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宗益专利>正文

薄型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83014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5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型千斤顶,包含本体与活塞支撑柱;本体具有设于本体内的容置槽、环设于容置槽内壁的限位活塞、及穿设于本体且连通容置槽的上下导液孔,且容置槽开口朝下;活塞支撑柱活动插设于容置槽,限位活塞与活塞支撑柱液密式摩擦接触,且活动支撑柱顶部具有分隔活塞,分隔活塞与容置槽液密式摩擦接触,分隔活塞对应限位活塞,以使分隔活塞限位于本体的容置槽内;其中,分隔活塞将容置槽界定成上下容置空间,上下容置空间分别连通上下导液孔。通过这种设计,能控制薄型千斤顶升降,并能在不移动薄型千斤顶的状态下,持续垫高薄型千斤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千斤顶,尤其涉及一种能控制上下升降的薄型千斤顶,且使用者可于不移动该薄型千斤顶的状态下,持续垫高该薄型千斤顶。
技术介绍
公知薄型千斤顶的动作如图1至图3所示。首先,该薄型千斤顶1仅具有油压孔2,以将油灌入油压室3,借由上述动作,能将该薄型千斤顶1的该支撑柱4升高,从而顶起一物体1000。接着,如图3所示,当用户顶起该物体1000后,会于该薄型千斤顶1的周围放置至少一支撑物5来支撑该物体1000;然后,使用者借由将该油压室3内的油泄出,来使该支撑柱3下降回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最后,再将该薄型千斤顶1从该物体1000的底部移除。由上述可知,必须将该油压室3内的油泄出,才能使该薄型千斤顶1的该支撑柱4下降,以利该薄型千斤顶1从该物体1000的底部移除,然而,该油压室3内的油必需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泄出,实属耗时。此外,若用户想将该物体1000垫高的高度大于该薄型千斤顶1的该支撑柱4的上升高度时,则无法使用该薄型千斤顶1来达成上述目的。再者,若使用者若想利用垫块来垫高该薄型千斤顶的话,必须将该薄型千斤顶反复搬动,但是,公知的薄型千斤顶非常的重,故对使用者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如何技术出一种薄型千斤顶,能依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升降,且能让使用者在不移动该薄型千斤顶的状态下,持续且轻松地垫高该薄型千斤顶,将是本技术所欲积极公开的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千斤顶,能依使用者的需求控制该薄型千斤顶的升降,以利使用者将该薄型千斤顶移出物体的底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千斤顶,能利于使用者在不移动该薄型千斤顶的状态下,持续垫高该薄型千斤顶。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薄型千斤顶,包含本体与活塞支撑柱。该本体具有容置槽,凹设于该本体内,且该容置槽的开口朝下;限位活塞,环设于该容置槽的内壁,并靠近该开口;上导液孔,穿设于该本体的侧壁,且连通该容置槽的顶部;及下导液孔,穿设于该本体的侧壁,且连通该容置槽的底部。该活塞支撑柱活动插设于该容置槽,该限位活塞与该活塞支撑柱的侧壁液密式摩擦接触,且该活动支撑柱具有分隔活塞,设置于该活塞支撑柱的顶部,该分隔活塞与该容置槽的内壁液密式摩擦接触,且该分隔活塞对应该限位活塞,以使该分隔活塞限位于该本体的该容置槽内;其中,该分隔活塞将该容置槽界定成上容置空间与下容置空间,该上容置空间连通该上导液孔,该下容置空间连通该下导液孔。上述的薄型千斤顶,还包含支撑环体,其具有内螺纹结构,设置于该支撑环体的内壁;且该本体还具有外螺纹结构,设置于该本体的外壁,该外螺纹结构对应该内螺纹结构,以使该支撑环体锁固于该本体的外壁。在上述的薄型千斤顶,该本体的该上导液孔的外侧开口设置于该外螺纹结构的上方,且该本体的该下导液孔的外侧开口设置于该外螺纹结构的上方。在上述的薄型千斤顶,该本体更具有一千斤顶平台,设置于该本体的顶部。综上所述,本技术薄型千斤顶借由上述的设计,能依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升降,以利使用者将该薄型千斤顶移出物体的底部;此外,能利于使用者在不移动该薄型千斤顶的状态下,持续垫高该薄型千斤顶。附图说明图1至图3为公知的薄型千斤顶的动作流程图。图4为本技术薄型千斤顶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薄型千斤顶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6A至图6D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动作流程图。图7为C型垫块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薄型千斤顶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薄型千斤顶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薄型千斤顶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又一状态示意图。图11A至图11I为本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动作流程图。图12为圆型垫块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      薄型千斤顶2      油压孔3      油压室4      支撑柱5      支撑物6,6’  C型垫块7,7’  圆型垫块10     本体11     容置槽11a    上容置空间11b    下容置空间111    开口12     限位活塞13     上导液孔14     下导液孔15     千斤顶平台16     外螺纹结构20     活塞支撑柱21     分隔活塞30     支撑环体31     内螺纹结构100,200薄型千斤顶1000   物体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技术目的、特征及功效,现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请参照图4与图5,其为本技术薄型千斤顶100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该薄型千斤顶100包含本体10与活塞支撑柱20。该薄型千斤顶100用于支撑并顶起一物体1000(如图6A至图6D所示)。该本体10具有容置槽11,凹设于该本体10内,且该容置槽11的开口111朝下;限位活塞12,环设于该容置槽11的内壁,并靠近该开口111;上导液孔13,穿设于该本体10的侧壁,且连通该容置槽11的顶部;下导液孔14,穿设于该本体10的侧壁,且连通该容置槽11的底部;及千斤顶平台15,设置于该本体10的顶部。然而,应了解到,该千斤顶平台15可依使用者的需求来设置于该本体10的顶部;换言之,该薄型千斤顶100可不具备该千斤顶平台15,直接使用该本体10的顶部来支撑并顶起该物体1000。其中,该千斤顶平台15能使该薄型千斤顶100的该本体10更稳固地顶起该物体1000。该活塞支撑柱20活动插设于该本体10的该容置槽11,该限位活塞12与该活塞支撑柱20的侧壁液密式摩擦接触,且该活动支撑柱20具有分隔活塞21,设置于该活塞支撑柱20的顶部,该分隔活塞21与该容置槽11的内壁液密式摩擦接触,且该分隔活塞21对应该限位活塞12,以使该分隔活塞21限位于该本体10的该容置槽11内;其中,该分隔活塞21将该容置槽11界定成一上容置空间11a与一下容置空间11b,该上容置空间11a连通该上导液孔13,该下容置空间11b连通该下导液孔14。当使用者要将该薄型千斤顶100的该本体10升高时,使用者借由液压帮浦(图未示)将液体从该本体10的该上导液孔13灌入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本体,具有:?容置槽,凹设于该本体内,且该容置槽的一开口朝下;?限位活塞,环设于该容置槽的内壁,并靠近该开口;?上导液孔,穿设于该本体的侧壁,且连通该容置槽的顶部;及?下导液孔,穿设于该本体的侧壁,且连通该容置槽的底部;以及活塞支撑柱,活动插设于该容置槽,该限位活塞与该活塞支撑柱的侧壁液密式摩擦接触,且该活动支撑柱具有:?分隔活塞,设置于该活塞支撑柱的顶部,该分隔活塞与该容置槽的内壁液密式摩擦接触,且该分隔活塞对应该限位活塞,以使该分隔活塞限位于该本体的该容置槽内;其中,?该分隔活塞将该容置槽界定成上容置空间与下容置空间,该上容置空间连通该上导液孔,该下容置空间连通该下导液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本体,具有: 
容置槽,凹设于该本体内,且该容置槽的一开口朝下; 
限位活塞,环设于该容置槽的内壁,并靠近该开口; 
上导液孔,穿设于该本体的侧壁,且连通该容置槽的顶部;及 
下导液孔,穿设于该本体的侧壁,且连通该容置槽的底部;以及活塞支撑柱,活动插设于该容置槽,该限位活塞与该活塞支撑柱的侧壁液密式摩擦接触,且该活动支撑柱具有: 
分隔活塞,设置于该活塞支撑柱的顶部,该分隔活塞与该容置槽的内壁液密式摩擦接触,且该分隔活塞对应该限位活塞,以使该分隔活塞限位于该本体的该容置槽内;其中, 
该分隔活塞将该容置槽界定成上容置空间与下容置空间,该上容置空间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益
申请(专利权)人:杨宗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