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与手持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3523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8 06:30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包括:第一可挠性基材,包括配置于该显示面板上的本体以及位于该显示面板之外的延伸部,该延伸部连接该本体并且相对于该本体弯折;以及感测线路,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配置于该第一可挠性基材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与手持式电子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与一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可挠性基材与一感测线路。第一可挠性基材包括配置于显示面板上的一本体以及位于显示面板之外的一延伸部。延伸部连接本体并且适于相对于本体弯折。感测线路包括配置于第一可挠性基材上的多条第一连接线。另揭露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具有所述触控显示装置。【专利说明】触控显示装置与手持式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与具有此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与应用此触控显示装置的手持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各式的电子装置的输入装置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面板作为输入装置。因此,使用者仅需以手指触碰电子装置的荧幕,即可阅读数据或输入数据。一般来说,触控面板依照其感测方式大致可区分为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声波式以及电磁式等,其中又以电阻式及电容式为主流。以电容式触控面板而言,其将多个透明导电的导电感测垫贴合至基板上,使其形成触控感测阵列。据此,使用者仅需轻触其的表面即可进行感应以操作触控面板,具有反应时间快、可靠度佳以及耐用度高等优点。图1为一现有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电子装置100包括机体110与组装在所述机体110内的显示模块120、触控面板130与透明上盖140。触控面板130通过配置多个感测电极(未绘示),并经由多条连接线132连接至对应的控制元件,以使电子装置100具有触控功能。此外,透明上盖140的外围具有遮蔽部142,用以遮蔽触控面板130于边缘处的连接线132或其它不透光的元件,避免上述线路与元件外露。然而,因应荧幕外型设计朝向轻量化以及大尺寸显示的发展,通常会通过缩小前述遮蔽部142等位于荧幕周围的非显示区,来使显示模块120符合窄边框(slim border)的设计需求,并提高荧幕的显示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可缩小荧幕周围的非显示区,提高装置内部的空间设计的弹性,并且可符合窄边框的设计需求,争取较大的显示区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前述触控显示装置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与一触控面板。此触控面板包括第一可挠性基材与一感测线路。第一可挠性基材包括配置于显示面板上的一本体以及位于显示面板之外的一延伸部。延伸部连接本体并且适于相对于本体弯折。感测线路包括配置于第一可挠性基材上的多条第一连接线。本专利技术更提出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机体与上述触控显示装置。机体具有一容置开口,且触控显示装置配置于容置开口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延伸部适于沿一折线相对于本体弯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折线包括多个破孔或至少一压痕。这些破孔或压痕避开各条第一连接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条第一连接线具有通过折线的一第一部分以及位于第一部分之外的一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线宽大于第二部分的线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条第一连接线的第一部分的线宽介于0.1微米至10微米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条第一连接线的第一部分的线宽介于3微米至5微米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连接线的材质包括金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连接线的材质包括铜或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线路位于第一可挠性基材的一第一表面上,且感测线路还包括一感测阵列、多个第一接垫、多个第二接垫与多个第二连接线。感测阵列位于本体上,且感测阵列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多个第二感测电极。第一接垫位于第一可挠性基材的外围,且第一连接线分别连接于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一接垫之间。第二接垫位于第一可挠性基材的外围。第二连接线分别连接于第二感测电极与第二接垫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第二可挠性基材,其配置于第一可挠性基材的本体上,且第二可挠性基材暴露出延伸部。感测线路包括一第一感测线路与一第二感测线路。第一感测线路位于第一可挠性基材的一第一表面上。第一感测线路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多个第一接垫与第一连接线。第一感测电极位于本体上。第一接垫位于第一可挠性基材的外围。各条第一连接线分别连接于各个第一感测电极与各个第一接垫之间。第二感测线路位于第二可挠性基材的一第二表面上,且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第二感测线路包括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多个第二接垫与多条第二连接线。第二接垫位于第二可挠性基材的外围。各条第二连接线分别连接于各个第二感测电极与各个第二接垫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此外,触控显示装置更包括一背光模块,其配置于显示面板之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承载框,其围绕并承载显示面板。此外,延伸部被弯折并贴附于承载框的一侧面。再者,延伸部更延伸贴附于承载框的一底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透明上盖,其贴附于触控面板上。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触控显示装置在组装触控面板组装时,可将第一可挠性基材的延伸部沿着折线弯折,使得延伸部上的部分第一连接线位于显示面板的侧边,因此不需要再通过遮蔽部来遮蔽此部分的第一连接线。换言之,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可以缩小触控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的面积,使其符合窄边框的设计需求。另外,由于基材上的各条第一连接线于通过折线的第一部分的线宽大于第二部分的线宽,因此可强化弯折处的第一连接线的强度,避免第一可挠性基材沿着折线弯折后造成第一连接线断裂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可靠度。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一现有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的触控面板于展开时的剖面示意图;图4、图5为图3的触控面板的一仰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7的触控面板于展开时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4的折线于区域Al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图4的折线于区域Al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A、IB:手持式电子装置10:机体12:容置开口100:电子装置110:机体120:显示模块130:触控面板132:连接线140:透明上盖142:遮蔽部200:触控显示装置210:显示面板212:第一基板214:第二基板216:液晶层218:第一偏光片219:第二偏光片220、320、420:触控面板222,322:第一可挠性基材222a:本体222b,322b:延伸部230:透明上盖232:遮蔽部240:背光模块250:承载框260:第一感测线路262:第一连接线262a:第一部分262b:第二部分264:感测阵列264a:第一感测电极264b:第二感测电极266:第一接垫268:第二接垫269:第二连接线270:第二感测线路422:第二可挠性基材Dl: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Hl:破孔L1:折线01、02、03:光学胶Pl:压痕S1:第一表面S2:第二表面W1、W2:线宽【具体实施方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的触控面板于展开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包括:第一可挠性基材,包括配置于该显示面板上的本体以及位于该显示面板之外的延伸部,该延伸部连接该本体并且相对于该本体弯折;以及感测线路,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配置于该第一可挠性基材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至仁林明田叶至善
申请(专利权)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