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用履带链板锻压组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196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9 16:00
一种耐用履带链板锻压组合模具,包括镶块座(1)、预锻模、终锻模、预锻顶杆、终锻顶杆和镦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镶块座(1)为方形结构,该镶块座(1)设置有4块,所述的预锻模包括预锻上模(21)和预锻下模(22),所述的终锻模包括终锻上模(31)和终锻下模(32),预锻上模(21)、预锻下模(22)、终锻上模(31)和终锻下模(32)分别与镶块座(1)固连,所述的预锻模位于终锻模的右侧;所述的预锻顶杆包括预锻上顶杆(41)和预锻下顶杆(42),预锻上顶杆(41)穿过镶块座(1)和预锻上模(21),预锻下顶杆(42)穿过镶块座(1)和预锻下模(22);所述的终锻顶杆包括终锻上顶杆(43)和终锻下顶杆(44),终锻上顶杆(43)穿过镶块座(1)和终锻上模(31),终锻下顶杆(44)穿过镶块座(1)和终锻下模(32);所述的预锻顶杆和终锻顶杆用于将锻压成型后锻件顶出模腔;所述的镦粗机构位于终锻模的左侧,该镦粗机构包括上镦粗座(51)、下镦粗座(52)、上镦粗镶块(61)和下镦粗镶块(62),所述的上镦粗镶块(61)位于上镦粗座(51)的下部,该上镦粗镶块(61)与上镦粗座(51)相固连,所述的下镦粗镶块(62)位于下镦粗座(52)的上部,该下镦粗镶块(62)与下镦粗座(52)相固连;所述的预锻上模(21)和预锻下模(22)、终锻上模(31)和终锻下模(32)之间均围合有模腔,该模腔包括第一模腔段(91)、第二模腔段(92)和第三模腔段(93),第一模腔段(91)和第三模腔段(93)位于第二模腔段(92)的两侧,所述的第二模腔段(92)倾斜设置,第二模腔段(92)与第一模腔段(91)相连的一端低于第二模腔段(92)与第三模腔段(93)相连的一端;所述的第一模腔段(9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飞边桥(81)和第一飞边槽(71);所述的第一飞边槽(71)、第一飞边桥(81)和第一模腔段(91)均向左上方倾斜,第一飞边槽(71)、第一飞边桥(81)和第一模腔段(91)处的分模线与竖直方向所夹钝角为β,所述的第三模腔段(9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飞边桥(82)和第二飞边槽(72),第二飞边槽(72)、第二飞边桥(82)和第三模腔段(93)均向右下方倾斜,第二飞边槽(72)、第二飞边桥(82)和第三模腔段(93)处的分模线与竖直方向所夹钝角也为β。(*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用履带链板锻压组合模具,属于锻压模具
。本技术包括镶块座、预锻模、终锻模、预锻顶杆、终锻顶杆和镦粗机构,镶块座设置有4块,预锻上模、预锻下模、终锻上模和终锻下模分别与镶块座固连,预锻顶杆和终锻顶杆用于将锻压成型后锻件顶出模腔;镦粗机构位于终锻模的左侧;预锻上模和预锻下模、终锻上模和终锻下模之间均围合有模腔,第一模腔段和第三模腔段位于第二模腔段的两侧,第二模腔段倾斜设置,第一飞边槽、第一飞边桥和第一模腔段处的分模线与竖直方向所夹钝角为β,第二飞边槽、第二飞边桥和第三模腔段处的分模线与竖直方向所夹钝角也为β。本技术的上下模定位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专利说明】一种耐用履带链板锻压组合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锻压模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耐用履带链板锻压组合模具。
技术介绍
履带链板,是一种工程机械底盘件,广泛使用于挖掘机、推土机、履带起重机、摊铺机等重型工程机械上面。锻压模具是一种使坯料按规定的形状和尺寸变形成为锻件的模具。锻压模具一般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上模和下模围成锻模模腔,模腔制成与锻件形状凹凸相反的相应形状,并作合适的分型。锻压工艺一般是将锻件坯料加热到金属的再结晶锻造温度范围内,注入锻模模腔内,再利用锻造设备的压力将坯料锻造成带有飞边或极小飞边的锻件。锻压模具是对高温状态下的金属进行加工,工作条件较差,需承受反复冲击载荷和冷热交变作用,产生很高的应力,金属流动时还会产生摩擦效应。因此,锻压模具的使用寿命通常较短,使用一段时间后便需更换。关于提高锻压模具的使用寿命问题,经检索,已有相关技术方案公开,如中国专利号ZL 201020639989.8,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6月22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热模锻组合模具;该申请案涉及一种热模锻组合模具,包括上模、下模、预锻型腔、分料型腔和成型型腔,预锻型腔、分料型腔和成型型腔分别集成分布于上模和下模之间,在成型型腔上模区域对应锻件的薄筋处开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直径6?8_,该申请案通过设置通气孔,能有效平衡成型型腔内的应力峰值,即使坯料精度不高,也能使锻件充满型腔,减轻了模具磨损和龟裂的速度,明显延长了模具的寿命。但该申请案并不能很好的适用于履带链板锻压模具,以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此外,现有的履带链板锻压模具为了保证上模和下模的模面能充分接触而不至于错模,通常会将上模和下模通过锁扣适配定位,即在上模两侧设置凹锁扣,在下模对应两侧设置凸锁扣,凹、凸锁扣正好吻合,达到定位效果。但是,由于锻压模具需承受反复冲击,凸锁扣极易因高频率的震动冲击而出现断裂现象,轻则导致模具受损不能使用,严重时可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履带链板锻压模具容易出现模具龟裂现象,使用寿命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耐用履带链板锻压组合模具,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上下模定位效果好,且模具不易出现龟裂现象,使用寿命大大延长。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耐用履带链板锻压组合模具,包括镶块座、预锻模、终锻模、预锻顶杆、终锻顶杆和镦粗机构,所述的镶块座为方形结构,该镶块座设置有4块,所述的预锻模包括预锻上模和预锻下模,所述的终锻模包括终锻上模和终锻下模,预锻上模、预锻下模、终锻上模和终锻下模分别与镶块座固连,所述的预锻模位于终锻模的右侧;所述的预锻顶杆包括预锻上顶杆和预锻下顶杆,预锻上顶杆穿过镶块座和预锻上模,预锻下顶杆穿过镶块座和预锻下模;所述的终锻顶杆包括终锻上顶杆和终锻下顶杆,终锻上顶杆穿过镶块座和终锻上模,终锻下顶杆穿过镶块座和终锻下模;所述的预锻顶杆和终锻顶杆用于将锻压成型后锻件顶出模腔;所述的镦粗机构位于终锻模的左侧,该镦粗机构包括上镦粗座、下镦粗座、上镦粗镶块和下镦粗镶块,所述的上镦粗镶块位于上镦粗座的下部,该上镦粗镶块与上镦粗座相固连,所述的下镦粗镶块位于下镦粗座的上部,该下镦粗镶块与下镦粗座相固连;所述的预锻上模和预锻下模、终锻上模和终锻下模之间均围合有模腔,该模腔包括第一模腔段、第二模腔段和第三模腔段,第一模腔段和第三模腔段位于第二模腔段的两侦牝所述的第二模腔段倾斜设置,第二模腔段与第一模腔段相连的一端低于第二模腔段与第三模腔段相连的一端;所述的第一模腔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飞边桥和第一飞边槽;所述的第一飞边槽、第一飞边桥和第一模腔段均向左上方倾斜,第一飞边槽、第一飞边桥和第一模腔段处的分模线与竖直方向所夹钝角为β,所述的第三模腔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飞边桥和第二飞边槽,第二飞边槽、第二飞边桥和第三模腔段均向右下方倾斜,第二飞边槽、第二飞边桥和第三模腔段处的分模线与竖直方向所夹钝角也为β。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预锻上模、预锻下模、终锻上模和终锻下模分别与镶块座通过螺钉固连;所述的上镦粗镶块与上镦粗座以及下镦粗镶块与下镦粗座之间也通过螺钉相固连。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β的角度范围为93°、4°。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一种耐用履带链板锻压组合模具,将镦粗机构、预锻模、终锻模合理组合,实现镦粗、预锻、终锻工艺一体化,换模周期缩短,锻件产量大大提高,出货周期缩短,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3)本技术的一种耐用履带链板锻压组合模具,其第一飞边槽、第一飞边桥和第一模腔段均向左上方倾斜,且第一飞边槽、第一飞边桥和第一模腔段处的分模线与竖直方向所夹钝角为β,其第二飞边槽、第二飞边桥和第三模腔段均向右下方倾斜,且第二飞边槽、第二飞边桥和第三模腔段处的分模线与竖直方向所夹钝角也为β,此处设计不仅起到了对上下模的定位作用,使得履带链板锻压模具上模和下模的模面能充分接触而不至于错模,同时,避免了原锁扣式定位方式模具承受应力局限于某一小范围的不足,整个模具均匀受力,不易出现龟裂现象,使用寿命大大延长;(3)本技术的一种耐用履带链板锻压组合模具,结构简单,改进合理,便于推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耐用履带链板锻压组合模具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耐用履带链板锻压组合模具的右视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镶块座;21、预锻上模;22、预锻下模;31、终锻上模;32、终锻下模;41、预锻上顶杆;42、预锻下顶杆;43、终锻上顶杆;44、终锻下顶杆;51 ;上镦粗座;52、下镦粗座;61、上镦粗镶块;62、下镦粗镶块;71、第一飞边槽;72、第二飞边槽;81、第一飞边桥;82、第二飞边桥;91、第一模腔段;92、第二模腔段;93、第三模腔段。【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耐用履带链板锻压组合模具,包括镶块座1、预锻模、终锻模、预锻顶杆、终锻顶杆和镦粗机构。所述的镶块座I为方形结构,该镶块座I设置有4块。所述的预锻模包括预锻上模21和预锻下模22,所述的终锻模包括终锻上模31和终锻下模32,预锻上模21、预锻下模22、终锻上模31和终锻下模32分别与镶块座I通过螺钉固连,此处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镶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用履带链板锻压组合模具,包括镶块座(1)、预锻模、终锻模、预锻顶杆、终锻顶杆和镦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镶块座(1)为方形结构,该镶块座(1)设置有4块,所述的预锻模包括预锻上模(21)和预锻下模(22),所述的终锻模包括终锻上模(31)和终锻下模(32),预锻上模(21)、预锻下模(22)、终锻上模(31)和终锻下模(32)分别与镶块座(1)固连,所述的预锻模位于终锻模的右侧;所述的预锻顶杆包括预锻上顶杆(41)和预锻下顶杆(42),预锻上顶杆(41)穿过镶块座(1)和预锻上模(21),预锻下顶杆(42)穿过镶块座(1)和预锻下模(22);所述的终锻顶杆包括终锻上顶杆(43)和终锻下顶杆(44),终锻上顶杆(43)穿过镶块座(1)和终锻上模(31),终锻下顶杆(44)穿过镶块座(1)和终锻下模(32);所述的预锻顶杆和终锻顶杆用于将锻压成型后锻件顶出模腔;所述的镦粗机构位于终锻模的左侧,该镦粗机构包括上镦粗座(51)、下镦粗座(52)、上镦粗镶块(61)和下镦粗镶块(62),所述的上镦粗镶块(61)位于上镦粗座(51)的下部,该上镦粗镶块(61)与上镦粗座(51)相固连,所述的下镦粗镶块(62)位于下镦粗座(52)的上部,该下镦粗镶块(62)与下镦粗座(52)相固连;所述的预锻上模(21)和预锻下模(22)、终锻上模(31)和终锻下模(32)之间均围合有模腔,该模腔包括第一模腔段(91)、第二模腔段(92)和第三模腔段(93),第一模腔段(91)和第三模腔段(93)位于第二模腔段(92)的两侧,所述的第二模腔段(92)倾斜设置,第二模腔段(92)与第一模腔段(91)相连的一端低于第二模腔段(92)与第三模腔段(93)相连的一端;所述的第一模腔段(9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飞边桥(81)和第一飞边槽(71);所述的第一飞边槽(71)、第一飞边桥(81)和第一模腔段(91)均向左上方倾斜,第一飞边槽(71)、第一飞边桥(81)和第一模腔段(91)处的分模线与竖直方向所夹钝角为β,所述的第三模腔段(9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飞边桥(82)和第二飞边槽(72),第二飞边槽(72)、第二飞边桥(82)和第三模腔段(93)均向右下方倾斜,第二飞边槽(72)、第二飞边桥(82)和第三模腔段(93)处的分模线与竖直方向所夹钝角也为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金虎夏大亭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长冶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