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酸锰矿浮选剂及浮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3040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7 02:08
一种碳酸锰矿浮选剂,其特征在于浮选剂以大豆油,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为原料,将大豆油乳化后的产物,与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被碱中和后的产物进行反应制得,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在装有冷凝管的三口瓶中加入大豆油、蒸馏水和乳化剂,再加入催化剂浓硫酸,加热至90℃~100℃反应10?15小时,冷却,转入分液漏斗,分液保留油相,然后加入足量无水乙醇溶解油相,保留上层乙醇液,旋转蒸发去除乙醇得到A,所述大豆油与蒸馏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2~1:5g/ml、乳化剂的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2%~4%,浓硫酸的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10%~15%;(2)将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使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分散,冰水浴降温至冰水温度,再加入NaOH,搅拌游离0.5?1小时,过滤,将滤得物用甲醇洗涤后得滤液B,所述盐酸羟胺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H2OH·HCl:NaOH=1:1.0~1:1.2,硫酸羟胺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H2OH·H2SO4:NaOH=1:2.0~1:2.8;(3)将滤液B转移到容器中,加热到30?60℃,缓慢滴加A,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加入NaOH溶液对未完全反应的脂肪酸进行皂化,直至产物pH=7~8,最后蒸干得到浮选剂产品,其中A和B的添加量按照物质的量大豆油:NH2OH=1:2.4~1:3.2确定,大豆油以三油酸甘油酯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浮选剂以大豆油,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为主要原料,将大豆油乳化后的产物,与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被碱中和后的产物进行反应制得。采用该浮选剂回收碳酸锰的浮选方法包括原矿处理和闭路循环浮选两个步骤。该浮选剂对碳酸锰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用该浮选剂能够将原矿品位为8%-12%的低品位碳酸锰矿仅通过“一粗一精一扫”循环构成的闭路循环浮选工艺后得到的浮选精矿的品位提升到20%以上,且锰回收率大于85%,且浮选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抑制剂,整个生产成本显著降低。【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为一种从碳酸锰矿中回收碳酸锰的浮选剂及基于该浮选剂的浮选方法,属于矿物浮选

技术介绍
锰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锰系铁合金、锰盐等各种锰的化合物,是化工冶金工业发展中应用广泛的材料之一。在我国的锰矿储量中,富锰矿(氧化锰矿含锰大于30%、碳酸锰矿含锰大于25%)储量只占6.4%,其中有部分富锰矿仍需要通过加工才能使用,而贫锰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3.6%。随着近年来我国冶金、化学、电子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锰矿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国已成为锰矿石进口大国。为缓解锰矿石供需矛盾,必须对低品位锰矿进行富集,解决锰矿资源规模化利用的问题。我国大部分为“贫” “细” “杂”的难选碳酸锰矿(MnCO3含量为10±2%),需要将低品位碳酸锰矿与进口高品位碳酸锰配矿才能生产电解锰,导致成本高,能耗大,所以提高低品位难选碳酸锰矿的品位,使电解锰生产企业无需配进口富矿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磁选和浮选的方法对碳酸锰矿进行选矿:磁选富集程度不高,品位可提高8%左右,但回收率很低,很大程度造成锰矿物的损失;浮选法是解决微细粒锰矿物选矿的有效手段,常用的碳酸锰捕收剂有油酸、油酸钠、脂肪酸盐等。专利CN101733194A (—种低品位碳酸锰矿石的选矿方法,)采用磁-浮流程回收碳酸锰,其选用的碳酸锰捕收剂为油酸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该方法能够将品位8%左右的低品位锰矿经过磁选和浮选结合后可以获得磁选精矿品位达25%,浮选精矿品位达18%、锰回收率大于80%的锰精矿。专利CN101371998A (—种低品位碳酸锰矿石浮选方法)采用单一浮选回收碳酸锰矿石,其选用的捕收剂为油酸钠。锰含量10%的原矿进行闭路循环浮选,经一次初选,再将初选产品经三次精选后可得20%以上的锰精矿粉。专利CN102580858A (—种从炭质碳酸锰矿中回收碳酸锰的组合捕收剂及其浮选方法)采用至少含有烃基羧酸、烃基磺酸和烃基羟肟酸三种成分的组合捕收剂从炭质碳酸锰矿中回收碳酸锰。综上所述,目前碳酸锰的选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磁选-浮选联用,该法会导致铁杂质的引入,不利于锰矿的后续电解利用;另一种单一浮选法,但却普遍存在浮选剂制备麻烦,选择性不高,浮选工艺复杂,浮选效率不高的缺点,还存在浮选过程中需要添加多种抑制剂,工序复杂、成本高的问题。因此,研究出一种对碳酸锰具有良好选择性的浮选剂并制定简单合理的浮选工艺对于低品位碳酸猛矿的富集回收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碳酸锰矿浮选剂及浮选方法。这种浮选剂对碳酸锰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采用该浮选剂能够将原矿品位为8%-12%的低品位碳酸锰矿仅通过“一粗一精一扫”循环构成的闭路循环浮选工艺后得到的浮选精矿的品位提升到20%以上,且锰回收率大于85%。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碳酸锰矿浮选剂,以大豆油,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为原料,将大豆油乳化后的产物,与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被碱中和后的产物进行反应制得,具体制备方法如下:(I)在装有冷凝管的三口瓶中加入大豆油、蒸馏水和乳化剂,再加入催化剂浓硫酸,加热至90°C?100°C反应10-15小时,冷却,转入分液漏斗,分液保留油相,然后加入足量无水乙醇溶解油相,保留上层乙醇液,旋转蒸发去除乙醇得到A,所述大豆油与蒸馏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2?l:5g/ml、乳化剂的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2%?4%,浓硫酸的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10%?15% ;(2)将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使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分散,冰水浴降温至冰水温度,再加入NaOH,搅拌游离0.5-1小时,过滤,将滤得物用甲醇洗涤后得滤液B,所述盐酸羟胺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H2OH -HCl:NaOH=l: 1.0?1: 1.2,硫酸羟胺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H2OH.H2SO4 =NaOH=1:2.0?1:2.8 ;(3)将滤液B转移到容器中,加热到30_60°C,缓慢滴加A,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加入NaOH溶液对未完全反应的脂肪酸进行皂化,直至产物pH=7?8,最后蒸干得到浮选剂产品,其中A和B的添加量按照物质的量大豆油=NH2OH=1: 2.4?1:3.2确定,大豆油以三油酸甘油酯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基于上述浮选剂的碳酸锰矿浮选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I)原矿处理:首先将矿样研磨至所含小于0.074mm粒径的粉末比例大于90%,使碳酸锰与脉石矿物分离,得到矿粉;然后将矿粉加水调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25%矿浆;(2)闭路循环浮选:将处理后的原矿加入浮选机中进行闭路循环浮选,闭路循环浮选由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和一次扫选循环构成,即通过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和一次扫选后得到碳酸锰精矿、尾矿和中矿,所得中矿全部返回矿粉中继续进入浮选机进行闭路循环浮选,直至最终只得到碳酸锰精矿和尾矿。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步骤(2)中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和一次扫选的具体过程是首先将矿浆搅拌均匀后往其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15%的碳酸钠水溶液调节体系PH值至7?8 ;然后按1500?1800克/吨矿粉的比例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15%的水玻璃溶液,进行搅拌,调整矿浆至硅酸盐矿物吸附完全后,再按1500?1800克/吨矿粉的比例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3%的浮选剂溶液,进行粗选,得到粗精矿和粗尾矿;往粗选所得的粗精矿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15%的水玻璃溶液750?900克/吨,再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3%的浮选剂溶液500?600克/吨,进行精选得到精矿和中矿,同时往粗选所得的粗尾矿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3%的浮选剂溶液500?600克/吨后进行扫选得到中矿和尾矿。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以大豆油,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为主要原料,将大豆油乳化后的产物,与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被碱中和后的产物进行反应即得到浮选剂,所得浮选剂对碳酸锰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采用该浮选剂能够将原矿品位为8%-12%的低品位碳酸锰矿仅通过由“一粗一精一扫”循环构成的闭路循环浮选工艺后得到的浮选精矿的品位提升到20%以上,锰回收率大于85%,且制备该浮选剂的工艺过程简单。采用这种浮选剂可简化浮选工艺流程,将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由一次粗选、多次精选和一次或多次扫选构成的循环浮选工艺简化为“一粗一精一扫”(即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和一次扫选)构成的闭路循环浮选工艺,大幅提高了浮选效率,且浮选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抑制剂,整个生产成本显著降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碳酸锰矿浮选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酸锰矿浮选剂,其特征在于浮选剂以大豆油,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为原料,将大豆油乳化后的产物,与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被碱中和后的产物进行反应制得,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在装有冷凝管的三口瓶中加入大豆油、蒸馏水和乳化剂,再加入催化剂浓硫酸,加热至90℃~100℃反应10?15小时,冷却,转入分液漏斗,分液保留油相,然后加入足量无水乙醇溶解油相,保留上层乙醇液,旋转蒸发去除乙醇得到A,所述大豆油与蒸馏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2~1:5g/ml、乳化剂的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2%~4%,浓硫酸的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10%~15%;(2)将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使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分散,冰水浴降温至冰水温度,再加入NaOH,搅拌游离0.5?1小时,过滤,将滤得物用甲醇洗涤后得滤液B,所述盐酸羟胺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H2OH·HCl:NaOH=1:1.0~1:1.2,硫酸羟胺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H2OH·H2SO4:NaOH=1:2.0~1:2.8;(3)将滤液B转移到容器中,加热到30?60℃,缓慢滴加A,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加入NaOH溶液对未完全反应的脂肪酸进行皂化,直至产物pH=7~8,最后蒸干得到浮选剂产品,其中A和B的添加量按照物质的量大豆油:NH2OH=1:2.4~1:3.2确定,大豆油以三油酸甘油酯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梁欢周凤张飞霞徐晓晴严春杰葛文陈婷杨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