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艾征宇专利>正文

玻璃窑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08261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1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窑炉,包括炉体、小炉、立柱、流液筒及投料池,在炉体的末端设有L型吊墙,在L型吊墙一端上设有活动板,在L型吊墙下设有密封的拨料室,在密封的拨料室内设有带水冷却的拨料杆,带水冷却的拨料杆与动力站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能提高玻璃产量和质量,且能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玻璃窑炉,包括炉体、小炉、立柱、流液筒及投料池,在炉体的末端设有L型吊墙,在L型吊墙一端上设有活动板,在L型吊墙下设有密封的拨料室,在密封的拨料室内设有带水冷却的拨料杆,带水冷却的拨料杆与动力站相连。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能提高玻璃产量和质量,且能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专利说明】玻璃窑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玻璃窑炉。
技术介绍
目前玻璃的生产大多采用横火焰、马蹄焰、纵火焰玻璃窑炉生产,它们都有同一个特点,原料从窑头投料口经投料机推入窑炉进行熔化,在熔化过程中由于受到投料机的推动和成型流的拉引下,在窑炉上表面沿着窑炉纵轴向窑炉末端流动,熔化好的玻璃液一部分经卡脖或流液洞供成型用,一部分从下层又回流到高温区。这种表面上层液流速度较快,原料在高温区停留时间偏短而得不到充分的熔化、澄清和均化,从而容易给玻璃产品带来缺陷。当然人们通过设置鼓泡、窑坎、深沉流液洞,提高热点温度等措施尽可能减少表层液流流向窑炉末端的速度,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能从根本上有效的阻止液流速度及运动方式,从而收效不佳。迄今为止尚未见到采用推动玻璃液逆向流动的方式来延长原料在高温区停留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且能提高玻璃产量、降低消耗,经济效益好的玻璃窑炉。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玻璃窑炉,包括炉体、小炉、立柱、流液筒及投料池,在炉体的末端设有L型吊墙,在L型吊墙一端上设有活动板,在L型吊墙下设有密封的拨料室,在密封的拨料室内设有带水冷却的拨料杆,带水冷却的拨料杆与动力站相连。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能提高玻璃产量和质量,且能降低能耗,提闻经济效益。【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B-B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C-C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一种玻璃窑炉,包括炉体2、小炉1、立柱3、流液筒9及投料池IO,在炉体2的末端设有L型吊墙4,在L型吊墙4 一端上设有活动板5,在L型吊墙4下设有密封的拨料室7,在密封的拨料室7内设有带水冷却的拨料杆8,带水冷却的拨料杆8与动力站11相连。本技术工作时,在动力站11调控下,带水冷却的拨料杆8将上层玻璃液流向炉体2方向而形成上层流动,带水冷却的拨料杆8下层玻璃液流自然向上补充形成上升流,而高温区熔化好的玻璃液流因比重加重而下沉形成下降流,加之下部成型流的拉动下便形成了往炉体2末端流动的深层液流,这样在带水冷却的拨料杆8强力推动下玻璃液流形成了闭合的循环强对流,如图1、2所示,图中炉体2内的实线箭头12所示,这种强对流明显大于传统的玻璃液流,如图1、2所示,图中炉体2内的虚线6所示,既而替代了原传统液流。 本技术具备以下主要优点:由带水冷却的拨料杆8推动上层玻璃液流与炉体2投料机推动及火焰冲动形成的玻璃液流流相向而行,在这两种玻璃液流流相互作用下会形成清晰的泡界线,并在带水冷却的拨料杆8的控制下锁定熔化部任意位置,使配合料处于高温火焰覆盖区得到强制熔化。火焰燃烧造成的油碴、灰份、黄料、耐火材料、熔融物会在上层玻璃液流的带动下进入高温区得到有效的消除。炉体2中的玻璃液流在强对流作用得到强行均化。进入流液筒9供给成型的玻璃是从高温区下沉经下层玻璃液流提供,其质量比传统玻璃窑从上表面提供的玻璃要好。这种强对流玻璃窑炉能较大幅度的提高窑炉的熔化率,达20%以上,提高玻璃质量,从而相应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玻璃窑炉,包括炉体(2)、小炉(I)、立柱(3)、流液筒(9)及投料池(10),其特征在于:在炉体(2)的末端设有L型吊墙(4),在L型吊墙(4) 一端上设有活动板(5),在L型吊墙⑷下设有密封的拨料室(7),在密封的拨料室(7)内设有带水冷却的拨料杆(8),带水冷却的拨料杆⑶与动力站(11)相连。【文档编号】C03B5/18GK203530120SQ201320677079【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4日 【专利技术者】艾征宇 申请人:艾征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窑炉,包括炉体(2)、小炉(1)、立柱(3)、流液筒(9)及投料池(10),其特征在于:在炉体(2)的末端设有L型吊墙(4),在L型吊墙(4)一端上设有活动板(5),在L型吊墙(4)下设有密封的拨料室(7),在密封的拨料室(7)内设有带水冷却的拨料杆(8),带水冷却的拨料杆(8)与动力站(1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征宇
申请(专利权)人:艾征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