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臭氧预氧化与常规水处理工艺协同去除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5202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利用臭氧预氧化与常规水处理工艺协同去除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针对现有摇蚊幼虫杀灭方法灭活率低和对饮用水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利用臭氧预氧化与常规水处理工艺协同去除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预臭氧灭活摇蚊幼虫,然后依靠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这一常规水处理工艺来对失去活性后的摇蚊幼虫进行有效去除。具体为: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1.2~1.8mg,然后进行混凝沉淀,接触时间在30min以上,最后按8~10m/h的滤速经过砂滤池即可完全去除摇蚊幼虫。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以往预氯化工艺对水中摇蚊幼虫去除所存在的增加消毒副产物和去除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杀灭水中摇蚊幼虫以便于其可被有 效去除的方法。
技术介绍
水体的富营养化为摇蚊幼虫的大量繁殖提供了生存空间,而人类的过度捕渔 又成为摇蚊幼虫迅猛增长的动力。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水厂清水池乃至管网水中都曾发现 过摇蚊幼虫,甚至发生过多起管网水中出现摇蚊幼虫的事故。实践表明,刚孵化摇蚊幼虫生 命力顽强,并有游动性、易穿透滤池。其在用户水中出现,不仅违反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中对感官性状指标的规定,给用户带来了不良的感官影响,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摇蚊幼虫是水 中致病生物的中间宿主,从而成为传播疾病的一个重要媒介,给人们的用水安全问题带来了 很大的威胁。针对上述问题,多数水厂采用预氯化工艺来进行控制,但是在10mg/L投氯量 下,接触30min,仍然不能彻底灭活摇蚊幼虫,同时存在以下缺点 一是采用预投氯的工艺 增加了出水中消毒后的副产物如三卤甲烷、卤代乙酸等致癌、致突变物质的含量,对饮用水 安全造成了影响;另一方面即使采用此工艺仍然不能对摇蚊幼虫进行完全有效的去除,在滤 池出水中仍能检测到有少量摇蚊幼虫的存在,使得水厂的安全供水难以保证。申请人申请过 利用臭氧杀灭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法,即向每升原水中通入2.5~3.0mg臭氧,接触时间为 20 30rnin摇蛟幼虫的灭活率可达到100%。与目前自来水厂采用的预臭氧投加量(小于2mg/L) 相比,每升原水通入2.5 3.0mg臭氧显然偏高,因此水厂运行成本将有所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杀灭摇蚊幼虫的方法存在的灭活率低和对饮用水的安全造 成影响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成本低、去除效果好的利用臭氧预氧化与常规水处理工艺协同 去除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预臭氧灭活摇蚊幼虫,然后依靠混凝沉淀一过 滤一消毒这一常规水处理工艺来对失去活性后的摇蚊幼虫进行有效去除,具体操作为每升 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1.2 1.8mg,然后进行混凝沉淀,总接触时间在30min以上,混凝沉 淀后按8 10m/h的滤速经过石英砂滤池即可实现完全去除原水中摇蚊幼虫。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以 往用预氯化工艺对水中摇蚊幼虫进行去除所存在的增加消毒副产物和不能完全清除摇蚊幼虫 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预臭氧与常规水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对原水中摇蚊幼虫的协同去 除目的,其关键是利用臭氧强氧化性对摇蚊幼虫进行灭活,使其在后续的混凝、沉淀和过滤 工艺中得到彻底有效的去除。本专利技术着重解决的问题并不一定将原水中的摇蚊幼虫杀死,而 是在相对较低投加量下达到其失去活性的目的,然后结合后续水处理常规工艺,将活性较低 的摇蚊幼虫沉淀或过滤去除。该方法较之用臭氧灭活摇蚊幼虫的方法来说, 一来可以达到同3样将摇蚊幼虫有效去除的效果,二来可以减少臭氧的投加量,相应地节约了成本。本专利技术的 方法效果明显、可靠。另外,本专利技术以水厂现有的水处理工艺为基础,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 技术改造,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臭氧预氧化工艺与常规水处理工艺协同去除摇蚊幼虫,充 分发挥各处理单元的作用,有利于水厂处理工艺的经济运行,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为首先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1.2 1.8mg,然后进 行混凝沉淀,总接触时间在30min以上,混凝沉淀后按8 10m/h的滤速经过石英砂滤池即可 实现完全去除原水中摇蚊幼虫。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首先在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1.2mg,接触时间 为20min,然后进行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时间为30min以上,具体时间由水厂自行决定,混 凝沉淀后按10m/h的滤速进行石英砂过滤即可完全去除原水中摇蚊幼虫。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为首先在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1.8mg,接触时间 为10min,然后进行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时间为20min以上,具体时间由水厂自行决定,混 凝沉淀后按8m/h的滤速进行石英砂过滤即可完全去除原水中摇蚊幼虫。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1.2~1.8mg,然后进行混凝沉淀,总接触时间在30min以上,混凝沉淀后按8~10m/h的滤速经过石英砂滤池即可实现完全去除原水中摇蚊幼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预氧化与常规水处理工艺协同去除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 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1.2mg,接触时间为20min,然后进行混 凝沉淀,混凝沉淀时间为30min以上,混凝沉淀后按10m/h的滤速进行石英砂过滤即可完全 去除原水中摇蚊幼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预氧化与常规水处理工艺协同去除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 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l.Smg,接触时间为10min,然后进行混 凝沉淀,混凝沉淀时间为20min以上,混凝沉淀后按8m/h的滤速进行石英砂过滤即可完全去 除原水中摇蚊幼虫。全文摘要,它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针对现有摇蚊幼虫杀灭方法灭活率低和对饮用水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该方法首先通过预臭氧灭活摇蚊幼虫,然后依靠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这一常规水处理工艺来对失去活性后的摇蚊幼虫进行有效去除。具体为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1.2~1.8mg,然后进行混凝沉淀,接触时间在30min以上,最后按8~10m/h的滤速经过砂滤池即可完全去除摇蚊幼虫。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以往预氯化工艺对水中摇蚊幼虫去除所存在的增加消毒副产物和去除效果差的问题。文档编号C02F9/04GK101633537SQ20081018223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1日专利技术者孙兴滨, 崔福义 申请人:东北林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臭氧预氧化与常规水处理工艺协同去除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1.2~1.8mg,然后进行混凝沉淀,总接触时间在30min以上,混凝沉淀后按8~10m/h的滤速经过石英砂滤池即可实现完全去除原水中摇蚊幼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兴滨崔福义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