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臭氧杀灭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6927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利用臭氧杀灭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现在采用预氯化工艺杀灭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法,存在着不但影响饮用水的安全,而且仍然不能对摇蚊幼虫进行完全有效的去除的弊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为:向常规处理前的原水中预通臭氧,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2.5~3.0mg,接触时间为20~30min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效果明显、可靠,与氯气杀灭法相比,臭氧杀灭摇蚊幼虫在杀灭效果、安全性、经济性角度等方面优于氯气杀灭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水中的摇蚊幼虫,从而保证出厂水水质指标的合格。另外使用该技术,操作安全方便,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杀灭水中摇蚊幼虫以便于其可被有效去除的方法。
技术介绍
水体的富营养化为摇蚊幼虫的大量繁殖提供了生存空间,而人类的过度捕渔又成为摇蚊幼虫迅猛增长的动力。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水厂清水池乃至管网水中都曾发现过摇蚊幼虫,甚至发生过多起管网水中出现摇蚊幼虫的事故。实践表明,刚孵化的摇蚊幼虫生命力顽强,并有游动性、易穿透滤池。其在用户水中出现,不仅违反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感官性状指标的规定,给用户带来了不良的感官影响,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摇蚊幼虫是水中致病生物的中间宿主,从而成为传播疾病的一个重要媒介,给人们的用水安全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威胁。针对上述问题,多数水厂采用预氯化工艺来进行控制,但是在10mg/L投氯量下,接触30min,摇蚊幼虫只有28.9%的灭活率(见附图1),同时存在以下缺点一是采用预投氯的工艺增加了出水中消毒后的副产物如三卤甲烷、卤代乙酸等致癌、致突变物质的含量,对饮用水安全造成了影响;另一方面即使采用此工艺仍然不能对摇蚊幼虫进行完全有效的去除,在滤池出水中仍能检测到有少量摇蚊幼虫的存在,使得水厂的安全供水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现有的杀灭摇蚊幼虫的方法存在的灭活率低和对饮用水的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安全的且可以将摇蚊幼虫全部去除的水处理方法。,向常规处理前的原水中预通臭氧,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2.5~3.0mg,接触时间为20~30min即可。经实际验证,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对原水中的摇蚊幼虫可达到极高的杀灭率。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以往用预氯化工艺对水中摇蚊幼虫进行去除所存在的增加消毒副产物和不能完全清除摇蚊幼虫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预通臭氧的水处理技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摇蚊幼虫进行灭活,使其在后续的混凝、沉淀和过滤工艺中得到彻底有效的去除。臭氧消毒具有很强的氧化消毒效果,并且不产生三卤甲烷等“三致”副产物,水的臭氧化比氯化大大降低了水的致突变性,并且在臭氧剂量足够的条件下,不会增加水的致突变性。从实际实验效果的曲线图中可以看出,氯气杀灭法在氯气投量为10mg/L、接触时间为20分钟时,其杀灭率不足20%,而臭氧杀灭法在臭氧投量为3mg/L、接触时间为20分钟时的杀灭率已达到100%。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效果明显、可靠,可以看出,臭氧杀灭摇蚊幼虫在杀灭效果、安全性、经济性角度等方面优于氯气杀灭法。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水中的摇蚊幼虫,从而保证出厂水水质指标的合格。另外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操作安全方便,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利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预氯化工艺对摇蚊幼虫灭活效果曲线示意图,图2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对摇蚊幼虫灭活效果曲线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为向常规处理前的原水中预通臭氧,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2.5~3.0mg,接触时间为20~30min即可。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在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前投加臭氧,由于臭氧在水中散失很快,其杀灭作用主要体现在通入后20分钟内,利用实验总结出的不同实际水体耗用臭氧的规律,在生产实践中进行验证,得出实际水体可行性投加方案,在臭氧投量为2.5mg/L时,可达到全部灭活摇蚊幼虫的目的,可以在通入臭氧的同时采用臭氧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为实际试验,在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2.5mg,接触时间为30min,所述臭氧由臭氧发生器制取,通过密闭管道投加,臭氧对原水中的摇蚊幼虫达到100%的杀灭率。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实际试验,臭氧投加量为3.0mg/L,接触时间为20min,对原水中的摇蚊幼虫达到100%的杀灭率。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向常规处理前的原水中预通臭氧,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2.5~3.0mg,接触时间为20~30min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2.5mg,接触时间为30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3.0mg,接触时间为20min。全文摘要,它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现在采用预氯化工艺杀灭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法,存在着不但影响饮用水的安全,而且仍然不能对摇蚊幼虫进行完全有效的去除的弊病。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为向常规处理前的原水中预通臭氧,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2.5~3.0mg,接触时间为20~30min即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效果明显、可靠,与氯气杀灭法相比,臭氧杀灭摇蚊幼虫在杀灭效果、安全性、经济性角度等方面优于氯气杀灭法。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水中的摇蚊幼虫,从而保证出厂水水质指标的合格。另外使用该技术,操作安全方便,具有极高的可行性。文档编号A01N59/00GK1730408SQ20051001014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日专利技术者崔福义, 孙兴滨, 张金松, 徐峰, 赵凯, 刘丽君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臭氧杀灭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常规处理前的原水中预通臭氧,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2.5~3.0mg,接触时间为20~30min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福义孙兴滨张金松徐峰赵凯刘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