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蚊幼虫室内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84919 阅读:28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5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摇蚊幼虫的室内养殖装置,包括上下依次固定排列的多个养殖箱、位于所述多个养殖箱下方的集水箱和用于给所述多个养殖箱加水的输水管道系统;各养殖箱的底层为有机淤泥底质层,有机淤泥底质层的上方为水层;各养殖箱的底部设有一溢流孔,各溢流孔安装有一可拆卸式溢流管;应用本摇蚊幼虫室内养殖装置,可将摇蚊幼虫的养殖周期缩短到7-10天,并且常年不间断的培养;提高养殖密度同时保证摇蚊幼虫的品质;简化摇蚊幼虫的收集操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摇蚊幼虫的室内养殖装置,包括上下依次固定排列的多个养殖箱、位于所述多个养殖箱下方的集水箱和用于给所述多个养殖箱加水的输水管道系统;各养殖箱的底层为有机淤泥底质层,有机淤泥底质层的上方为水层;各养殖箱的底部设有一溢流孔,各溢流孔安装有一可拆卸式溢流管;应用本摇蚊幼虫室内养殖装置,可将摇蚊幼虫的养殖周期缩短到7-10天,并且常年不间断的培养;提高养殖密度同时保证摇蚊幼虫的品质;简化摇蚊幼虫的收集操作。【专利说明】摇蚊幼虫室内养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摇蚊幼虫室内养殖装置,属于室内养殖领域。
技术介绍
摇蚊幼虫是淡水水域中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据一般估计,摇蚊的种类大约可占湖泊生物区系的25%。个体数量常极为众多,栖息密度每平方米达到5万只幼虫的情况并不少见,因而成为水域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主要以水底有机物碎屑为食,且摄食量相当可观,因而在加速水体物质循环中的有机物矿化作用和消除有机物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摇蚊科昆虫又因种类丰富,个体众多,不同种类对水域生境要求不同,从而成为监测水体环境和污染状况的优良指示生物,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摇蚊幼虫又是鱼类的优良天然饵料,营养价值很高,因此与养渔业的关系密切。目前,公知摇蚊幼虫养殖方法是野外设置养殖农田,人工施肥养水,以吸引摇蚊产卵,孵化养殖。这种收集方法简单但却笨拙而且没有技术含量,主要有三大缺点:第一,养殖周期长,目前的平均养殖周期为25天;第二,养殖条件难以控制,温度、光照、水质甚至风速和降雨都将直接影响摇蚊的产卵、孵化和成活率,从而直接影响养殖密度和周期;第三,受季节影响明显,每年的高温季节和低温季节,野外摇蚊幼虫的产量会骤然减少到一个非常低的值;第四采收难度大,当前的采收方式是用网将虫和虫田中底泥一并捞起,然后逐步分离,这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消耗时间极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摇蚊幼虫室内养殖装置,该养殖装置能明显提高摇蚊幼虫养殖效率,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养殖周期并克服季节的限制。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摇蚊幼虫室内养殖装置,包括上下依次固定排列的多个养殖箱、位于所述多个养殖箱下方的集水箱和用于给所述多个养殖箱加水的输水管道系统;各养殖箱的底层为有机淤泥底质层,有机淤泥底质层的上方为水层;各养殖箱的底部设有一溢流孔,各溢流孔安装有一可拆卸式溢流管。优选的,所述输水管道系统包括一个输水总管和与所述输水总管相通的多个输水支管;各养殖箱上方设有一个所述的输水支管,所述的输水支管和其下方的养殖箱所在的水平面平行。优选的,位于各养殖箱上方的输水支管上设有多个控流三通阀,所述控流三通阀直通的两端与其所在的输水支管相连通,另一端为出水端竖直向下垂直于其所在的输水支管。优选的,所述输水总管有一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一水泵相连接,所述水泵位于所述集水箱的水面以下。优选的,所述集水箱的底部放置有气石,所述气石与外置充氧装置相连接。优选的,各可拆卸式溢流管的轴心位于同一垂线上;所述各可拆卸式溢流管位于所述集水箱的水面的正上方;所述可拆卸式溢流管包括一个扩口端朝上的扩口管和连接于所述扩口管下端的直通管。优选的,对于任意上下相邻的两个养殖箱,位于上方的养殖箱的底面与位于下方的养殖箱的箱口的垂直距离为150-200mm。优选的,所述养殖箱的深度为30-50mm,所述有机淤泥底质层的高度为10_20mm ;所述水层的高度为10-20mm ;所述可拆卸式溢流管的扩口管的上管口与其所在的养殖箱的底部的垂直距离为20-40mm,所述可拆卸式溢流管的直通管的下管口与其所在的养殖箱的底部的垂直距离为50_100mm。技术的技术效果及优点在于:所述有机淤泥底质层内有机淤泥可以是从野外收集中性或微酸性的有机淤泥,供摇蚊幼虫在其中筑巢;采用本实用的养殖装置,所述的输水支管上的多个控流三通阀可以在保证水流量的同时控制进水的速度,防止冲击底部的淤泥;在养殖箱的底部设置可拆卸的溢流管,可以准确的控制水位,并且方便采收;利用集水箱收集从养殖箱溢流的回流水,并可在集水箱准确的监测水质、控制水温、补给氧气以及换水。应用本技术所提供的摇蚊幼虫室内养殖装置,可将摇蚊幼虫的养殖周期缩短到7-10天,并且常年不间断的培养;提高养殖密度同时保证摇蚊幼虫的品质;简化摇蚊幼虫的收集操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摇蚊幼虫室内养殖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养殖箱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可拆卸式溢流管结构示意图图4输水支管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可拆卸式溢流管;2,养殖箱;3,输水总管;4,水层;5,输水支管;6,有机淤泥底质层;7,集水箱;8,水泵;9,气石;10,扩口管;11,直通管;12,溢流孔;13,控流三通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应理解,本技术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步骤前后还存在其他方法步骤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步骤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方法步骤;还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而且,除非另有说明,各方法步骤的编号仅为鉴别各方法步骤的便利工具,而非为限制各方法步骤的排列次序或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的情况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的一种摇蚊幼虫室内高密度养殖装置,包括上下依次固定排列的多个养殖箱2(长*宽*深度=600mm*400mm*50mm)、位于所述多个养殖箱2下方的集水箱7和用于给所述养殖箱2加水的输水管道系统;各养殖箱2的底层为有机游泥底质层6 (高度20mm),有机淤泥底质层6的上方为水层4 (高度20mm);各养殖箱2的底部设有一溢流孔12(直径22_),各溢流孔12安装有一可拆卸式溢流管I ;各可拆卸式溢流管I的轴心位于同一垂线上;各可拆卸式溢流管I位于所述集水箱7的水面的正上方;所述可拆卸式溢流管I包括一个扩口端朝上的扩口管10 (扩口端管口直径40mm)和连接于所述扩口管10下端的直通管11 (内径20mm)。所述输水管道系统包括一个输水总管3 (内径20_)和与所述输水总管3相通的多个输水支管5 (内径20mm);各养殖箱2上方设有一个所述的输水支管5,所述的输水支管5和其下方的养殖箱2所在的水平面平行。位于各养殖箱2上方的输水支管5上设有多个控流三通阀13,所述控流三通阀13直通的两端与其所在的输水支管5相连通,另一端为出水端竖直向下垂直于其所在的输水支管5。所述输水总管有一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一水泵相连接,所述水泵位于所述集水箱的水面以下。所述集水箱7的底部放置有气石9,所述气石9与外置充氧装置相连。对于任意上下相邻的两个养殖箱2,位于上方的养殖箱2的底面与位于下方的养殖箱2的箱口的垂直距离可以为150-200mm;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50mm。所述可拆卸式溢流管I的扩口管10的上管口与其所在的养殖箱2的底部的垂直距离可以为20-40mm,本实施例中设为40mm ;所述可拆卸式溢流管I的直通管11的下管口与其所在的养殖箱2的底部的垂直距离为可以为50-100mm,本实施例中设为100mm。所述有机淤泥底质层6内有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蚊幼虫室内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依次固定排列的多个养殖箱(2)、位于所述多个养殖箱(2)下方的集水箱(7)和用于给所述多个养殖箱(2)加水的输水管道系统;各养殖箱(2)的底层为有机淤泥底质层(6),有机淤泥底质层(6)的上方为水层(4);各养殖箱(2)的底部设有一溢流孔(12),各溢流孔(12)安装有一可拆卸式溢流管(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再忠方海平黄志坚雷邦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