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接触控饭煲控制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1520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2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接触控饭煲控制板,包括电源稳压模块、底部温度检测模块、界面显示模块、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输入扫描模块、立体加热输出模块及语音信号输出模块,还包括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所述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分别连接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电源稳压模块、底部温度检测模块、界面显示模块、输入扫描模块、立体加热输出模块及语音信号输出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触摸控制板为液晶显示触控一体化集成,方便时尚,良好的用户体验,可支持多点触控,具有防水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产品溢价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直接触控饭煲控制板,包括电源稳压模块、底部温度检测模块、界面显示模块、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输入扫描模块、立体加热输出模块及语音信号输出模块,还包括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所述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分别连接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电源稳压模块、底部温度检测模块、界面显示模块、输入扫描模块、立体加热输出模块及语音信号输出模块。本技术的触摸控制板为液晶显示触控一体化集成,方便时尚,良好的用户体验,可支持多点触控,具有防水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产品溢价性。【专利说明】一种直接触控饭煲控制板
本技术属于电饭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接触控饭煲控制板。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电饭煲一般都轻触开关、按键操作输入,也有少数为触摸输入设计,方法是将传统的轻触开关改为金属弹簧,利用人体手指感应引起电位改变,单片机检测来完成按键的检测。缺点是轻触开关为机械接触式,寿命短,受潮后易产生按键不灵敏接触不良的现象,而弹簧按键输入长期工作在高温潮湿环境中容易变形及生锈,最终影响正常使用.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形曲面设计,弹簧按键的制造生产受到应用的局限性。更谈不上高端用户良好的体验等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直接触控饭煲控制板。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接触控饭煲控制板,包括电源稳压模块、底部温度检测模块、界面显示模块、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输入扫描模块、立体加热输出模块及语音信号输出模块,还包括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所述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分别连接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电源稳压模块、底部温度检测模块、界面显示模块、输入扫描模块、立体加热输出模块及语音信号输出模块。所述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八电容、第七电解电容、第一运放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连接于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连接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一直流电压端;所述第七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负极连接地;所述第三电阻接于第一运放的正向端和第七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第八电容连接于第一运放的正向端和反向端之间;所述第一运放的电源端连接第一直流电压端,反向端及接地端连接地;所述第一电容一端连接第一运放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所述第一二极管跨接于第一电容的两端。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稳压模块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第九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解电容及第五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输出端一端连接于第二直流电压端,另一端连接地;所述第九电阻连接于第二直流电压端和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四电解电容的正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负端连接地;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和地之间;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接地端接地,输出端连接第一直流电压端;所述第五电解电容的正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负端连接地;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第一直流电压端和地之间。更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电位器;所述电位器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另一端接地。更进一步地,所述界面显示模块包括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所述第一按键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按键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另一端接地。更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包括单片机微处理器和晶振;所述晶振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另一端接地。更进一步地,所述输入扫描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第一三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第一直流电压端,负极连接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连接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五电阻及第六电阻,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电阻一端连接第六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更进一步地,所述立体加热输出模块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三二极管、及继电器;所述第七电阻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及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八电阻一端连接第七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继电器及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直流电压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负极连接第二直流电压端。更进一步地,所述语音信号输出模块包括第六电解电容、第十一电阻、第三三极管及喇叭;所述第六电解电容正极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负极连接第十一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基极连接第十一电阻,发射极连接地,集电极连接喇叭负极;所述喇叭正极连接第一直流电压端。本技术的优点是如下。本技术的触摸控制板为液晶显示触控一体化集成,方便时尚,良好的用户体验,可支持多点触控,具有防水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产品溢价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图。附图标记:I为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2为电源稳压模块、3为底部温度检测模块3、4为界面显不模块、5为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6为输入扫描模块、7为立体加热输出模块、8为语音信号输出模块;Ul为第一运放、U4为单片机微处理器、U5为第一电源模块、U6为第二电源模块、Rl为第一电阻、R2为第二电阻、R3为第三电阻、R4为第四电阻、R5为第五电阻、R6为第六电阻、R7为第七电阻、R8为第八电阻、R9为第九电阻、RlO为电位器、Rll为第十一电阻、Cl为第一电容、C2为第二电容、C3为第三电容、C4为第四电解电容、C5为第五电解电容、C6为第六电解电容C7为第七电解电容、CS为第八电容、Dl为第一二极管、D2为发光二极管、D3为第三二极管、Ql为第一三极管、Q2为第二三极管、Q3为第三三极管、SI为第一按键、S2为第二按键、Y为晶振、及K为继电器K、SP为喇叭、+5V为第一直流电压端、+12V为第二直流电压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考图1和图2,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直接触控饭煲控制板,包括电源稳压模块2、底部温度检测模块3、界面显不模块4、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输入扫描模块6、立体加热输出模块7及语音信号输出模块8,还包括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I ;所述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分别连接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1、电源稳压模块2、底部温度检测模块3、界面显不模块4、输入扫描模块6、立体加热输出模块7及语音信号输出模块8。所述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I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l、第八电容C8、第七电解电容C7、第一运放Ul及第一二极管Dl ;所述第一电阻Rl连接于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I的输入端和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第一直流电压端+5V ;所述第七电解电容C7的正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负极连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接于第一运放Ul的正向端和第七电解电容C7的正极;所述第八电容CS连接于第一运放Ul的正向端和反向端之间;所述第一运放Ul的电源端连接第一直流电压端+5V,反向端及接地端连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l 一端连接第一运放Ul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 ;所述第一二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接触控饭煲控制板,包括电源稳压模块(2)、底部温度检测模块(3)、界面显示模块(4)、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输入扫描模块(6)、立体加热输出模块(7)及语音信号输出模块(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1);所述单片机微处理器模块(5)分别连接人体感应信号检测模块(1)、电源稳压模块(2)、底部温度检测模块(3)、界面显示模块(4)、输入扫描模块(6)、立体加热输出模块(7)及语音信号输出模块(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显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高迅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