流板安装于安装连接板I的顶部、另一个汇流板安装于安装连接板II的顶部,所述感应器线圈支撑架安装在安装连接板I和安装连接板II的顶部,所述出水管固定于感应器线圈支撑架上,所述感应线圈固定与感应器线圈支撑架上。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器线圈支撑架通过两组固定件与感应线圈连接,每组固定件均包括与感应器线圈支撑架固定连接的螺栓I和设在螺栓I远离感应器线圈支撑架一端的感应器线圈支撑架辅件,所述感应线圈与感应器线圈支撑架辅件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等速万向节钟形壳淬火感应器,感应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采用圆线圈1、圆线圈I1、杆部圆线圈1、杆部圆线圈I1、直导体I以及直导体II多段组合的结构,形成非封闭的加热系统,同时附加至少二进一出的冷却水管设计,在对工件杆部感应加热时,散热及冷却效果显著,使用寿命长;圆线圈1、圆线圈I1、杆部圆线圈I以及杆部圆线圈II采用与工件的周向轮廓相一致的弧形结构设计,直导体I以及直导体II采用与工件的轴向轮廓相一致的结构,制得的加热线圈与工件杆部结构相匹配,淬火加热工件时,工件受热区域面积较传统感应器有所提升,有效规避工件局部受热出现烧融的现象;感应器的加热效率高,单只工件加热时间短,能量损耗低、生产效率高;加热线圈表面设置结构与加热线圈相匹配的导磁体,充分利用导磁体在线圈中的电流磁效应,有选择性的对工件局部感应加热,有效规避工件局部淬裂及淬火层不均匀的质量缺陷;采用电极绝缘板和安装连接板加强整个装置各部件的链接,有效降低感应器在加热过程中变形的风险,装置使用寿命提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感应加热装置加热工件时与工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直导体I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直导体II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附加冷却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感应器线圈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汇流管II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圆线圈I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导磁体I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圆线圈II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磁体III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杆部圆线圈I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导磁体V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汇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4所示,等速万向节钟形壳淬火感应器,包括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等速万向节钟形壳淬火感应器,包括用于加热工件的感应加热装置、用于使感应加热装置冷却的冷却装置以及用于安装固定感应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的连接装置,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包括圆线圈Ⅰ(19)、圆线圈Ⅱ(20)、杆部圆线圈Ⅰ(261)、杆部圆线圈Ⅱ(262)、直导体Ⅰ(23)以及直导体Ⅱ(24),所述圆线圈Ⅰ(19)、圆线圈Ⅱ(20)、杆部圆线圈Ⅰ(261)、杆部圆线圈Ⅱ(262)、直导体Ⅰ(23)和直导体Ⅱ(24)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直导体Ⅰ(23)连接于圆线圈Ⅰ(19)和杆部圆线圈(261)之间且与圆线圈Ⅰ(19)和杆部圆线圈(261)连通,所述直导体Ⅱ(24)连接于杆部圆线圈Ⅱ(262)和圆线圈Ⅱ(20)之间并与杆部圆线圈Ⅱ(262)和圆线圈Ⅱ(20)相通,所述圆线圈Ⅰ(19)和圆线圈Ⅱ(20)电连接,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两根进水管和一根出水管,所述杆部圆线圈Ⅰ(261)与一根进水管连通、所述杆部圆线圈Ⅱ(262)与另一根进水管连通,所述圆线圈Ⅰ(19)和圆线圈Ⅱ(20)均与出水管连通,所述圆线圈Ⅰ(19)、圆线圈Ⅱ(20)、杆部圆线圈Ⅰ(261)和杆部圆线圈Ⅱ(262)均为圆弧形线圈,所述圆线圈Ⅱ(20)、杆部圆线圈Ⅰ(261)和杆部圆线圈Ⅱ(262)各自的圆弧半径均相等且均小于圆线圈Ⅰ(19)的圆弧半径,所述圆线圈Ⅰ(19)到杆部圆线圈Ⅰ(261)的距离大于圆线圈Ⅱ(20)到杆部圆线圈Ⅱ(262)的距离,所述杆部圆线圈Ⅰ(261)和杆部圆线圈Ⅱ(262)之间有间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军黄仁刚向军王维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欧迪恩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