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取斑尾复虾虎鱼生态早繁苗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2324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6 13:42
一种获取斑尾复虾虎鱼生态早繁苗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亲本鱼的选择与放养:每年的11—12月份从池塘捕获的鱼群中,挑选体格健壮,活力好,鳞片和鳍条完整,体表光滑无伤痕,规格在100—250克的亲本鱼,套养到供菊黄东方豚越冬的池塘,而池塘的上方用尼龙簿膜搭建成保温大棚的池塘,亲本鱼放养可先或后于菊黄东方豚,雌雄比为1:1,亩放养量控制在10—12尾;并及时投放规格600个/公斤左右的活体脊尾白虾,亩放3—5公斤,一方面作为越冬培育期亲鱼饲料,另一方面其后期繁殖幼体可作为仔鱼饵料,期间无需再专门投喂;池塘的选择、准备和暖棚的搭建:套养培育用池塘3—8亩,进排水方便,池底平整,土质松软,蓄水能力保持在1.2米以上,以3—4亩配备1.5kw增氧机一台,放养鱼类前按菊黄东方豚放养要求,做好池塘的整修,清理工作,先用漂白粉20ppm带水药塘,药塘时池底留水20公分,以利杀灭病虫害,3天后放干药塘水,再施放生石灰50公斤/亩,改善池塘底质,放鱼前先进水30公分,2天后排干,再新进新水至1米,盐度保持在6‰—15‰,盐度过高可淡化、盐度过低可加盐卤,调节到此范围,并于放鱼前一周蓄好水,确保水质安全良好,池塘保温暖棚搭建在11月,冷空气频繁来袭、水温加速下降前完成;水位、水质控制:亲本鱼套养期间,按菊黄东方豚越冬管理要求,池塘水位保持在1.2米以上,盐度保持在6‰以上,日常做好水质监控,视状况定期换水,保持水质良好;鱼苗的收集与分放:冬季池塘保温暖棚内的水温保持比外界高5℃以上,且稳定,亲本鱼的有效积温时间长,性腺发育快,产卵繁殖时间早,3月上旬即可见苗,3月20号以后采样检查,跟踪鱼苗生长情况,至4月上旬,待鱼苗长至4—6厘米,先用2.8厘米网眼的有节网拉网,移走菊黄东方豚,再用网目为20目的皮条网拉网收集,并根据需要分放到各塘饲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涉及虾虎鱼提早繁殖获取早苗技术,本专利技术包括亲本鱼的挑选,放养数量的控制,池塘保温暖棚的选择,越冬培育,鱼苗的收集,其特征是11—12月份挑选规格在100—250克的亲本鱼,套养到供菊黄东方豚越冬,而上方用尼龙簿膜搭建成保温大棚的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雌雄1:1,亩放养量控制在10—12尾,越冬培育期亩放3—5公斤活体脊尾白虾,作为亲鱼饲料,定期换水,保持良好水质状况,池塘水位保持在1.2米、盐度保持在6‰—15‰;翌年3月20号以后采样鱼苗,检查生长情况,待鱼苗长至4—6厘米及时收集分放。【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虾虎鱼提早繁殖获取早苗的方法,尤其是获取斑尾复虾虎鱼的生态早繁苗种的方法。
技术介绍
斑尾复奸虎鱼ommaturus Richardson),又名矛尾复奸虎鱼或斑尾复虾虎鱼,属鲈型目,虾虎鱼科,刺虾虎鱼属。俗称光鱼,油光鱼等,广泛分布于沿海,港湾及河口地区,喜栖息于淤泥或泥沙底质的水域。是一种习性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幼鱼、虾、蟹和小型软体动物,同类间大个体残食小个体也较常见。斑尾复虾虎鱼的个体较大,生长较快,当年成鱼个体可长至150g — 250g,少量个体可长至500g左右;其肉质细嫩、无丝骨、出肉率高、味道鲜美,深受市民熟悉和青睐,具一定的经济价值。虽然斑尾复虾虎鱼在近海沿岸地区有一定的产量,但市场供需矛盾仍较突出。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有学者陆续对斑尾复虾虎鱼开展一些生物学的研究,近年来对其繁殖和养殖也已逐渐发展起来,但利用现有池塘保温暖棚,套养亲本于其他越冬鱼类,促使其提早繁殖,以获取生态早繁苗种还未见报道。自然环境条件下,斑尾复虾虎鱼从4月一 11月的有效生长期在8个月左右,经过越冬,翌年春天完成繁殖任务后,个体死亡,故为一年生暖温性近岸底层鱼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套养过程亲本鱼的挑选,放养数量的控制,池塘保温暖棚大小的选择,越冬培育,鱼苗的收集;其特征是每年的11 一 12月份挑选体格健壮,活力好,鳞片和鳍条完整,体表光滑无伤痕,规格在100— 250克的亲本鱼,套养到供菊黄东方豚越冬,而上方用尼龙簿膜搭建成保温大棚的池塘,面积以3— 8亩为宜(不宜过大,过大对保温暖棚的搭建和以后收集鱼苗带来不便),进排水`方便,池底平整,土质松软,蓄水能力保持在1.2米以上;放养鱼类前按菊黄东方豚放养要求,做好池塘的整修,清理工作,先用漂白粉20ppm带水药塘,药塘时池底留水20公分,以利杀灭病虫害;3天后放干药塘水,再施放生石灰50公斤/亩,改善池塘底质;放鱼前先进水30公分,2天后排干,再新进新水至I米,盐度保持在6%。一 15%。,并于放鱼前一周蓄好水,确保水质安全良好;池塘保温暖棚搭建在11月,冷空气频繁来袭、水温加速下降前完成;亲本鱼放养可先或后于菊黄东方豚,雌雄比为1:1,亩放养量在10 —12尾,水质以清、淡为主,水中适合鱼苗开口的基础生物饵料如轮虫、桡足类,轮虫在3000个/升、桡足类在50个/升,因基础饵料因素的制约,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好亲本鱼的放养量,否则得不偿失,结果不理想;以亩放10尾亲本鱼的产苗量与水体基础生物饵料供应较匹配,放养好斑尾复虾虎鱼亲本鱼后要及时投放规格在600个/公斤的活体脊尾白虾,亩放3— 5公斤,一方面作为越冬培育期亲鱼饲料,另一方面其后期繁殖幼体可作为仔鱼饵料,期间无需再专门投喂;以3— 4亩配备1.5kw增氧机一台,日常监控水质,视状况定期换水,保持水质良好,池塘水位保持在1.2米以上;翌年3月20号以后采样鱼苗,检查生长情况,待鱼苗长至4一6厘米,先用2.8厘米网眼的有节网拉网,移走菊黄东方豚,再用网目为20目的皮条网拉网收集斑尾复虾虎鱼苗种往外分放。本专利技术具以下显著特点:1)充分利用现有越冬设施、设备,不需额外投入增加支出成本;2)获取苗种时间比自然环境条件下整整提前一个月以上,获取的生态早苗全长已达4.5厘米左右,而自然苗仅在2.6厘米左右,个体差异明显,对于一年生的斑尾复虾虎鱼来说,有效延长斑尾复虾虎鱼的生长周期,从而为斑尾复虾虎鱼赢得生长时间,整体提高养殖商品鱼个体,提升商品鱼品质;3)本专利技术成本低,效率高,管理方便,可操作性强,易于被生产单位接受和推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生产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亲本鱼的选择与放养:每年的11 一 12月份从池塘捕获的鱼群中,挑选体格健壮,活力好,鳞片和鳍条完整,体表光滑无伤痕,规格在100— 250克的亲本鱼,套养到供菊黄东方豚越冬的池塘,而池塘的上方用尼龙簿膜搭建成保温大棚的池塘,亲本鱼放养可先或后于菊黄东方豚,雌雄比为1: 1,亩放养量控制在10 —12尾;并及时投放规格600个/公斤的活体脊尾白虾,亩放3— 5公斤,一方面作为越冬培育期亲鱼饲料,另一方面其后期繁殖幼体可作为仔鱼饵料,期间无需再专门投喂; 池塘的选择、准备和暖棚的搭建:套养培育用池塘3— 8亩,进排水方便,池底平整,土质松软,蓄水能力保持在1.2米以上,以3—4亩配备1.5kw增氧机一台,放养鱼类前按菊黄东方豚放养要求,做好池塘的整修,清理工作,先用漂白粉20ppm带水药塘,药塘时池底留水20公分,以利杀灭病虫害,3天后放干药塘水,再施放生石灰50公斤/亩,改善池塘底质,放鱼前先进水30公分,2 天后排干,再新进新水至I米,盐度保持在6%。一 15%。,盐度过高可淡化、盐度过低可加盐卤,调节到此范围,并于放鱼前一周蓄好水,确保水质安全良好,池塘保温暖棚搭建在11月,冷空气频繁来袭、水温加速下降前完成; 水位、水质控制:亲本鱼套养期间,按菊黄东方豚越冬管理要求,池塘水位保持在1.2米以上,盐度保持在6%。以上,日常做好水质监控,视状况定期换水,保持水质良好; 鱼苗的收集与分放:冬季池塘保温暖棚内的水温保持比外界高5°C以上,且稳定,亲本鱼的有效积温时间长,性腺发育快,产卵繁殖时间早,3月上旬即可见苗,3月20号以后采样检查,跟踪鱼苗生长情况,至4月上旬(外界水温已稳定在15°C左右,暖棚内越冬菊黄东方豚可移到棚外饲养),待鱼苗长至4一6厘米(过小不易拉网采集),先用2.8厘米网眼的有节网拉网,移走菊黄东方豚,再用网目为20目的皮条网(聚乙烯网)拉网收集,并根据需要分放到各塘饲养;苗种收集的规格选择,步骤和收集工具的选用也是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技术,经过多次实践操作,斑尾复虾虎鱼鱼苗在4一6厘米最适宜捕捞收集,过小活动力差,易粘附于网衣,抖落下来费力,苗体娇嫩,收网集中时易损伤;过大活动力强,抓捕困难。鱼苗收集前必须先要移走菊黄东方豚,用2.8厘米网眼的有节网拉网,便于斑尾复虾虎鱼鱼苗从网眼逃出,免受大鱼的侵害。收集斑尾复虾虎鱼鱼苗可先拉半网分放,再全池整体拉;一下整池拉网,数量多,挤压一起易损伤,影响分苗后的成活率;实践证明选用20目的皮条网拉网收集最为适宜;网目稍大,易引起鱼苗刺入网眼,损害鱼体;网目过密,操作困难,不适宜生产性使用。按照上述方法,2012-2013年,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西场菊黄东方飩越冬土池大棚中进行斑尾复虾虎鱼生态早繁实验,主要数据如下:池塘面积为9亩,2012年11月13至15日,放入越冬菊黄东方飩鱼种27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获取斑尾复虾虎鱼生态早繁苗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亲本鱼的选择与放养:每年的11—12月份从池塘捕获的鱼群中,挑选体格健壮,活力好,鳞片和鳍条完整,体表光滑无伤痕,规格在100—250克的亲本鱼,套养到供菊黄东方豚越冬的池塘,而池塘的上方用尼龙簿膜搭建成保温大棚的池塘,亲本鱼放养可先或后于菊黄东方豚,雌雄比为1:1,亩放养量控制在10—12尾;并及时投放规格600个/公斤左右的活体脊尾白虾,亩放3—5公斤,一方面作为越冬培育期亲鱼饲料,另一方面其后期繁殖幼体可作为仔鱼饵料,期间无需再专门投喂;池塘的选择、准备和暖棚的搭建:套养培育用池塘3—8亩,进排水方便,池底平整,土质松软,蓄水能力保持在1.2米以上,以3—4亩配备1.5kw增氧机一台,放养鱼类前按菊黄东方豚放养要求,做好池塘的整修,清理工作,先用漂白粉20ppm带水药塘,药塘时池底留水20公分,以利杀灭病虫害,3天后放干药塘水,再施放生石灰50公斤/亩,改善池塘底质,放鱼前先进水30公分,2天后排干,再新进新水至1米,盐度保持在6‰—15‰,盐度过高可淡化、盐度过低可加盐卤,调节到此范围,并于放鱼前一周蓄好水,确保水质安全良好,池塘保温暖棚搭建在11月,冷空气频繁来袭、水温加速下降前完成;水位、水质控制:亲本鱼套养期间,按菊黄东方豚越冬管理要求,池塘水位保持在1.2米以上,盐度保持在6‰以上,日常做好水质监控,视状况定期换水,保持水质良好;鱼苗的收集与分放:冬季池塘保温暖棚内的水温保持比外界高5℃以上,且稳定,亲本鱼的有效积温时间长,性腺发育快,产卵繁殖时间早,3月上旬即可见苗,3月20号以后采样检查,跟踪鱼苗生长情况,至4月上旬,待鱼苗长至4—6厘米,先用2.8厘米网眼的有节网拉网,移走菊黄东方豚,再用网目为20目的皮条网拉网收集,并根据需要分放到各塘饲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华施永海张根玉陆根海张海明刘建忠谢永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