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固定支架及传感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51272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23:55
一种传感器固定支架,呈圆柱型结构,包括头部、颈部和尾部,所述颈部分别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顶端设有圆形凹陷的线圈定位槽;所述尾部的末端为锥形结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传感器固定支架,呈圆柱型结构,包括头部、颈部和尾部,所述颈部分别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所述头部的顶端设有圆形凹陷的线圈定位槽,所述尾部的末端为锥形结构。还涉及一种传感器装置。本技术的传感器固定支架及传感器装置,通过设置一端为开放式设计的线圈定位槽,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线圈的传感器装置,传感器固定支架的尾部采用锥形结构,可以有效保证传感器固定支架与传感器装置外壳的同轴度,防止传感器装置整体灌封时出现传感器支架倾斜现象。【专利说明】传感器固定支架及传感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感器固定支架及传感器装置。
技术介绍
涡流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高线性度、高分辨力地测量被测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的距离。它是一种非接触的线性化计量工具。电涡流传感器能准确测量被测体(必须是金属导体)与探头端面之间静态和动态的相对位移变化。目前市场上的涡流传感器支架结构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传感器支架在传感器灌封过程中不能对传感器感应线圈的形状、位置进行有效固定,感应线圈易出现变形、移位现象;2、目前市场上的涡流传感器支架多采用将感应线圈直接绕制在支架上,绕线工艺复杂且无法通用于不同厚度线圈的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对传感器感应线圈定位、固定,且通用于不同厚度的线圈的传感器固定支架。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装置,使用传感器固定支架作为支撑结构,可以对不同厚度线圈进行有效固定,并且灌封时不会出现传感器固定支架倾斜现象。本技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种传感器固定支架,呈圆柱型结构,包括头部、颈部和尾部,所述颈部分别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所述头部的顶端设有圆形凹陷的线圈定位槽,所述尾部的末端为锥形结构。本技术还可以通过下述方案进一步完善:较佳的,所述头部的中心位置设有信号线走线孔,所述信号线走线孔为圆形通孔。较佳的,所述颈部设有相对于所述传感器固定支架的中心轴对称的信号线卡槽,所述信号线卡槽为所述颈部的外圆向轴心的凹陷。较佳的,所述头部与所述颈部由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相互独立,且不干涉所述信号线卡槽。较佳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头部的接线柱,所述接线柱设置在所述头部与所述颈部之间。较佳的,所述尾部设有线缆定位孔,所述线缆定位孔为设置在所述尾部的中心位置的通孔。较佳的,还包括灌封流道,所述灌封流道为所述传感器固定支架的侧壁凹陷。较佳的,所述灌封流道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灌封流道相对于传感器固定支架的中心轴对称。较佳的,所述颈部与所述尾部通过第三连接块和第四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和所述第四连接块不干涉所述线缆定位孔。还涉及一种传感器装置,使用传感器固定支架为支撑结构,所述传感器固定支撑在所述传感器固定支架中。本技术的传感器固定支架通过设置一端为开放式设计的线圈定位槽,适用于不同厚度线圈的涡流传感器,传感器固定支架的尾部采用锥形结构,可以有效保证传感器支架与传感器外壳的同轴度,降低传感器整体灌封时出现传感器支架倾斜现象。【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固定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一种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固定支架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图2剖视图;图4为图3颈部A-A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传感器固定支架及传感器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传感器固定支架,呈圆柱型结构,包括头部100、颈部200和尾部300。颈部200—端连接头部100,另一端连接尾部300。头部100顶端设有线圈定位槽110,线圈定位槽110为圆形凹槽。线圈定位槽110可对传感器装置的线圈起支撑、定位以及保护的作用,防止线圈在传感器装置灌封时变形、弯曲、位移。而且线圈定位槽110为开放式设计,线圈的拆卸更加方便,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厚度的线圈进行深度设计。传感器固定支架的尾部300末端为锥形结构。安装状态下的传感器装置,传感器固定支架与传感器装置的外壳相接触并相互固定,通过将尾部300设计成锥形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实现了安装时导向、定位和固定的作用,利用尾部300的锥形结构与传感器装置的外壳相配合,可以保证传感器固定支架与传感器装置的外壳同轴,并且在灌封时可以有效避免传感器固定支架倾斜的现象。如图2-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头部100的中心位置设有信号线走线孔120,信号线走线孔120为圆形通孔,贯穿传感器固定支架的头部100。颈部200设有相对于传感器固定支架轴对称的信号线卡槽210,传感器装置不同的信号线分置在不同的信号线卡槽210,将信号线模块化处理,步骤更加清晰且灌封时不易出现短路或者畸连现象。头部100和颈部200通过第一连接块510和第二连接块520相连,第一连接块510与第二连接块520相互独立,且与信号线卡槽210和信号线走线孔120不干涉。头部100设有相对于传感器固定支架轴对称的接线柱130,接线柱130设置在头部100和颈部200之间。传感器装置的信号线可穿过信号线走线孔120接在接线柱130上。传感器固定支架的外圆设有凹陷的灌封流道400,本实施例中设计两个灌封流道400,灌封流道400相对于传感器固定支架轴对称布置。在灌封过程中,灌封流道400、信号线卡槽210、头部100与颈部200的连接间隙、颈部200与尾部300的连接间隙分别通过填充物将传感器固定支架与传感器装置的外壳固定在一起,将传感器装置的线束与传感器装置的外壳牢牢的固定在一起。尾部300的中心位置设有线缆定位孔310,线缆定位孔310为通孔,可对信号线缆进行定位。尾部300和颈部200通过第三连接块530与第四连接块540连接在一起,第三连接块530与第四连接块540相互独立,且与信号线卡槽210和线缆定位孔310不发生干涉。以上实施例中的传感器固定支架及传感器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计线圈定位槽,实现对传感器装置线圈的定位及固定,并且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线圈。传感器固定支架的一端呈锥形,在安装过程中,锥形部分有定位、导向和固定的作用,有效的避免了在灌封过程中传感器固定支架倾斜的现象,提高了传感器装置工作的可靠性。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传感器固定支架,呈圆柱型结构,包括头部、颈部和尾部,所述颈部分别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的顶端设有圆形凹陷的线圈定位槽; 所述尾部的末端为锥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中心位置设有信号线走线孔,所述信号线走线孔为圆形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设有相对于所述传感器固定支架的中心轴对称的信号线卡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感器固定支架,呈圆柱型结构,包括头部、颈部和尾部,所述颈部分别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顶端设有圆形凹陷的线圈定位槽;所述尾部的末端为锥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继青黄伟才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