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37867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9 01:01
一种包括两个子变速器的机动车变速器,这两个子变速器具有相互同轴布置的输入轴,并且能通过使各配属的输入轴与驱动件(3)连接分别交替地并入到至从动件(4)的力流中,其中,第一子变速器的输入轴实施为变速器中心轴(1),并且第二子变速器的输入轴实施为变速器空心轴(2),其中,两个子变速器的从动件(4)由同轴于输入轴放置的输出轴(6)形成,并且平行于输入轴和输出轴(6)地设置有副轴(7),其中,从驱动件(3)传递到从动件(4)的转动运动能以多个分立传动比中的一个传动,这些分立传动比能分别通过借助副轴(7)、至少两个正齿轮级(10至15)来引导力流,并且通过操纵至少一个附属的换挡装置(S1、S2、S4至S7)而在子变速器之间切换的情况下能够负载换挡地呈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变速器的变速器空心轴(2)通过第一正齿轮级(10)与副轴(7)的实心轴(8)连接,此外,空心轴(9)与所述实心轴同轴地设置,所述空心轴(9)能通过第一换挡装置(S1)与实心轴(8)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并且能通过第二正齿轮级(11),通过操纵第二换挡装置(S2)与第一子变速器的变速器中心轴(1)联接,此外它能借助第三换挡装置(S3)与输出轴(6)直接连接,在一方面输出轴(6)与另一方面实心轴(8)或空心轴(9)之间设置有其它正齿轮级(12至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两个子变速器的机动车变速器,这两个子变速器具有相互同轴布置的输入轴,并且可通过使各配属的输入轴与驱动件(3)连接分别交替地并入到至从动件(4)的力流中。在此,第一子变速器的输入轴实施为变速器中心轴(1),并且第二子变速器的输入轴实施为变速器空心轴(2)。此外,两个子变速器的从动件(4)由同轴于输入轴放置的输出轴(6)形成,并且平行于输入轴和输出轴(6)地设置有副轴(7),其中,从驱动件(3)传递到从动件(4)的转动运动可以多个分立传动比中的一个传动,这些分立传动比可分别通过借助副轴(7)、至少两个正齿轮级(10至15)来引导力流,并且通过操纵至少一个附属的换挡装置(S1、S2、S4至S7)而在子变速器之间切换的情况下能负载换挡地呈现。为了在尽可能少的正齿轮级(10至15)和换挡装置(S1至S7)的情况下得到尽可能多数量的可表现出的挡位,第二子变速器的变速器空心轴(2)通过第一正齿轮级(10)与副轴(7)的实心轴(8)连接,此外,空心轴(9)与该实心轴同轴地布置。此外,空心轴(9)可通过第一换挡装置(S1)与实心轴(8)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并且可通过第二正齿轮级(11),通过操纵第二换挡装置(S2)与第一子变速器的变速器中心轴(1)联接,此外,该变速器中心轴可以借助第三换挡装置(S3)与输出轴(6)直接连接。此外在一方面输出轴(6)与另一方面实心轴(8)或空心轴(9)之间设置有其它正齿轮级(12至15)。【专利说明】机动车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两个子变速器的机动车变速器,这两个子变速器具有相互同轴布置的输入轴,并且可通过使各配属的输入轴与驱动件连接分别交替地并入到至从动件的力流中,其中,第一子变速器的输入轴实施为变速器中心轴,并且第二子变速器的输入轴实施为变速器空心轴,其中,两个子变速器的驱动件由同轴于输入轴放置的输出轴形成,并且平行于输入轴和输出轴地设置有副轴,并且其中,从驱动件传递到从动件的转动运动可以多个分立传动比中的一个传动,这些分立传动比可分别通过借助副轴、至少两个正齿轮级来引导力流,并且通过操纵至少一个附属的换挡装置而在子变速器之间切换的情况下能负载换挡地呈现。
技术介绍
此外,这种机动车变速器实施为所谓的双离合变速器,其中,两个子变速器的输入轴可通过各附属的负载换挡元件与驱动件连接,其中,两个负载换挡元件于是在此联合成为双离合器。通过这种机动车变速器表现出的挡位在此交替地分配到两个子变速器上,从而一个子变速器表现出奇数挡位,另一个子变速器表现出偶数挡位。通常,各个挡位在此通过一个或多个正齿轮级分别以分立的传动比来限定,其中,这些正齿轮级于是可通过附属的换挡装置并入到力流中,从而表现出在机动车变速器的驱动件与从动件之间的相应的传动比。通过将挡位交替分配到两个子变速器上可能的是,在以某个配属于一个子变速器的挡位行驶时,总是在另一子变速器中已经通过相应地操纵换挡装置来预选出随后的挡位,其中,可通过打开子变速器的负载换挡元件和紧接着随后闭合另一子变速器的负载换挡元件而表现为最终切换到随后的挡位中。由此,机动车变速器的挡位可在负载情况下换挡,基于近似无牵引力中断的挡位切换,这改进了机动车的加速能力,并且能够实现更舒适的换挡过程。此外,双离合变速器在此也实施为带有相互同轴的驱动件和从动件,以及对此平行的副轴,从而可在径向方向上实现紧凑的结构。此外,双离合变速器的设计方案是公知的,其中,通过借助多个正齿轮级引导力流而表现出变速器的各个挡位,从而相对于传统的变速器可以少量的正齿轮级表现出相应地多的挡位数量。由DElO 2006 054 281A1得知这种机动车变速器,该机动车变速器设计为双离合变速器,并且包括具有相互同轴布置的输入轴的两个子变速器。通过借助各个负载换挡元件来连接各配属的输入轴,两个子变速器可以分别交替地并入到从驱动件至从动件的力流中,其中,第一子变速器的输入轴在此实施为变速器中心轴,并且第二子变速器的输入轴实施为变速器空心轴。与两个输入轴同轴地设置有构造成两个子变速器的从动件的输出轴,其中,驱动件的转动运动可以以多个分立传动比中的一个传递到从动件上,具体方式为,通过平行于输入轴和输出轴设置的副轴引导力流。在此,至少两个正齿轮级分别以分立的传动比,借助操纵附属的换挡装置接通到力流中,其中,通过操纵换挡装置和借助附属的正齿轮级来相应地引导力流的组合可以表现出多个传动比。然而此外也可能的是,通过操纵位于中间的换挡装置来将变速器中心轴的转动运动分立地传递到输出轴上。
技术实现思路
从之前描述的现有技术出发,现在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机动车变速器,其中,可借助尽量少数量的正齿轮级和换挡装置来表现出多数量的可负载换挡的挡位级。该任务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结合权利要求1说明的特征来解决。随后的从属权利要求分别陈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改进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机动车变速器包括两个子变速器,这两个子变速器具有相互同轴布置的输入轴,并且通过使各配属的输入轴与驱动件连接可以分别交替地并入到至从动件的力流中。在此,第一子变速器的输入轴实施为变速器中心轴,并且第二子变速器的输入轴实施为变速器空心轴。机动车变速器的从动件由同轴于输入轴放置的输出轴形成,其中,与输入轴和输出轴平行地设置有副轴。从驱动件传递到从动件上的转动运动现在可以以多个分立(diskreten)传动比中的一个传动,这些分立传动比分别通过借助副轴、至少两个正齿轮级来引导力流,并且通过操纵至少一个附属的换挡装置而在子变速器之间切换的情况下能负载换挡地呈现。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换挡装置在此优选实施为同步装置,其中,在通过一个或多个位于中间的同步环及其摩擦锥结合离合器体上的摩擦锥而将空套轮(Losrad)与变速器轴之间的转速差减少之后,正齿轮级的、可转动地支承在各自的变速器轴上的空套轮的形状锁合的联接通过可轴向移动的滑动套筒结合设置在空套轮上的离合器体和设置在变速器轴上的同步器来建立。然而为此替选地,原则上也可考虑,换挡装置设计为形状锁合的换挡装置,例如爪式离合器,或者也设计为力锁合的换挡装置,例如膜片式离合器。根据本专利技术,两个子变速器的输入轴与驱动件的连接尤其通过各配属的负载换挡元件进行,所述负载换挡元件在此优选联合成为双离合器。双离合器在此尤其设计为湿式双离合器,但其在待传递的扭矩低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为干式双离合器。但除了两个负载换挡元件以外,输入轴的连接也可由单个的、使输入轴与驱动件联接的负载换挡元件和输入轴之间的形状锁合的离合器形成,其中在此,在从一个子变速器过渡到另一子变速器时通过电机表现出驱动力矩,该电机在换挡和并入另一子变速器期间被驱动,并且与另一输入轴连接。但此外通过设置行星齿轮变速器也可以考虑,通过电机和汽车的推进设施共同提供驱动力矩。此外还可以将双换挡元件设置在输入轴的区域内。本专利技术现在包括如下技术原理,S卩,第二子变速器的变速器空心轴通过第一正齿轮级与副轴的实心轴连接,此外关于该实心轴同轴地设置有一个空心轴。该空心轴可以通过第一换挡装置与实心轴抗相对转动地联接,并且可借助第二正齿轮级,通过操纵第二换挡装置与第一子变速器的变速器中心轴联接。变速器中心轴又可以借助第三换挡装置与输出轴直接连接。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两个子变速器的机动车变速器,这两个子变速器具有相互同轴布置的输入轴,并且能通过使各配属的输入轴与驱动件(3)连接分别交替地并入到至从动件(4)的力流中,其中,第一子变速器的输入轴实施为变速器中心轴(1),并且第二子变速器的输入轴实施为变速器空心轴(2),其中,两个子变速器的从动件(4)由同轴于输入轴放置的输出轴(6)形成,并且平行于输入轴和输出轴(6)地设置有副轴(7),其中,从驱动件(3)传递到从动件(4)的转动运动能以多个分立传动比中的一个传动,这些分立传动比能分别通过借助副轴(7)、至少两个正齿轮级(10至15)来引导力流,并且通过操纵至少一个附属的换挡装置(S1、S2、S4至S7)而在子变速器之间切换的情况下能够负载换挡地呈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变速器的变速器空心轴(2)通过第一正齿轮级(10)与副轴(7)的实心轴(8)连接,此外,空心轴(9)与所述实心轴同轴地设置,所述空心轴(9)能通过第一换挡装置(S1)与实心轴(8)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并且能通过第二正齿轮级(11),通过操纵第二换挡装置(S2)与第一子变速器的变速器中心轴(1)联接,此外它能借助第三换挡装置(S3)与输出轴(6)直接连接,在一方面输出轴(6)与另一方面实心轴(8)或空心轴(9)之间设置有其它正齿轮级(12至1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夏埃尔·韦克斯
申请(专利权)人: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