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宗益专利>正文

千斤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600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05:26
一种千斤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缸体,具有导液孔,穿设于该外缸体的侧壁;气室活塞杆,设置于该外缸体内的中央,且该气室活塞杆具有:一气室活塞,设置于该气室活塞杆的顶部;一第一气室,设置于该气室活塞杆内;一灌气孔,穿设于该气室活塞杆的底部,以将一气体灌入该第一气室;一密封组件,密封该灌气孔;及一导气孔,穿设于该气室活塞杆的侧壁,并连通该第一气室;顶升活塞杆,活动套设于该气室活塞杆,且该顶升活塞杆具有:一千斤顶平台,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顶部;一气室密封盖,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内侧壁底部,该气室密封盖、该顶升活塞杆的内侧壁、该气室活塞杆的外侧壁与该气室活塞形成一第二气室,且该第二气室借由该导气孔连通第一气室;一顶升液压活塞,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外侧壁底部,该顶升液压活塞、该顶升活塞杆的底部、该气室密封盖、该气室活塞杆的外侧壁与该外缸体的内壁形成一液压室,且该液压室连通该导液孔;及一限位部,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外侧壁底部,并设置于该顶升液压活塞的上方;其中,该气室密封盖与该气室活塞杆的外侧壁气密式摩擦接触,该气室活塞与该顶升活塞杆的内侧壁气密式摩擦接触,该顶升液压活塞与该外缸体的内侧壁液密式摩擦接触;限位组件,设置于该外缸体的顶部,对应该限位部,以将该顶升活塞杆的该顶升液压活塞限位于该限位组件与该外缸体的内侧底部之间;及锁固组件,设置于该外缸体的顶部,并设置于该限位组件的上方,以锁固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外侧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千斤顶结构,包含缸体、设于缸体内的气室活塞杆、套于气室活塞杆的顶升活塞杆、设于缸体顶部的限位及锁固组件;气室活塞杆顶部有气室活塞,内部有第一气室,侧壁有连通第一气室的导气孔;顶升活塞杆有气室密封盖、限位部与顶升液压活塞,气室密封盖、顶升活塞杆内壁、气室活塞杆外壁与气室活塞形成第二气室并连通第一气室,顶升液压活塞、顶升活塞杆底部、气室密封盖、气室活塞杆外壁与缸体内壁形成液压室并连通缸体的导液孔;限位组件限位顶升液压活塞;锁固组件锁固顶升活塞杆。通过这种设计,减少管路堵塞,并快速将顶升活塞杆恢复原状。【专利说明】千斤顶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千斤顶,尤其涉及一种同时使用气压与液压的千斤顶结构,能减少内部管路堵塞,从而避免千斤顶结构坏损。
技术介绍
公知使用油压的方式来举起重物的千斤顶于举起重物后,会借由锁固件来固定该千斤顶,并会释放该千斤顶内的油压。当使用者要收纳该千斤顶时,使用者会松开该锁固件,并等待该千斤顶因重力的缘故而下降恢复原状。然而,其恢复原状的速度缓慢。此外,该千斤顶内的油压管路容易发生管路堵塞的情况,造成油压无法流通,从而使该千斤顶无法使用。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千斤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缸体,具有导液孔,穿设于该外缸体的侧壁;气室活塞杆,设置于该外缸体内的中央,且该气室活塞杆具有:一气室活塞,设置于该气室活塞杆的顶部;一第一气室,设置于该气室活塞杆内;一灌气孔,穿设于该气室活塞杆的底部,以将一气体灌入该第一气室;一密封组件,密封该灌气孔;及一导气孔,穿设于该气室活塞杆的侧壁,并连通该第一气室;顶升活塞杆,活动套设于该气室活塞杆,且该顶升活塞杆具有:一千斤顶平台,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顶部;一气室密封盖,设置于该顶升活塞杆的内侧壁底部,该气室密封盖、该顶升活塞杆的内侧壁、该气室活塞杆的外侧壁与该气室活塞形成一第二气室,且该第二气室借由该导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益
申请(专利权)人:杨宗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