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参和金乌贼池塘混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487126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0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参和金乌贼池塘混养方法,步骤包括池塘选择,池塘改造,池塘肥水,海参苗种投放,饵料投喂,养成管理,金乌贼捕捞收获和海参后续养殖及捕获。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金乌贼可捕杀对海参不利的小蟹、小虾和虾虎鱼等敌害,两者混合养殖时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的特点,对海参和金乌贼进行混养;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起到海参和金乌贼产量增值增效作用,提高水体的利用率,达到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海参因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极高而名列海产八珍之首。它主要分布于我国辽东 半岛和山东半岛、俄罗斯东部、日本和韩国沿海。我国的海参养殖生物学研究始于上世纪 50年代初,规模化育苗技术在80年代初期取得突破;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 续稳定发展和水产品消费水平的提高,海参的增养殖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以山东、辽 宁、河北沿海为养殖核心区、并以南北接力形式延伸到闽浙沿海的海参增养殖产业群。目 前海参是我国海水养殖单品种产值最高的种类之一,在沿海渔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然而,在海参的养殖过程中,常有一种招潮蟹,这种招潮蟹会抢食海参的食物,同时,大 量的招潮蟹会破坏养殖海参用的附着基,影响海参苗的生长,因此寻找方式来克制招潮蟹 的生长,是比较重要的。 金乌贼曾是我国传统四大渔业之一,是重要的增养殖对象,自上世纪80年代其资 源量日趋枯竭。黄海水产研究所针对金乌贼资源量亟待恢复的现状,自2005年开始进行金 乌贼苗种繁育及增养殖技术研究,历经多年攻关,率先突破了金乌贼全人工规模化繁育和 增养殖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为金乌贼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金乌贼 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养殖品种,推广范围已扩大到山东、天津、江苏等省市。金乌贼的饵料主 要以活体鱼虾和蟹为主,此外经较长时间饵料驯化可以摄食冰鲜饵料。黄海水产研究所金 乌贼课题组反复验证发现,金乌贼不摄食海参,其原因一是与海参活动性不强有关,二是海 参体表凸凹不平难以捕捉,可能与海参活动性不强有关,因此金乌贼是海参混养的优良品 种之一。但迄今为止未见金乌贼和海参池塘混养的报道。 中国专利CN 101743920 B公开了一种海参、斑节对虾与三疣梭子蟹生态混养方 法,以海参与虾蟹类在生长时间和营养级上存在差异等生物学特性为基础,选择生长速度 快、经济价值高的三疣梭子蟹与斑节对虾,充分利用海参"夏眠"期间池塘的空闲水体以及 池塘中丰富的天然饵料进行参-虾-蟹混养。该养殖方法具有优化池塘生态环境、减少污 染排放与病害传播、有效利用水体空间、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及增加养殖产出等优点,但是其 混养方式也有缺点,如三疣梭子蟹会捕食海参和斑节对虾、虾蟹打洞特性会破坏底层海参 生存环境、同时虾蟹与海参均属于底栖生物,三者混养竞争底层栖息地,浪费中上层水体, 养殖奸和蟹生长较好,但是却对海参生长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海参养殖效率低,容易受到招潮蟹侵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海参和 金乌贼池塘混养方法,采用该方法不仅有效提高海参的成活率,还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从 而提高池塘养殖效益。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步骤如下: (1)池塘选择:池塘面积为10-30亩,池水深为2. Om以上。 (2)池塘改造:通过堆状投石、不规则投石或建造人工参礁进行改造。 (3)池塘肥水:池塘进水30-40cm后,用60-80kg/亩的生石灰或8-12kg/亩的漂白 粉对全池进行消毒处理,清除敌害生物;消毒结束l-2d后,池塘开始注水,同时使用IOkg/ 亩-20kg/亩尿素或经过发酵的有机肥进行肥水,培养池塘中的基础饵料生物。 (4)苗种投放:海参投放季节为春秋季,水温在7-10°C,规格为海参体长2-4cm,投 放密度为6000-8000头/亩;金乌贼投放季节为春季,水温14-16°C,规格为胴长l-3cm的 大规格苗种,投放密度500-1000只/亩。 (5)饵料投喂:海参主要以天然饵料为主,无需投饵;金乌贼投放后一次性投喂金 乌贼体重的5% -8%的活体糠虾或卤虫成体;金乌贼胴长超过6cm时,一次性投喂金乌贼体 重的5% -8%脊尾白虾活体,若金乌贼已驯化,则投喂冰鲜小杂鱼,冰鲜饵料的投喂量为金 乌贼体重的1% -2%。 (6)养成管理:根据水质情况,每日换水率为20% ;降雨前应采取措施防止盐度突 变,措施包括且不限于:将池塘蓄满水、及时打开排水闸门顶部的活动板,随时排掉上层淡 水、疏通雨水排水管道以防淡水注入。 (7)金乌贼捕捞收获:每年11月份,当水温降至15°C时,经过5-6个月的养殖,金 乌贼体重为300g以上时进行捕获上市,金乌贼捕获方法为设置地笼网捕获。 (8)海参后续养殖及捕获:金乌贼捕获后,按照海参养殖技术管理,待海参体重达 到200克以上时即可捕获,捕获为深秋初冬季节采用潜水捕获或排干池水进行挑拣。 优选地,上述池塘两端各设置1个进排水闸门,并设置防逃网,池底底质为硬泥沙 或硬沙泥。 优选地,上述堆状投石为每隔1. 0-1. 5m投石1堆,每堆0. 5-1. Om3左右。 优选地,上述人工参礁一般采用水泥制作,多孔、多层次,孔径一般为6-lOcm。 优选地,冰鲜饵料投喂为每日投喂1-2次。 海参池塘中,常有对海参生长不利的敌害生物,常见的如体型略大的虾和蟹,特别 是招潮蟹,不仅抢食海参的食物,打洞特性更会破坏养殖海参用的附着基,影响海参苗的生 长;金乌贼可摄食海参养殖池塘中的虾蟹等敌害,减少因虾蟹造成的海参损伤死亡,还能随 时把池子里的杂物清理干净,同时,金乌贼营浮游生活,而海参营底栖生活,两者混合养殖, 可有效利用水体空间,提高育苗水体的利用率;金乌贼的排泄物经微生物分解,不仅可以被 同化吸收而提高池塘的初级生产力,还可以促进水环境的自我净化,有利于提高养殖种类 的抗病力和产量。海参为底栖碎肩食性,主要摄食底质中的有机质、微生物和某些原生动 物,在多营养级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混养池塘中金乌贼的粪便、残饵同时也是海 参的饵料;混养池塘各组分间通过相互制约、转化,反馈等机制使能量和物质的代谢保持相 对的动态平衡,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和缓冲能力。如此,无需通过大量换水就能使池塘 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在对近海水生态环境加以保护的同时,又可防止病害传播,对于这些经 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动物,有很好的利用前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海参养殖池塘放养金乌贼可捕杀对海参不利的小蟹、虾虎鱼等敌害,减少因 敌害生物造成的海参损伤死亡,起到增值增效作用; 2、金乌贼营浮游生活,而海参营底栖生活,两者混合养殖,可充分利用高温季节海 参夏眠时的水体空间,提高水体的利用率; 3、海参可摄食金乌贼粪便和食物碎片,避免残饵、粪便腐化水质,防止浮游生物过 度繁殖,起到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并不局限 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或改变都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且下 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实施例1 : 1、概况: 池塘试验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某池塘进行,3个池塘各占地15亩,海参苗种与金 乌贼苗种为同一品种,选用2012年新孵化苗种,在2012年3月和5月分别投放海参苗种与 首批金乌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参和金乌贼池塘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池塘选择:池塘面积为10‑30亩,池水深为2.0m以上。(2)池塘改造:通过堆状投石、不规则投石或建造人工参礁进行改造。(3)池塘肥水:池塘进水30‑40cm后,用60‑80kg/亩的生石灰或8‑12kg/亩的漂白粉对全池进行消毒处理,清除敌害生物;消毒结束1‑2d后,池塘开始注水,同时使用10kg/亩‑20kg/亩尿素或经过发酵的有机肥进行肥水,培养池塘中的基础饵料生物。(4)苗种投放:海参投放季节为春秋季,水温在7‑10℃,规格为海参体长2‑4cm,投放密度为6000‑8000头/亩;金乌贼投放季节为春季,水温14‑16℃,规格为胴长1‑3cm的大规格苗种,投放密度500‑1000只/亩。(5)饵料投喂:海参主要以天然饵料为主,无需投饵;金乌贼投放后一次性投喂金乌贼体重的5%‑8%的活体糠虾或卤虫成体;金乌贼胴长超过6cm时,一次性投喂金乌贼体重的5%‑8%脊尾白虾活体,若金乌贼已驯化,则投喂冰鲜小杂鱼,冰鲜饵料的投喂量为金乌贼体重的1%‑2%。(6)养成管理:根据水质情况,每日换水率为20%;降雨前应采取措施防止盐度突变,措施包括且不限于:将池塘蓄满水、及时打开排水闸门顶部的活动板,随时排掉上层淡水、疏通雨水排水管道以防淡水注入。(7)金乌贼捕捞收获:每年11月份,当水温降至15℃时,经过5‑6个月的养殖,金乌贼体重为300g以上时进行捕获上市,金乌贼捕获方法为设置地笼网捕获。(8)海参后续养殖及捕获:金乌贼捕获后,按照海参养殖技术管理,待海参体重达到200克以上时即可捕获,捕获为深秋初冬季节采用潜水捕获或排干池水进行挑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琳陈四清葛建龙薛祝家燕敬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